![德軍在列日前線投入大貝爾塔榴彈炮](/img/5/905/nBnauM3X2ATN1QjNwIjNxADN0MTMwcTO1IDMwADMwAjMxAzLyY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德軍人侵比利時之初,德軍統帥毛奇原以為不必動用這些大炮就能取勝,因此在戰前並沒有將巨炮運往前線。8 月3 日,德國對比利時宣戰。此時克虜伯正拚命加緊生產,夜以繼日地裝配炮身、炮架、馬達等,配備應急的馬隊、機修工、卡車司機,並在出發前進行一次最後的炮兵訓練。8 月5 日,德軍馮·埃姆米希將軍指揮的5 個師開始攻擊列日東端的4 座堡壘。當時守衛列日的比利時第3 師的指揮官是勒芒。德軍先以野戰炮進行連續轟擊,接著是步兵衝擊。落在堡壘上的輕磅炮彈起不了什麼作用,而比利時人向德軍傾瀉的炮彈卻消滅了大量德軍。戰鬥中,有一個堡壘莫名其妙地停止了炮擊,德軍名將魯登道夫抓住戰機,率領一個旅插人堡壘之間的空隙地帶,對比利時軍進行了突擊。勒芒看到敵我力量懸殊,且保存實力是國王的作戰宗旨,遂於8 月6 日令第3 師撤出了列日。8 月7 日上午,魯登道夫乘機占領了列日。
占領列日的第二天,魯登道夫即向上級報告了戰況,並要求總參謀部馬上把攻城大炮調來,因為當時市郊的各個堡壘一個也沒有攻下來。8 月12日,德軍盼望前來結束這種局面的攻城炮終於運到陣地。當天傍晚,其中一門炮架設完畢,目擊者說它有矮胖的炮管,巨瘤般的制退機筒,正張著洞穴似的炮口等待突擊蓬蒂斯堡壘的命令。炮手們俯伏在地上,以墊料護衛他們的眼睛、耳朵和嘴,在離炮位270 多米遠的地方準備發射這門電控大炮。晚6 時30分,第一發炮彈的巨響震撼列日。炮彈的弧形彈道高達122 米,60秒鐘後命中目標。炮彈爆炸時塵土、碎片和硝煙形成巨大的圓錐形,升入300 多米的高空。炮兵觀察員從教堂尖頂或氣球上進行校正,使炮彈“逐步接近”目標。比利時守軍聽到炮彈降落時發出的呼嘯聲,感到爆炸聲越來越近,像在自己頭上爆炸似的。他們的恐怖也一陣高過一陣,炮彈終於在他們頭頂上爆炸了,鋼彈頭擊穿工事,天花板坍塌,坑道阻塞,地下室內到處是火焰和瓦斯,爆炸聲和喊聲混雜在一起,仿佛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在擔心下一發炮彈擊中的高度緊張狀態中,人變得“歇斯底里”起來。炮擊持續了24小時,蓬蒂斯堡壘中了45發炮彈,坍毀不堪,於8 月13日為德軍步兵攻陷。同一天,另有兩座堡壘也告陷落。戰至14日,城東和城北兩面的堡壘全部失守。攻城臼炮接著前移,一門大貝爾塔炮被拖過市區去打隆森堡壘。列日的下院議員塞勒斯坦·當布隆先生這時恰巧在聖皮埃爾廣場,看到廣場拐角處出現“一門大炮,大得簡直叫人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個怪物分成兩部分,36匹馬拖著,人行道都給震動了。民眾看見這件非凡的怪傢伙,個個目瞪口呆,異常驚愕。到達阿夫魯瓦公園後,德國炮兵小心翼翼地把炮架起來,並審慎地作了瞄準,接著傳來可怕的爆炸聲。人群前倒後仰,地動山搖,宛如發生了地震,附近的玻璃窗全部震碎”。戰至8 月16日,12個堡壘中已有11個失守,只有隆森堡壘尚未陷落。當天有一枚炮彈命中隆森,在彈藥庫上方爆炸,引爆了整個彈藥庫。德軍打掃戰場時,在一堆破碎的裝甲炮塔和冒煙的水泥工事中,發現勒芒將軍被壓在一大塊磚石下面,看來已經氣絕身亡。其實勒芒將軍還活著,只是被震昏了。他甦醒之後,被送到馮·埃姆米希將軍面前。勒芒交出指揮刀說:“我是在昏迷中被俘的,務必請在戰報上說明這一點。”“你的指揮刀並沒有玷污軍人的榮譽。”埃姆米希答道,同時把指揮刀還給將軍。列日之戰表明,沒有堅不可摧的要塞。任何固若金湯的堡壘,若沒有足夠的火力和靈活機動的戰術,而僅僅憑藉堡壘本身的堅固,在強大的火炮面前,等待它的只能是滅頂之災。越是堅固的堡壘,越需要強大的火炮。因此,巨型攻城炮在20世紀前期還很有市場,特別是嘗到了甜頭的德國,更是青睞巨型炮,為此,“大炮王” 克虜伯兵工廠又發了一筆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