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癰是腸內發生癰腫的急性腹部疾患。是因飲食不節,濕熱內阻致敗血濁氣壅,遏於闌門而成。文獻有“大腸癰”和“小腸癰”之分。認為大腸癰最為多見,指出:小腸下口,即大腸上口,曰“闌門”,屈曲變化之處,最易壅塞,腸癰生此為多。大腸癰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性闌尾炎。
相關詞條
-
內癰
病名。系臟腑之生癰疽者。出《靈樞·邪氣髒府病形》 。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三內癰候:“內癰者,由飲食不節,冷熱不調,寒氣客於內,或在胸膈,或在腸胃,寒折...
簡述 總論 總治法 相關條目 -
大腸熱
大腸熱 病證名。多因過食辛辣燥熱之品,外感熱邪或肺移熱於大腸,大腸傳導失常,臨床以肛門灼熱,便下膿血或大便秘結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痢疾、腹痛、泄瀉、腸...
概述 來歷 辯證 臨床表現 治療 -
腸癰
腸癰,疾病名。癰疽之發腸部者。出《素問·厥論》。腸癰為外科常見急腹症,屬急腹症範疇。多因飲食失節,暴怒憂思,跌扑奔走,使腸胃部運化功能失職,濕熱邪毒內壅...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辨證施治 其他治療 預防 -
腸癰病
腸癰病又稱為大腸痛,是指癱毒熱結於腸府,以急性腹痛為不要表現的病證。現代西醫學中的急性闌尾炎可歸屬於本病證範疇。
介紹 辨證分型 治療 -
熱蘊大腸證
濕熱積滯蘊結,大腸瘀滯痞塞,腸絡不通,又可結聚成癰,成為大腸癰;或由於宿食...大腸傳導功能,均能造成大腸熱。大腸熱據其病機變化有虛、實之分:①大腸實熱。其病因病機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大腸外受濕熱暑邪,致使傳導功能發生障礙...
-
熱郁成癰證
上三味.杵為散.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上三味...
-
腸癰潰爛湯
【處方來源】《青囊秘傳》卷下。 【方劑主治】大腸生癰潰爛,右足不能伸,腹中痛甚,便出膿血,肛門如刀之割,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水煎服,服藥時沖入山羊血。
-
簡易醫方新編
四肢瘡腫癰大臭爛懸癰囊癰騎馬癰懸癰小兒頭疽懸癰初起瘩疽懸久騎馬癰臂癰堅硬腫痛癰疽氣虛作渴癰毒內虛降癰散降癰散後方百草煎灸瘡血出附骨疽瘡方治癰疽發背...方大小腸癰背疽便癰男子陰頭癰肺癰吐膿血肺癰肺瘺肺癰肺痿治肺痿方肺癰咳嗽...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