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大豐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大豐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位於黃海之濱,轄有29個鄉,總人口74萬,總面積2376平方公里。為了探索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之路,2009年第一批被命名為國家生態示範區。1987年國家環保總局下達了《大豐生態縣規劃研究》課題,1999年5月大豐生態示範區建設正式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考核驗收。大豐市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1998年全市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3億元。先後被授予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綠化造林百佳縣”以及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30多項先進縣(市)稱號。

基本情況

大豐市位於黃海之濱,轄有29個鄉(鎮)、367個村,總人口74萬,總面積2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4萬畝。海岸線長112公里,海塗面積116萬畝,198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1996年10月撤縣建市。

為了探索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之路,早在80年代初,大豐市就提出建設生態縣的發展戰略。

大豐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大豐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2009年第一批被命名為國家生態示範區。

內容與特色

1987年國家環保總局下達了《大豐生態縣規劃研究》課題,由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承擔,在著名生態學家馬世駿院士的複合生態理論的指導下,經過近兩年時間,140多名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課題研究任務,1989年正式通過國家級鑑定。該項研究成果於1990年榮獲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進步一等獎。1990年《大豐生態縣規劃總報告》獲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為了強化生態示範區建設工作的領導,市委、市政府超前決策,早在1989年在全國最早成立生態示範區建設辦公室,正式定編10人,正科級建制,列入政府序列。1990年至1995年先後實施了生態農業、生態型工業、自然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等22項生態示範工程。1996年根據國家環保局生態示範區建設大綱要求,對部分規劃內容和項目進行了調整和充實。幾年來累計投入7.8億元,先後完成了國家級麋鹿自然保護區、綠色食品基地縣、可持續發展綜合實驗區、生態經濟開發區、生態環境監測等108項生態工程項目。1999年5月大豐生態示範區建設正式通過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考核驗收,並圓滿地完成了國家生態示範區建設各項考核任務。

示範意義

可供沿海地區以農業為主的同類地區參考。

建設成效

大豐市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1998年全市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3億元,國內生產總值65億元,比10年前增長10倍多,在全省小康達標競賽綜合評比中,連續3年位居蘇北5市28個縣(市)之首,農村人均純收入3685元,全市村村、項項全面達小康,實現了由小康向基本現代化過渡的歷史性跨越。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全市總體環境質量仍保持良好狀況。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大豐生態示範區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田紀雲、姜春雲、費孝通先後來大豐視察。著名科學家、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嘉錫專為大豐生態建設題詞,稱大豐生態示範區建設為“希望之路”。全國政協副主席宋健為大豐生態建設取得的新成就專門發來賀信,稱“大豐以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態理論為指導,在一個縣域範圍內,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態建設統籌考慮,依靠科技進步,推廣生態農業,發展生態型工業,力求經濟、社會和環境三效益統一,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了成功探索,取得了許多可貴經驗,值得全國借鑑”。大豐市先後被國家環保總局確定為首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科技部等28個部委確定為“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確定為“地方實施中國21世紀議程示範區”,被農業部等七部委局確定為“全國生態農業建設試點縣”,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確定為“綠色食品基地縣”,被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為“持續農業與農村發展實驗區”,世界銀行確定為“全球生態農業案例研究”5個基地之一。先後被授予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綠化造林百佳縣”、 “農業環境保護先進縣”、“農村能源建設先進縣(市)”以及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30多項先進縣(市)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