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研中學

大研中學

大研中學於1987年誕生在玉龍山下的世界文化遺產大研古城。當時是為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由國家無償劃撥土地,人民民眾和黨政幹部捐款捐物建立的一所鄉(鎮)辦初級中學,2004年升格為區辦中學。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大研中學於1987年誕生在玉龍山下的世界文化遺產大研古城。當時是為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由國家無償劃撥土地,人民民眾和黨政幹部捐款捐物建立的一所鄉(鎮)辦初級中學,2004年升格為區辦中學。

二十年的艱苦創業和不懈努力,造就了一所初具規模的學校,培養了近萬名學生。在校生由最初的五個班250人發展到現在的29個班1513名各民族學生,教職工由16人發展到121人,校舍由1248平方米發展到7845.5平方米,配備了網路教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語音室、舞蹈訓練室、桌球室和各科實驗室,運動場地和運動設施齊全,建立了現代遠程教育接收站,校園廣播網。為了在校園文化中注入優秀的民族文化,2007年完成了既有象徵意義,又有文化內涵的大硯環藝工程。

管理理念

機構圖 機構圖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管理理念,抓好學校內部體制改革。通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全面推行教師全員聘用制和崗位責任制,按照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制訂和完善了常規管理體制及激勵機制,形成了一套民主、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實現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極大提高了辦學效益,促進了學校的全面發展。

師資力量

學生生活 學生生活

我們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了一整套培訓教師方案,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現有中學高級教師6人,中學一級教師66人,省級SDP——EEPO專家1人,縣級專家2人,區級骨幹教師5人,專任教師的學歷達標率已達100%,造就了一支師德高尚、年富力強、愛崗敬業、勇於創新,具有一定教學科研能力的教師隊伍。

發展目標

大研中學 大研中學

為了把學校辦成學生開心、教師舒心、家長放心、社區關心的學校,我們著力培養“三性化教師”(知識性、個性、創造性)和“三動學生”(主動、能動、生動),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的發展負責,使課堂呈現出民主管理、多元教學、大眾活動的新局面。我們在麗江市率先引入了全民辦學的理念,提出了“辦好咱們的學校”的口號,率先提出“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材”的育才理念,率先推行“學困生”幫扶制,率先進行“三制改革”,率先實驗和推行先進的SDP辦學理念和EEPO課型方式。我們還結合學生興趣開辦了劍橋少兒英語班、納西古樂班、生物興趣班等,辦出了特色,辦出了成績。現在學校已形成了“校園是我家”、“咱們的學校”、“我以學校為榮”等良好校風。

所獲榮譽

由於學校管理及教學方面的成績,學校先後被授予市級“文明學校”“文明單位”、古城區“先進集體”和“先進黨支部”“先進工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麗江市推廣國語合格學校”、“雲南省現代技術教育先進學校”、“雲南省實施SDP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1999年被認定為雲南省一級初級中學,已躋身於麗江市一流學校的行列。

麗江古城初稱“大葉場”,明朝初期,因古城地處形如碧玉大硯(古時研、硯相通)的麗江盆地中心,盆地西南又有有如書天巨筆的文筆峰,綜合歷史和地理因素而改稱“大研”,以求文墨昌盛,人材輩出。承載著豐厚歷史文化的大研中學應該、也能夠為古城人民、為麗江人民做出新的貢獻。

被列為雲南省教學科研實驗學校

11月27日在雲南省教科院課題規劃辦主任陶天璘帶隊下,一行4名專家到麗江市古城區大研中學進行教學科研實驗校的複評工作,專家組利用一天半的時間,通過認真聽取學校自查報告、審閱材料、聽課、與學生和教師座談等形式,對該校的教育教學和教學科研工作進行了認真檢查,肯定了成績,同時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努力方向。通過專家組複評一致通過大研中學列為雲南省教學科研實驗校,這是雲南省在初級中學中唯一被列為教學科研實驗校的學校。

大研校訓

博學斯曰大,深思謂之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