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大眾汽車公司的1L概念車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它的名字代表著油耗為1L/100km,但是實際上是235mpg。 不過這似乎是大眾有意的誇大宣傳,因為按照實際的換算,235mpg的油耗相當於1.49L/100km。不過這並不重要,因為1L或者1.5L的油耗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成績了。 最初的1L概念車是在2002年面世的,不過那是一輛一次性車型,使用的部件相當的昂貴,所以價格不菲。而現在大眾使用了更為普通的部件和材料來製造這款車。 公司並計畫於2010年投入量產。
配置
1升車採用一台只有0.3升排量的1缸自然吸氣柴油發動機,2個頂置凸輪軸,2個進氣門及一個排氣門。發動機採用鋁質單體結構,燃油泵殼由鎂製成,梯形連桿由微粒加強鈦製成,得到的結果是:引擎的重量僅有26公斤。柴油發動機橫放在後軸的前方,最大8.5匹馬力和18.4牛/米的扭力。較低馬力以及扭力輸出,非常輕的車身重量,空阻係數僅僅0.159,比機車更少,更是遠遠超過現在所有的生產型車。這輛1升車能達到120公里的最高時速。僅重23公斤的自動順序式6速變速箱外殼由鎂金屬製造,所有的齒輪以及軸都是空心的,螺栓由鈦製成。
技術參數
引擎結構:1缸自然吸氣柴油機
容量:299毫升
口徑X衝程:69 x 80 壓縮比:16.5:1
1L 概念車
每缸氣門:3
氣門適時:雙頂置凸輪軸
引擎淨重:26公斤
最大馬力:6.3千瓦(8.5匹)/4000轉
最大扭力:18.4牛/米/2000轉
最高時速:120公里 油耗:0.99升/100公里
長x寬x高:3,646 x 1,248 x 1,110毫米
軸距:2205毫米
前/後輪距:1000/810毫米
油箱容量:6.5升
車身淨重:290公斤
行李箱空間:80升
風阻係數:0.159
車胎前/後:95/80 R 16 / 115/70 R 16
開發初衷
發誓要研製成功“1L汽車”,一直是德國大眾公司總裁皮埃希的夢想、理想和追求。他在2000年9月接受德國《明星》雜誌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在他退休之前一定要開上“1L汽車”。既然目標已確定,他便從多方面進行努力。給予研製項目資金、人員、設備等多方面的保證和支持,把握關鍵,親自過問,組織協調,具體落實,從而在他即將卸任之前的時間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開發細節
在1升車開發的最起始階段,不同的驅動概念模似顯示只有柴油才是真正的最適宜的驅動系統,僅僅只有這樣的燃燒原理能適合能量開發的最大需求。從以往開發的經驗來看,3升的路波車便是最好的例子。首先3缸的引擎對於1升車來說是毫無可能的。 而2缸引擎也迅速被淘汰掉,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採用一台只有0.3升排量的1缸自然吸氣柴油引擎。這款1升車上裝的1缸SDI引擎並不純粹是從其它車輛上派生出來的,我們更樂意認為它是一台全新的,是公司最高技術的產物。2個頂置凸輪軸促動滾子搖臂來開合3個氣門,2個進氣門及一個排氣門。2個頂置凸輪軸利用加固的齒形皮帶來驅動。引擎採用鋁質單體結構,意思是壓縮點火引擎的缸頭與曲軸都鑄為一體,燃油泵殼由鎂製成,梯形連桿由微粒加強鈦製成,如此多的措施得到的結果是,除去操作液體,例如水跟油,引擎的重量僅僅只有26公斤。
除了減少重量以外,減少燃油消耗也是工作重點之一。最小化摩擦,氣缸運轉區域採用雷射合金,滾子搖臂能在擺動氣門時減少摩擦,甚至活塞環的張力都減少了。位於中央位置的SDI柴油引擎橫放在後軸的前方,排量299毫升,4000轉時生成最大8.5匹馬力,2000轉時生成最大18.4牛/米的扭力。
較低馬力以及扭力輸出,非常輕的車身重量(可以與一些休閒型機車比較),優秀的空氣動力值(風阻係數僅僅0.159,比機車更少,更是遠遠超過現在所有的生產型車)能提供常活潑的性能。例如,這輛1升車能達到120公里的最高時。油箱能裝6.5升燃料,也就是說,裝滿油後你可以行駛650公里。
由於空間限制,引擎變速箱採用了一款新的非常緊湊型的自動順序式6速變速箱,換檔程式經過特別的調校,以最佳化動力傳輸,減少燃油消耗。變速器不可能用現成的,而新開發的宗旨仍然是減少重量,變速箱外殼由鎂金屬製造,所有的齒輪以及軸都是空心的,螺栓由鈦製成。另外,特殊的高質潤滑油保證這款僅僅重量為23公斤的6速變速器能夠運行得更加圓滑。變速器的機械裝置通過感測器由電子液力控制,去掉了傳統的離合器踏板。在這裡也不需要變速桿,加檔以及減檔都全部自動化,這樣能使引擎與變速器更加完美的合作,減少燃油消耗。檔位的選擇,前進,後退或者是空檔,都可以由駕艙右手邊的一個開關來控制。
無論從這輛1升車的前面來看來是從它的側面來看,外貌看起來更像是一輛過去的運動車而並非一輛研究型車輛。為了達到1升的耗油量目標,風阻係數必須嚴格控制,1升車確定有2個座位,而車前部必須儘可能的小,這才附合空氣動力學,僅有的選擇是將2個座位成一條直線排列,就像競速的滑雪長橇以及滑翔機一樣。入口是一個1.5米長的歐翼式車門,從左邊開啟,這樣進出更加方便。
車輪也經過了包圍,後輪幾乎完全藏於車板以內,前輪的輪蓋完全由碳纖維製成。甚至側面的冷卻空氣進氣口也僅僅是在引擎需要冷卻時才打開,否則關閉。從上面看,淚滴似的車體以及車尾急劇收攏的線條非常明顯。而空氣動力學最佳化的車底以及後端的分流裝置為後軸提供必須的下壓力。為了獲得更完美的風阻係數,必須去掉車門後視鏡,取而代之的是位於車側轉向信號燈上的攝像機,可以從儀表台左右的2個小的LCD顯示屏上看到後方情況。泊車時,也可以從位於剎車燈中央的攝像機里獲取後方圖像。
為了降低車身,採用了鎂金屬空間框架以及碳纖維外殼,共重74公斤,比鋁質的空間框架輕了約13公斤。
安全亦是小車開發的重點之一。在計算機模似輔助下,所有撞擊類型在設計期間都經過反覆的驗證。所謂的“撞擊管”,位於車前端,集成了能觸發氣囊的壓力感應器,可吸收全部的變形能 背面細節
量,保持腳部空間不變形。全鋁的油箱位於乘客席後碰撞保護區內,採用開放式加注口設計,可自動機械化加油。此外,主動安全也包括最新一代的4通道ABS以及電子穩定程式ESP。
懸掛方面也是一項精密的工程。該車採用了雙叉臂懸掛結構,上叉臂由鎂金屬製成,下叉臂以及支點軸承由鋁製成。輪轂由鈦金屬製成,而在輕型車輪軸承里的球則由陶瓷製成。如此一來,整個前軸,包括彈簧避震器在內僅重8公斤。後驅動軸則採用完全不同的結構。大量部件仍以減重為原則:板式彈簧由玻璃纖維製成。橫向管以及車輪支架由鋁製成。車輪轂由鈦金屬製成。驅動軸以及車輪軸承都整合在輪軸里。 安全剎車由4輪合金碟盤剎車以及合金剎車卡鉗提供保證,整個剎車系統僅重7.8公斤。輪圈以及輪胎都有合作廠家特別的定做,比如輪圈由碳纖維複合材料製成,僅重1.8公斤,比傳統的輪圈輕一半。車胎的材質以及胎紋都是特殊設計以減少阻力。另外由鈦金屬製成的車輪軸承也為特別的設計以獲得更低的摩擦。
1升車採用雙氙頭燈,僅32瓦特,效果卻等同於傳統的60瓦特頭燈。整個頭燈元件都由聚碳酸酯製成,重量僅僅有1500克。日光燈,所有的轉向信號燈以及後燈簇都採用了LED技術。車內照明也同樣採用LED,當在晚上打開車門時還會有電致發光金屬片提供必要照明。更多的技術則展現在攝像系統中,該系統有自動識別功能可自動的解鎖鷗翼車門以及點火鍵。 車內採用了整潔,運動的設計能為2個人提供足夠的空間。塔式的玻璃車頂由聚碳酸酯製成並有防紫外線功能。座椅採用鎂金屬結構以減輕重量。后座乘客可以很舒適的將腳放在位於駕駛位2旁的腳凳上面。駕駛員面對的是一個平頂的方向盤,座艙的風格就好像置身於一台噴氣式飛機上。中央圓形儀表的左右2邊是2台顯示屏提供後視圖像,在前面右邊控制台上的是換檔開關,電子手剎開關以及啟動鍵。左邊控制加熱,通風以及車內燈照明。
2011年新聞
根據最新的報導,將在下周開幕的卡達車展上發布新款的1L概念車,這一次,這款小車有望最終進入量產。
據了解,新的1L概念車將搭載2缸柴油發動機和由鋰電池供電的電力驅動系統,而新車是否採用插電式技術還未知。該動力系統的油耗將達到百公里1.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