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國家麋鹿保護區

大豐國家麋鹿保護區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黃海之濱,保護區總面積 78000公頃,其中核心區2668 公頃,緩衝區2220 公頃,實驗區73112 公頃。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占地面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建立了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 保護區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近100萬人次的遊客,其中國內外青少年38萬人次,占遊客總數的40%,為開展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的科普教育,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發揮了巨大作用。 2015年10月8日,經國家旅遊局公示,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中華麋鹿園景區晉升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麋鹿概況

在美麗如畫的黃海之濱,沿海珍禽自然保護區以南,還有一個風光秀麗的珍稀動物保護區棗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大豐國家麋鹿保護區高清大圖大豐國家麋鹿保護區高清大圖

麋鹿俗稱“四不象”,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驢非驢,蹄似牛非牛,是我國的特產。麋鹿原是蘇北沿海的野生動物,歷朝皆列為獻給皇帝的貢品。殷末周初,是其繁盛時代 秦漢時期,由於氣候條件的變化和人類濫捕,數量急劇減少,到了元朝,麋鹿僅生存於皇家獵苑之中。迨至清代,北京南郊皇家獵苑僅存200多頭麋鹿,這是當時世界僅有的麋鹿群,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麋鹿被搶劫一空。1901年,英國的貝福特公爵用重金從法、德、荷、比四國收買了世界上僅有的18頭麋鹿,以半野生的方式集中地放養在烏邦寺莊園內,麋鹿這才免於絕滅。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地名鴨兒盪,位於大豐東南角林埸內,占地1.5萬畝,區內分布著林地、草荒地沼澤地和自然水面。位於江蘇省大豐區東南,地理坐標為北緯32°56′-33°36′和東經120°42′-120°51′之間。

圖片圖片

地質地貌

為典型的濱海濕地,主要濕地類型包括灘涂、季節河和部分人工濕地,有大量林地、蘆盪、沼澤地、鹽裸地和森林草灘。

氣候特徵

大豐區屬於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適宜喜溫作物生長。海洋性氣候表現在春季溫度回升慢,秋季溫度穩定且下降亦緩,初霜遲,無霜期長。季風性氣候表現在冬季受大陸季風冷空氣影響,多西北風,以少雨天氣為主,常出現低溫和霜凍;夏季受海洋性季風影響,多東南風,降水充沛,雨熱同期;春秋兩季處於交替時期,形成乾、濕、暖、冷多變氣候。春夏季、秋冬季界限不明顯。冬季氣溫偏暖,大雪冰凍封河現象很少見。常年平均氣溫14.5℃,無霜期299天,常年降水量751.0毫米,日照2325.4小時。[2]

海甸秋晨海甸秋晨

歷史由來

新中國誕生後,國內外專家學者多次呼籲,“讓麋鹿回歸故鄉野生放養”,並提出“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倡議。本世紀60至80年代。大豐沿海陸續出土了麋鹿的骨鉻,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經過大量的考證,確認包括大豐在內的蘇北南部沿海是麋鹿的故鄉。1985年5月,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會同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英國倫敦動物學會的官員和專家來大豐市沿海考察,選定了川東港以南的一片黃海沖積平原沼澤地,認為這裡河海港汊碗蜒交錯,鹽土沼澤星羅棋布,裸地、草地、蘆葦、蒲盪、竹園以及刺槐林,展現了海邊的原始風貌。而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是麋鹿最理想的放養地。於是,由國家林業部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合作,並由林業部與江蘇省農業廳出資300多萬元,共同建立了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大豐國家麋鹿保護區高清大圖大豐國家麋鹿保護區高清大圖

如今麋鹿自然保護區已初步建成具有海濱特色、以麋鹿為主、多種動物共存的海濱野生動物園,為一大旅遊勝境,正接待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進入保護區,首先通過的是一座題有“大豐麋鹿苑”五個大字的古樸典雅的牌樓,不遠處便是麋鹿和牛、驢、馬、鹿群雕。沿著南北大道往前走,路東人工湖畔蒙古包、西班牙式建築群是供遊人食宿的賓館;路西有林中小道、亭、廊、碑,那姜太公騎“四不象”雕塑,更使人忍俊不禁。再往前走,便到了四周圍欄圈養的麋鹿場,這裡幾十頭麋鹿神態各異,遊人可就近一睹它的芳容。登上高高的觀鹿塔,憑藉望遠鏡,你可領略原始灘涂的自然風光,觀賞到野生的麋鹿群。這裡還建有珍稀植物園,動植物展覽館,音像館,小跑馬場等。原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領導同志陳丕顯、葉飛、姬鵬飛、彭沖和洪學智、費孝通等均來此參觀過。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保護區有獸類14種,鳥類182種,爬行兩棲類27種,昆蟲299多種。
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麋鹿、白鸛、白尾海雕、丹頂鶴;二級有河麂等23種。保護區有千餘頭從英國重引進的麋鹿,物種豐富多樣,具有顯著的生態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植物資源

保護區有高等植物240多種,主要為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豆科、藜科植物。植被為鹽生草甸、鹽土沼澤、水生植被。還有人工林、人工牧草及半熟土拋荒地。
區系成分複雜,但群落髮育較年輕。植被演替迅速,生境穩定性較差。有世界分布屬的蘆葦、苔草、鹼蓬、鹽角草等;北溫帶分布屬有拂子茅、鳶尾及羅布麻等;泛熱帶分布屬狗牙根;熱帶亞洲及熱帶大洋洲分布屬結縷草、地中海及中亞分布屬獐毛以及南溫帶與北溫帶間斷分布的雀麥屬等。無國家級保護植物。

基本介紹

麋鹿自然保護區,占地約4萬畝,鐵絲網圍欄的核心放養圈5300多畝。1986年8月13日,39頭麋鹿從英國倫敦裝箱起飛,國家林業部自然保護司動物保護處處長王夢、江蘇省農業廳林業局局長盧實以及大豐縣多管局負責人去上海接運到大豐。把它們放入麋鹿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區的建立,使麋鹿結束了近一個世紀的海外漂泊生涯,開始它的回歸故鄉,重返大自然的新生活。多年來,經過科技人員精心觀察和飼養,逐步掌握了麋鹿的發情、交配、產仔、脫角、生茸、換毛、覓食等生理行為和活動規律,以及鹿體的麻醉保全技術和各種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使闊別祖國近百年的“海外赤子”,每年以22.7%的速度迅猛遞增,如今麋鹿的總數已由39頭增殖到355頭,其繁殖速度和成活率均居世界前列,現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群。在保護區內除了麋鹿之外,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動物的還有丹頂鶴、白鶴、震丹雅雀和二級保護動物豹貓、赤腹鷹,牙獐等20多種,其中震丹雅雀被列入世界瀕臨絕滅動物紅皮書。保護區內還有其它留鳥、候鳥180多種,木本植物90多種和草本植物175種。1997年,國務院批准其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價值意義

1986年,依託從英國引進的39頭麋鹿,在黃海灘涂的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經過兩年的“引種擴群”和十年的“行為再塑”兩個階段後,保護區從1998年開始著手實施拯救工程的第三個階段:“野生放歸”。十年間四次放歸53頭麋鹿,經過十年艱辛探索,野生麋鹿每年遞增13.2%。已經形成了118頭的野生種群。截至2013年9月大豐麋鹿總數達到2027頭。
經過多年時間的跟蹤觀察和監測,麋鹿的野生行為不斷恢復,它們在野外具有較強的識別能力和自然保護意識,連續3年在完全自然的情況下成功產仔,並全部成活。麋鹿成功回歸大自然,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和社會環境與生態環境平衡的建設目標,成為世界麋鹿保護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拯救麋鹿

20多年來,其他國家麋鹿數量沒有明顯的變化,而大豐麋鹿種群數量已增長了25倍,成為世界麋鹿種群擴大的先鋒。為此,麋鹿就此從“紅皮書”中退出,被列為珍稀物種。這是麋鹿保護過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野生麋鹿在南黃海濕地順利地完成了第二個繁衍周期,野生麋鹿種群中已出現了重孫輩。經過10年的探索和研究,野生麋鹿種群在大自然中的數量超過100頭,基本脫離了種群發展的“危險期”。
2006年至2008年,麋鹿保護區在全國麋鹿分布相對集中和比較分散的地域對它們進行了深層次的觀察,發現了麋鹿到山上的樹林中棲息和一頭雌麋鹿同時哺乳3頭小仔鹿以及麋鹿大量採食大米草等活動行為。這三項重大發現,是中國研究麋鹿工作的新突破,對推動中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發展,促進相關學科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次生效應

大豐保護區已經形成了林、草、水、鹿、鳥共生的生態模式和完整的麋鹿生態系統,曾經被認是外來生物有害物種的互花米草成為麋鹿喜愛的食品,納入了保護區的生物循環鏈。
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內有12種獸類、27種兩棲爬行動物、315種鳥類、599種昆蟲和499種植物等。其中丹頂鶴、黑嘴鷗、天鵝、白尾海雕、牙獐等30多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數量亦逐年增加。鳥的種類和數量的增長尤為突出,保護區的自然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提升,黃海濕地效能充分顯現。

衍生經濟

在經濟方面,保護區已經成為灘涂旅遊的重要景點,每年的遊客達到三十萬人,旅遊也帶動了周邊鄉鎮的餐飲、旅館、交通和特色產品的發展,成為附近農民致富的重要依託。而每年一度的大豐麋鹿節,已經成為展示鹽城生態形象和生態保護成果、促進招商引資的重要舞台,每次都帶來了十多億元的洽談成果。

科學研究

科研成果

麋鹿的研究成果填補了世界空白。在麋鹿引種還鄉,恢復其野生種群工作中,保護區不畏艱難,探索出了麋鹿繁衍生息的規律。保護區科研人員在野外步行幾萬公里,寫下觀察日記3000多篇,收集了180多萬字的相關資料。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65篇,其中1篇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收藏。
撰寫世界第一部麋鹿研究專著《中國麋鹿研究》(40多萬字,由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並撰寫科普著作《神鹿回歸》(15萬字,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編著科研論文集《麋鹿保護與研究》(50萬字)。已獲得科研成果60多項,參加並主持科研課題18個,其中5個課題分別獲部、省、市科技進步獎。“麋鹿對光周期適應”,“麋鹿活體取茸”等4項成果,填補了世界麋鹿研究史上的空白。

研究交流

啟動南黃海濕地調查
中國南黃海濕地生物多樣性大型調查項目於8月在麋鹿保護區正式啟動,由中國科學院和麋鹿保護區聯合進行,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蔣志剛教授與著名麋鹿專家丁玉華研究員共同主持。
調查是以鹽城灘涂濕地為重點,並沿著鹽城市海岸線向南北延伸,將全面調查中國南黃海濕地的地質、地貌、水文、植被、氣象、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及其可食植物,鳥類資源等情況,為地方生態建設、物種保護、科學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寶貴的依據。

舉行國際水鳥普查技術培訓研討會

2007年11月19~22日,由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和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主辦,日本經團連自然保護基金會協辦的“2007年國際水鳥普查技術培訓研討會”在麋鹿保護區舉行。來自中國鳥類環志中心,國內1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濕地類型保護區、濕地保護主管部門、科研院所等40多家單位的80多名代表,以及來自濕地國際、西班牙、澳大利亞的10多名外國專家參加這次研討會。
會議的主題是總結亞太遷徙水鳥保護情況,研討水鳥及其棲息地保護舉措,進一步推動亞太地區的遷徙水鳥保護工作。會議回顧了遷徙水鳥保護戰略執行情況及中國水鳥網路點所開展的工作,交流了水鳥保護的信息與經驗,並對水鳥普查技術人員進行了培訓,會議還重點研討並明確了未來水鳥普查活動的發展方向。

乘車路線

1、南京 → 泰州刁鋪出口下 → 寧靖鹽高速 → 高興東出口下 → 東台 → 新曹農場加油站左拐 → 川東農場西側大道 → 中華麋鹿園
2、上海 → 蘇通大橋 → 沿海高速 → 東台出口下 → 東城公路 → 新曹農場加油站左拐 → 川東農場西側大道 → 中華麋鹿園
(或者:上海→ 蘇通大橋 → 沿海高速→大豐白駒出口下 → 豐山集團右拐 → 麋鹿公路 → 中華麋鹿園)
3、連雲港 → 沿海高速 → 大豐白駒出口下 → 豐山集團右拐 → 麋鹿公路 → 中華麋鹿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