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名稱:大紅山群
地層名稱(英文): Dahongshan Gr
階代碼: Pt1dhs
地區代碼: 32
命名:
白瑾、張學祺1968年創名。命名剖面位於雲南新平縣肥味河(坡頭組、肥味河組),新平縣曼崗河(紅山組、曼崗河組),新平縣漠沙南甘(老廠河組)。
沿革:
20世紀60年代前期,雲南地質局第九地質隊在大紅山礦區將這套變質地層,自下而上分為五層,習慣稱為下大理岩、下火山岩、綠岩、上火山岩和大理岩。1968年,白瑾等在研究報告中建議將其命名為大紅山群,由下而上劃分為老廠河組、底巴都組、曼崗河組、肥味河組(白瑾等,1981)。1979年,雲南地質局第九地質隊將其自下而上分為老廠河組、曼崗河組、紅山組和肥味組。周名魁等(1988)認為康滇地軸(西昌—滇中地區)南端也有相當於雲南新平大紅山群地層,也稱之為大紅山群。並且還將新平大紅山群的老廠河組與康定群的黃瓜園組對比,由雲南地質局第一地質隊(1982)報導的底巴都組(涵義不同於白瑾等命名的底巴都組)與康定群的魚洗組或瓦斯溝組對比,大紅山群僅包括老廠河組之上的三組地層,四川會理河口的河口群(河口組)與其相當。雲南地礦局(1990)將雲南大紅山群自下而上分為底巴都組,老廠河組、曼崗河組、紅山組、肥味河組和坡頭組。並指出底巴都組的岩性特徵與哀牢山群相似, 而且與老廠河組是整合關係。錢錦和等(1990)認為底巴都組與老廠河組呈平行不整合關係,底巴都組相當於哀牢山群的地層,即大紅山群僅包括底巴都組之上的5個組地層。
特徵:
主要出露於雲南綠汁江斷裂以西的新平縣戛灑—老廠—大紅山一帶,以及腰街、漠沙等地。80年代中期,在綠汁江斷裂以東的元江縣岔河—撮科、羅底、牛尾巴沖,石屏熱水塘—車家城,東川縣小溜口等地,也發現了與大紅山群層位相當的變質岩系。1. 老廠河組 底部為石英岩夾黑雲石英片岩,具斜層理;下部以石榴石英片岩、白雲石英片岩、白雲片岩為主,夾角閃黑雲片岩;中部為大理岩夾泥質粉砂岩和炭質泥岩;上部為石榴石英白雲片岩,竹葉狀大理岩夾炭質泥岩;頂部為石榴白雲片岩、雲母片岩。有銅礦化。厚度約為1284m。2. 曼崗河組 可分6個岩性段,底部為角閃鈉長片岩、鈉長角閃片岩,夾含石榴白雲片岩和磁鐵貧礦;二段上、下均為變火山角礫岩,上部還夾有含磁鐵鈉長角閃片岩,中部為白雲石大理岩夾綠泥黑雲片岩;三段為綠泥(角閃)鈉長片岩、鈉長角閃片岩;四段為含磁鐵角閃鈉長片岩、鈉長岩夾綠泥片岩及磁鐵礦體等;五段上部為鈉長角閃片岩、角閃片岩夾大理岩,下部為白雲石大理岩,含炭、矽質條帶;頂部為白雲石大理岩、大理岩夾角閃黑雲長英片岩、黑雲鈉長岩和黑雲角閃片岩(含菱鐵礦和銅礦)、鈉長斑岩。為重要的層狀銅礦層位。組厚度約740m。與下伏老廠河組為噴發不整合接觸。3. 紅山組 下部岩性段的底部為杏仁狀、球狀角閃鈉長淺粒岩,中部為磁鐵鈉長淺粒岩夾磁鐵礦體,向上轉變為石英磁鐵礦與石榴綠泥角閃片岩互層,為重要的大紅山式銅、鐵礦床的含礦層位;上部岩性段為石榴角閃綠泥片岩和角閃鈉長淺粒岩。厚度大於319m。與下伏曼崗河組為噴發不整合接觸。4. 肥味河組 下部為條帶狀白雲石大理岩,含方柱石、石英和炭質;中部為白雲石大理岩、向上為炭質板岩、大理岩,含石墨和黃鐵礦;上部為白雲石大理岩夾變輝長輝綠岩,底部夾約3m厚的含銅炭質板岩、為含銅層位。組厚度約為259m。5. 坡頭組 下部為含炭質條帶的石榴二雲片岩;中部為條帶狀白雲石大理岩、炭質板岩夾鈉長石英岩;上部為含炭質黑雲石英岩、炭質絹雲片岩夾大理岩、炭質板岩。厚度約577m。該群變質程度以高綠片岩相為主,屬區域動力熱流變質作用的中壓相系列(董申保等,1986)。大紅山礦區大紅山群地層發育以平臥褶曲為特徵的層間褶曲和層內揉褶。礦區的基本構造形態不是簡單的平緩起伏的次級褶曲,而是以綠岩為核心的平臥捲曲背斜構造(白瑾等,1981)。其原岩為一套火山-復理石建造。火山岩主要發育在曼崗河組和紅山組。曼崗河組有三個噴發旋迴,表現為間歇式的基性岩漿噴發活動,形成了大型層狀銅礦和磁鐵礦體;紅山組下部的磁鐵鈉長淺粒岩原為中性的鈉長熔岩-角斑岩。該群紅山組U-Pb年齡為1725Ma,老廠河組下伏的底巴都組Rb-Sr等時線年齡為1706Ma、U-Pb年齡為1840Ma(孫克祥等,1991、1993)。大紅山群構成滇中台坳中新生界之下的結晶基底,與下伏哀牢山群(指底巴都組)假整合接觸(錢錦和等,1990)。
備考:
苴林群出露於滇中北部元謀、姜驛一帶及華坪之東、大致南北向展布。其原名為“元謀群”、因“元謀群”一名與第四紀更新統“元謀組”重複,故改稱“苴林群” 。1986年盧民傑將其與康定岩群對比。雲南地礦局(1990)將其自下而上分為普登組、路古模組、鳳凰山組、海資哨組和阿拉益組。並認為其中阿拉益組岩性與大紅山群的曼崗河組相同,海資哨組、鳳凰山組、路古模組岩性與大紅山群老廠河組上、中、下段頗相似,而普登組岩性與底巴都組相近。因此,大紅山群及其下伏的底巴都組與苴林群、康定岩群均有可能基本上是同一時代和相同構造環境形成的地層。胡靄琴等(1988)1獲得大紅山群紅山組變鈉質熔岩鋯石U-Pb年齡為1665.55±10.8613.56Ma,曼崗河組及紅山組的全岩與礦物的Sm-Nd等時線年齡為1657±82Ma,因此將該群歸屬於中元古界。 1.胡靄琴、朱炳泉、朱乃絹、毛存孝、黃榮生,1988,關於雲南大紅山群時代的研究。國際元古活動帶地球化學和成礦作用討論會論文摘要,第23頁。
編撰者: 孫大中
作者1: 白瑾
年份1:1968
作者2:張學祺
年份2:1968
作者3: 錢錦和
年份3: 1990
系名: 古元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