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墓為土坑豎穴,有木槨。木槨呈長方形,用長約5米的巨木疊架而成,內長3.75米,寬1.1米,高1.85米。槨外用排列密集的木樁加固,並敷有一層厚約5厘米的白膏泥。槨內放置銅棺及隨葬品。銅棺長2米,寬0.62米,側壁高0.45米,頂高0.64米,腳高0.11米。頂作人字形屋脊狀,棺身為長方體,由7塊銅板組成,用插銷扣合,可以拆卸。頂部及四壁鑄出人字形帶紋、雲雷紋及虎、豹、豬、鹿、馬、鷹、水禽等圖像,頗為精細。
銅棺
隨葬品有青銅器、錫器、陶器等。青銅工具有長方形和桃形的鋤、錛、靴形斧及紡織工具,兵器有矛、劍、鉞等,生活用具有尊、杯、勺、豆、釜、匕、箸、杖等,樂器有鼓(見銅鼓)、葫蘆笙、鍾等,此外還有乾欄式屋宇(見乾欄式建築)、牛、馬、羊、豬、犬、雞等各種模型。陶器多殘碎,完整器僅知釜一種。錫製品為手鐲。除銅棺和鍾、杯較為精緻外,其他器物的造型和紋飾都顯得粗糙,從各類銅器的化學分析看,合金比例尚不夠穩定,表明治煉技術尚處於不太成熟的階段。但屋宇、家畜模型及農具的出現,說明當時已屬定居的農業社會。
數據列表
東山文化
東南亞青銅時代晚期至早期鐵器時代文化。因最早發現於越南清化省東山村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永富、河山平、河北諸省。一般認為年代在公元前3世紀~公元1世紀。20世紀20年代以後,法國和越南的考古學家先後進行了發掘和研究。
該文化居民居住竹木結構的乾欄式建築,屋頂苫草,屋脊成馬鞍形翹起。墓葬種類較多,有土坑墓、船棺葬、也有火葬或僅將頭顱葬於銅缸之中的葬俗。青銅器有銅鼓、短劍、戈、矛、靴形鉞、箭鏃、犁、斧、鋤、鍬、瓮形缸、圈足蓋盅等。其中銅鼓的基本形制是面小底大,胴部突出,胴、腰、足3段分明,紋飾有翔鷺、羽人、競渡、鹿、牛等。在銅鼓分類中,這種鼓雖然屬於早期形式,但晚於中國大波那墓葬和萬家壩墓葬及昌寧、彌渡等地所出的銅鼓。短劍、戈、矛的形制較多樣。陶器均為粗陶,火候不高,陶色有紅、褐、灰3種,紋飾多繩紋和度紋,器形有釜、罐、盆、圈足瓶、盂形器等。鐵器不多,有斧、鋤等。石器除常見一種形石環外,尚有少量磨製石斧和石珠。在一些墓葬中,出有草葉紋銅鏡、蒜頭扁壺、圓壺、銅劍、五銖錢、王莽錢等漢式器物。
東山文化經濟的基礎是以水稻為主的定居農業,社會則處於奴隸制階段。從銅劍人形劍柄上的紋飾看,其居民辮髮後垂,額上圍一窄頭巾,戴耳環、手鐲,衣著僅胯下系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