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蟲
大豆食心蟲屬昆蟲綱鱗翅目(Lepidoptera)小卷蛾科 (Olethreu-tidae)。俗稱大豆蛀莢蟲、小紅蟲。大豆害蟲。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和湖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地,以東北3省、河北、山東受害較重。日本、朝鮮及蘇聯遠東沿海邊區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大豆食心蟲
- 別名:大豆蛀莢蟲、小紅蟲
- 目:昆蟲綱鱗翅目
- 科:小卷蛾科
大豆食心蟲
正文
昆蟲綱鱗翅目(Lepidoptera)小卷蛾科 (Olethreu-tidae)。俗稱大豆蛀莢蟲、小紅蟲。大豆害蟲。成蟲體長5~6毫米,翅展12~14毫米,黃褐至暗褐色。前翅前緣有10條左右黑紫色短斜紋,外緣內側中央銀灰色,有3個縱列紫斑點。雄蛾前翅色較淡,有翅韁1根,腹部末端較鈍。雌蛾前翅色較深,翅韁3根,腹部末端較尖。卵扁橢圓形,長約0.5毫米,橘黃色。幼蟲體長8~10毫米,初孵時乳黃色,老熟時變為橙紅色。蛹長約6毫米,紅褐色。腹末有8~10根鋸齒狀尾刺。 大豆食心蟲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和湖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地,以東北3省、河北、山東受害較重。日本、朝鮮及蘇聯遠東沿海邊區也有分布。食性較單一,主要為害大豆,也取食野生大豆和苦參。以幼蟲蛀入豆莢咬食豆粒。每年發生1代,在中國北部發生偏早,南部偏晚,以幼蟲在地下結繭越冬。翌年7月中、下旬向土表移動化蛹,7月下旬至8月初化為蛹盛期,蛹期對環境抵抗力弱。8月上、中旬為羽化盛期。豆田成蟲出現期為 7月末到9月初。成蟲於下午3時後在豆田活動,有成團飛翔現象。雌蛾喜產卵在有毛豆莢上,散產。幼蟲孵化後多從豆莢邊緣合縫處蛀入。 8月下旬為入莢盛期。 9月中、下旬脫莢入土越冬。冬季低溫越冬死亡率增大。成蟲及其產卵適溫為20~25℃,相對濕度為90%。在適溫條件下,如化蛹期雨量較多,土壤濕度較大,有利於化蛹和成蟲出土。土壤含水量低於5%時成蟲不能羽化。天敵有赤眼卵蜂、中國齒腿姬蜂、食心蟲白繭蜂等。防治措施主要有:選用抗蟲品種;合理輪作,避免連作;化蛹期在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數,豆茬麥地收後及時翻耕;成蟲發生期用敵敵畏熏殺成蟲,或用倍硫磷、甲基對硫磷、殺螟松、菊酯類等藥劑防治成蟲和幼蟲;保護和利用天敵。 相關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