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莖枯病

大豆莖枯病

大豆莖枯病,病原中文名,大豆莖點霉,病原拉丁學名,Phoma glycines Saw,屬於半知菌亞門,主要為害莖部,分布在東北、華北等各地,多發生於大豆植株生育的中後期。

基本信息

中文名:大豆莖枯病
病原中文名:大豆莖點霉
病原拉丁學名:Phoma glycines Saw.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大豆
主要為害部位:主要為害莖部

大豆莖枯病(左)和黑痘病(史躍波)大豆莖枯病(左)和黑痘病(史躍波)

為害症狀

莖枯病分布在東北、華北等各地,多發生於大豆植株生育的中後期。主要為害莖部。莖上初生長橢圓形病斑,灰褐色,後逐漸擴大呈一塊塊黑色長條斑。初發生於莖下部,漸蔓延到莖上部,落葉後收穫前植株莖上症狀最為明顯易於識別。

病原形態特徵

Phoma glycines Saw.稱大豆莖點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散生或聚生在表皮下,器壁褐色,膜質,孔口周圍的細胞暗褐色,直徑105~280μm;分生孢子球形或橢圓形,單胞無色,兩端鈍圓,內含2個油球,大小2~4×2~3(μ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莖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菌源,借風雨進行傳播蔓延。

防治方法

(1)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秋翻土地將病株殘體深埋土裡,減少菌源。(2)選種發病輕的品種。

地理分布

分布在東北、華北等各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