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鄉[河南尉氏縣下轄鄉]

大營鄉[河南尉氏縣下轄鄉]

大營鄉轄32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總人口43000人,6.9萬畝耕地,近10萬畝荒崗林地,屬典型的沙區農業大鄉。近年來,在鄉黨委、鄉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鄉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下,城鎮建設、民營經濟及各項社會事業也得到較快發展。

概況

大營鄉位於尉氏縣城西13千米處。轄大營、黑凡、椅圈馬、玉陳、尚王、孫家、陳、東凡、崗陸、蘆醫廟、棗朱、呂家、祥付張、郝家、寨黃、史家、許家、檀頭高、五間房李、祝家、丁香李、黃集、石槽王、蘆家、後鄭、君李、黃家、梁家、下趙、楊集、安家、三戶趙32個行政村。豫04省道過境。
[代碼]410223202:~200大營村 ~201黑凡村 ~202椅圈馬村 ~203玉陳村 ~204尚王村 ~205孫家村 ~206陳村 ~207東凡村 ~208崗陸村 ~209蘆醫廟村 ~210棗朱村 ~211呂家村 ~212祥付張村 ~213郝家村 ~214寨黃村 ~215史家村 ~216許家村 ~217檀頭高村 ~218五間房李村 ~219祝家村 ~220丁香李村 ~221黃集村 ~222石槽王村 ~223蘆家村 ~224後鄭村 ~225君李村 ~226黃家村 ~227梁家村 ~228下趙村 ~229楊集村 ~230安家村 ~231三戶趙村

沿革

1958年建大營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97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東凡、陳村、蘆醫廟、崗陸、呂家、棗朱、郝家、寨黃、祥付張、史家、許家、檀頭高、五間房李、蘆家、石槽王、丁香李、黃集、祝家、君李、後鄭、黃家、梁家、楊集、下趙、安家、三戶趙、大營、孫家、玉陳、黑凡、椅圈馬、尚王32個行政村。

歷史

尉氏縣大營鄉地處豫東平原,南宋時,民族英雄岳飛為抗擊金兀朮的入侵,收復中原失地,曾在此紮下大營與其對壘,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兩次進入河南,又在此紮下營寨與官軍對抗,於是後人便稱這個地方為大營。

該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根據考古發掘,早在石器時代就有人在這裡繁衍生息。發掘出有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在我國第一次發掘出對天祭祀遺址,還發現有晏嬰冢、陳平墓以及多處漢墓群、唐代的黑風洞、明代山川寺等。大營同時還是南北康溝河、小青河、黑河的發源地。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這裡即成為革命根據地,是尉氏縣最早的縣委書記陳子傑的家鄉,也是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戰鬥過的地方。

行政區劃

大營鄉轄32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大營鄉地處平原,位於東經114°5′,北緯34°15′,全鄉南北長11公里,東西長12公里,總面積92平方公里。西依 河南省省會鄭州市50公里,東北距古都開封50公里,西南鄰魏都許昌45公里,東接尉氏縣城10公里,是鄭、汴、許三市的金三角地帶。

氣候特徵

大營鄉地處豫東平原,黃河下游大衝擊扇南翼,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明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4.24-14.50度之間,平均降雨650毫米,平均日照時數2500小時,多達2780小時,充足的光照條件和常年平均215天的無霜期為各種農作物提供了優越的生長條件,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

自然資源

大營鄉所轄區域人類歷史悠久,植物資源豐富,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約有800餘種。土地均已開墾,是尉氏縣重要的商品糧和經濟作物生產基地,動物種類繁多,其中,牛、豬、羊已成為開封市重要的繁育基地,2001年被開封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開封市畜牧發展十強鄉鎮"。

大營鄉毗鄰黃河,屬黃(河)、淮(河)、海(河)開發區,地下水資源極為豐富,水質清澈甘甜,溝河渠閘星羅棋布,農田水利設施發展迅速。鄉政府東一公里建有110千伏變電站,為大營工農業生產提供了豐富的電力資源。

大營鄉勞動力充足,全鄉外出務工人員達6000餘人,全鄉三所中學,每年近500名高、國中畢業生為全鄉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同時,大營鄉郵政、電信等通訊設施齊備,能充分滿足與外地的信息交流。

交通優勢

大營鄉西距國家大動脈京廣鐵路和107國道分別為25公里和30公里,距京深高速公路和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15公里,省級公路04、07線橫貫大營東西全境,是鄭州通往豫東各地和安徽、江蘇、上海等東南幾省、市的要塞,素有鄭州"東南門戶"之稱。大營鄉境內鄉級公路四通八達,均與省道04、07線相連,擁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