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橋市一高中

大石橋市一高中(官方名稱大石橋市高級中學
坐落於風景秀麗的蟠龍山和代表大石橋人文精神的金牛山之間的遼寧省大石橋市高級中學,是遼寧省重點中學,她的前身是成立於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並設有高中部的營口縣聯合中學。公元一九五六年改名為營口縣中學並設高中部,一九五八年高中部單獨辦學,更名為營口縣高級中學,至今已走過了半個世紀。學校一九七八年被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遼寧省重點中學,一九九二年營口縣撤縣被市改名為大石橋市高級中學,經過師生共同努力,經省專家組考評,遼寧省教育廳批准,於二○○三年被評為遼寧省示範性高級中學。五十多年來,學校歷經了十任校長率高中師生共同打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勵精圖治,孜孜以求。辦學思想端正,辦學行為規範,辦學理念先進,辦學效益提高,學校逐步發展壯大,各個階段均有建樹,為社會各界公認。
大石橋高中現有91個教學班,5900名學生,345名教職員工,其中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68人,專業學會理事12人,國家級教練員2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國家級骨幹教師4人,市級骨幹教師17人,研究生22人。
大石橋高中有高標準的功能完備的教學大樓三座,圖書館、體育館、科技館,設施齊全,高標準塑膠體育場二塊,各種社會實踐基地八個,能夠開出國家規定的全部教學內容,學校有高標準的學生公寓和學生食堂,可容納六千名學生食宿。今天的大石橋高中有著本地區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辦學條件,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育人環境,特徵明顯,風格突出。
大石橋高中把“崇尚科學,追求卓越”作為辦學精神也是學校的校訓。
“團結、勤奮、創新、求實”是學校的校風,“愛生、合作、鑽研、敬業”是學校的教風。
“勤奮、進取、刻苦、求實”是學校的學風,“求真務實,艱苦奮鬥”是學校的優良傳統。
大石橋高中素以面向全體學生見長,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為本,形成了“全、優、尖”特點的培養模式。大石橋高中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和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心理個性健康發展,創新精神學習能力和諧發展,特長潛能充分發展的一代“四有”新人。
大石橋市高級中學培養模式的內涵是:以現在教育理論為指導,根據21世紀經濟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建立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個體差異,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發潛能的素質教育體系。使學生全面掌握面向新世紀的各項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其中大部分學生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他人一起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方面是優秀的。少數學生一是智力超常開發並在上一級學校完成良好學生,終生學習水平,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要在國內外各大學或科研院所中處於領先地位。將來成為國家和世界各方面的高層次人才。二是開發一部分學生的潛能,動手能力並形成特長,在社會中成為某個方面的專門人才。
1、辦學特色
大石橋市高級中學素以面向全體學生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見長,以高效務實的管理水準為基礎,以教科研為先導的教師隊伍建設為根本。
“全”面落實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開足開齊各類課程,最佳化課程結構,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
基本指導思想:“育人為本、德育優先、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基本策略是:“扶優、提中、補差”;
基本方法是:“強化基礎,強化訓練,強化高一,控制分化”。
“優”化課程結構,最佳化課堂結構,優先發展學生的思想素質、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基礎道德和法制觀念,身心健康,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情懷,廣開渠道提高科學人文素養,完成學校承擔的社會使命。
努力為國家培養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材,分類推進,共同提高的策略,使不同程度學生都有提高的前提下探討使一些同學智力超常開發的辦法,培養這些學生的高學習水平、高創新意識、高自學能力,培養嚴謹的思維習慣,多層次開發大腦。
“特”長教育是我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學校開設拓展性課程選修課。開發校本課程,成立奧賽學科選修班,體育藝術特長選修班。
2、辦學條件
大石橋市高級中學占地191048平方米,綠化面積105076平方米,建築面積74850平方米。教學樓三幢。可以滿足140個教學班上課。學生宿舍樓6幢,學生食堂三幢。可滿足6000人的食宿。體育館、圖書館、科技館、實驗樓,可容納1萬人的體育場和各種籃、排、足、羽毛球場齊備。體育設施器材精良。
圖書館藏書22萬冊,多媒體電教室6個,校園網設施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學校音樂、美術課專用教室和設備達到一級水平,各種選修課、勞技課專用教室、心理諮詢室、電視台、社團活動場所規劃齊全。
學校建設了德育教育、社會實踐、綜合活動三種基地八處,教師繼續教育三大基地,與省內外十所名校有協作關係,支持大石橋市三高中的發展,一批專家型學者型的隊伍正在形成。
3、德育改革
大石橋市高級中學基於“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精神。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培養學生的基礎道德水平。經過幾年的努力,構造了大石橋市高級中學“6433”德育教育體系。
德育教育環境課程的六大系列,即政治信念系列、倫理道德系列、學科深化系列、社會實踐系列、問題研究系列、自主管理系列。
四項傳統制度:百分考核制度、自理自律的輪值制度、升旗班會制度、評比制度。
三大基地:愛國主義教育的虎石溝萬人坑基地、蟠龍山、金牛山基地,社會實踐活動,青花集團、南樓經濟開發區、湯池素質教育基地,國防教育344團和干擾營基地。
三支隊伍:家長委員會隊伍、德育教師及班主任隊伍、學校管理隊伍。
4、課程改革
大石橋市高級中學基於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理念,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逐步形成了大課程觀,開發和構造了“二性四型”的課程體系,力求創造性的落實國家課程計畫。並且研發校本課程及標準,建設學校課程管理機制和評價機制。
認真執行國家計畫,開齊開選學科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方級校本課程,學校逐一落實了勞動技術教育、社會實踐、社區服務,認真開展研究性學習。構造學校的校本課程研發管理體系,做到有教材、有課時計畫、有考評辦法、有專兼職教師。
學校加大投入構造了校園隱蔽課程。包括物質、文化、制度風氣、心理四個層面。總計近百種。大石橋高中的性隱性課程正以課程形態的隱含性、施加影響陶冶性、內容方法的不確定性、社會適應的強制性、和對學生影響的持久性方面,輔助了大石橋高中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
5、課堂教學
大石橋市高級中學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強調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和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地位。不斷完善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分類推進、共同提高策略。強調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在學科思想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和科學素養,在學習過程中體驗知識形成過程是基礎。在分析實際問題和情境過程中搜尋、提取、運用知識,構造環境、構造解決問題的模型是關鍵;不同情境中解決問題後的反思和重新領悟後的升華是核心;訓練是提高能力水平的手段。
堅持課堂教學改革,七個學科先後實驗了二十七種個性化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改革百花齊放。
學校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四度最佳化”的課堂教學標準,即目標設計與達成最佳化、教學過程最佳化、課堂中心最佳化、手段技術最佳化。
發展完善大石橋高中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開成了“小步子漸進”的形成性評價;“思維創新”的發展性評價;“個性化教學”的創造性評價和“師生互評”的綜合性評價的評價體系,完善評價模式。評價技術,使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入。
6、信息科技
大石橋高中重視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對教育產生革命性的影響。注意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對於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使教學手段和管理水平提高。信息資源獲取的便捷迅速、及時。充分運用先進的校園網路開發課堂教學、德育管理、繼續教育、學生學習等方面的平台。開發建設了教師電子備課系統,教師自編課件支持系統,學校各科室的電子化管理系統。開設信息技術課,構造評價體系,建設了大石橋高中網站,通過寬頻網與外界交流,使學生家長、社會及時的獲得各種的信息。
7、教育科研
大石橋高中為迎接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對教育的挑戰。為適應飛速發展的經濟文化對教育的要求,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學校從“八五”起步,“九五”取得成果。“十五”深化構造了大石橋高中教育科研“三三二”工作體系。
即省市校三級課題,巨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以及規劃研究和群體研究二類水平。
其中《目標管理軟體建設與評價技術研究》獲遼寧省“九五”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教法改革與學法指導同步實施研究》獲遼寧省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十五”期間,我校的《高中學生常見心理障礙及調試》和《高中課堂教學創新思維的實驗研究》均被評為遼寧省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驗研究》第三個校級課題。並且已經開展研究性的教育論壇四期。
8、教師隊伍
建立以在職繼續教育為中心,以教師發展為本的終生教育體系,努力建設一支用現代教育思想武裝起來的、思想進步、師德高尚,一專多能,高素質、高學歷、高奉獻精神的專兼職教師隊伍。使教師隊伍適應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與此相適應的基礎工作有教師隊伍建設的“四大目標”和“六大工程”。
學歷結構、職務結構、能力結構、知名度結構目標。學歷能力提高工程,培訓基地建設工程,各師提高帶動工程、教育科研提高工程、教育技術培訓工程和人格風範修工程。
青年教師提高的“1358”目標和“3346”措施。
目標:一年適應高中工作;三年勝任高中教學工作;五年能夠進行大循環;八年成為學科帶頭人。
措施:教師提高的導師制、進修制、課題制;
教師工作的三關:教材關、班主任關、大循環關;
四項比賽:青年教師教學比賽、百花獎教學大賽、優質複習課比賽、師德杯競賽;
六個一活動:每位教師每年要自編一個教學軟體,寫一篇教改論文,上一節公開課,完成一份高考試卷分析報告,讀一本教育類專著,進行一項教改實驗。
9、組織管理
進一步健全校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領導體制。發揮黨總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監督保障作用,發揮教代會在參與決策和保障職工權益方面的作用。
堅持實行教師結構工資制、職務聘任制、實行校內低職高聘和高職低聘,強化績效工資的份額;發揮“專家委員會”“家長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的作用,與大企業、高校、和省內外名校的聯繫,努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辦學,爭取與國外1—3所名校建立協作,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使大石橋高中走向世界。
10、校園文化
繼承和發揚大石橋市高級中學的優秀文化傳統,“崇尚科學、追求卓越”的辦學精神札根於心中。堅持半個世紀形成的。“以人為本、兼容並蓄、全面全體、承認差異、發展特長”的辦學理念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辦學宗旨。以及形成校風、學風、教風等相應文化累積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低蘊。
在校園規劃布局中充分遵循以人為本、融與自然、統一和諧的原則。追求人在園中,園在景中、親綠近水回歸自然的追求。
各幢建築通過寬廣的走廓相連,在回曲的連廊處展示學校的歷史和對未來的追求,展示人類先進的、科學的、美好的、文明成果,展示科學和人文精神;展示中華民族博大的歷史,在天井和正廳展示學生的創造和特長,用優美的琴聲、和諧的氛圍、去淨化人們的心靈。
辦好校報、學校電視台、各種文學社、以及校園話題、舉辦豐富多彩的科技人文活動。
最佳化、美化、綠化、校園,體現天人合一,心緒寧淨、格調高雅、理想高遠的布局風格。把一個體現經濟發達、科技人文氛圍濃厚、充分展現力與美、傳統與時尚、促承和創新相結合的大石橋高中風貌,展現給社會、展現給祖國、展現給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