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西先導區

大河西先導區

2007年12月1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批准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的通知》。《通知》批准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 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力爭在2010年前實現“拉開道路框架,形成承載功能,拓寬產業優勢,展現新城雛型”的目標,力爭到2020年建設成為“兩型社會”的示範區、高新產業的集聚區、城鄉統籌的樣板區、生態宜居的新城區、支撐發展的增長極。2015年5月24日,大河西先導區正式更名為 湘江新區。

基本信息

概述

大河西先導區 大河西先導區

長沙大河西先導區是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區,承擔著國家探索資源節約、環境 友好發展道路的重任。

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准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沙市成立大河西先導區。

2008年1月,長沙市決定在河西的大片區域建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先導區。

為了支持和推動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的建設,長沙市委市政府於2008年5月16日成立了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建設領導小組,由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擔任領導小組組長,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擔任第一副組長。同時,根據長沙市委、市政府“打造先導區,建設大河西”的決定,為了加強對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建設的領導,遵循“統分結合,共同建設,共同發展,共同受益”的總原則,長沙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中共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工作委員會、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管委會。

2008年4月21日,《長沙市大河西先導區建設整體方案》及《產業發展規劃》、《金融創新方案》、《能源資源節約方案》、《環境保護實施方案》、《統籌城鄉發展方案》、《國土資源管理改革方案》6個子方案正式出台,明確了大河西先導區建設的戰略目標、規劃藍圖、建設步驟等具體問題。

2008年6月10日,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管理委員會在麓谷正式掛牌成立。管委會主任由長沙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建輝擔任,長沙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趙文彬擔任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先導區黨工委、管委會分別作為長沙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二者合署辦公,受市委、市政府的委託,對先導區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管委會在行政管理上,按照“小政府、大社會”的要求,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管委會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內部僅僅設立了四個職能部門,50個行政編制,但承擔著1200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的六大職能,主要職責定位於區域統籌、政策制定、規劃管理、協調服務等,被授予先導區市級行政、經濟管理許可權和爭取省級一定經濟管理許可權。大河西先導區管委會的掛牌成立,標誌著長沙“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同時以行政體制改革作為突破口,揭開了長株潭城市群建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第一章。

2008年12月22日,“長株潭城市群”綜改方案獲得國務院正式批覆。“長株潭城市群”將在“資源節約利用、環境保護、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科技體制、土地管理、投融資體系、財稅、對外經濟統籌城鄉、行政管理體制”等10大重點改革領域展開綜改試驗。綜改方案的獲批為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等建設和發展展開了平台和指明了方向。高起點、高標準謀劃建設好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對於落實國家統籌區域發展戰略、探索“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擴大長株潭城市群輻射功能、促進中部地區快速崛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2014年6月9日,經省委研究同意、省政府批覆,長沙大河西先導區更名為湘江新區並按原方式運作。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副省長何報翔為湘江新區(籌)揭牌。易煉紅強調,要以走在前列、乾在實處的精氣神,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創新、發展、提升,奮力打造“一帶一部”核心增長極,將湘江新區建設成為自主創新發展聚集區、兩型社會建設示範區、城鄉一體化引領區、內陸開放型經濟先行區。

區位

大河西先導區規劃藍圖 大河西先導區規劃藍圖

大河西先導區的規劃範圍位於湘江西岸,經由嶽麓區、高新區直抵望城、寧鄉腹地的一千二百平方公里土地的組成的區域,分先導區、核心區和起步區三部分。

先導區:大河西先導區總用地1200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規模420平方公里,生態景觀綠地198平方公里,農用地495平方公里,水體面積占87平方公里。

核心區:核心區用地範圍為湘江以西,黃橋大道以東,北至黃金大道與嶽麓區區界,南至含浦鎮與坪塘,包括嶽麓區、含浦鎮、坪塘鎮、雷鋒鎮的用地範圍。用地面積總計416平方公里,嶽麓區(139.07平方公里)、雷鋒鎮(62.2平方公里)、含浦鎮(87.82平方公里)、坪塘鎮(112平方公里)、高新區華龍金南村(15.11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212平方公里。

起步區:起步區範圍包括繞城線以西、黃橋大道以東、靳江河以北,北邊以高新區拓展區為界(華龍村、金南村北界)的用地範圍。用地面積為124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為72平方公里。

戰略目標

力爭到2020年把先導區建設成為“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的示範區(先導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躋身於全國省會城市先進行列)、高新產業的集聚區(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7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4000億元以上)、城鄉統籌的樣板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60000元和40000元以上)、生態宜居的新城區(建成區面積達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萬人左右)、支撐發展的增長極(先導區核心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30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300億元)

發展定位

職能定位: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先導突破區,長株潭城市群戰略整合核心承載區,長沙市提升主體功能區。

產業定位:湖南省產業先行先試區,長株潭產業轉型示範引領區,長沙市高新產業核心集聚區。

生態定位:全國知名的生態文明區域,資源節約的循環集約新區,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標桿。

城鎮定位:城鄉統籌發展的區域城市,新型增長模式的城鎮典範,環境友好的山水宜居新城。

建設步驟

第一步,起步階段(2008—2012年),核心區骨架基本拉開,起步區主體功能區基本形成;第二步,快速發展階段(2013—2020年),綜合實力全面提升,核心區主體功能區基本形成;第三步,成熟發展階段(2021—203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帶動輻射能力顯著增強,先導區基本建成。

產業發展策略

按照《長沙市大河西先導區建設整體方案》中的規劃,大河西先導區的建設主要包括“四區”、“三帶”部分。

四區是指黃金都市農業與農產品精加工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科教文化產業區、高星綜合功能區。三帶是指金洲配套產業帶、嶽麓山人文生態旅遊帶、湘江西岸創新創意產業帶。

金洲配套產業帶:以金洲大道為發展軸,以麓谷高新區與金洲新區為核心,實行兩端雙向拓展。

湘江西岸創新創意產業帶:以教育科研孵化和文化創意為核心,為高校提供拓展基地,為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提供拓展空間。

嶽麓山人文生態旅遊產業帶:充分發揮嶽麓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人文優勢,結合桃花嶺、象鼻窩、蓮花山規劃人文生態旅遊產業帶

建設重點

方案中突出了推進產業建設、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示範區建設等四大建設。

產業建設:以金洲大道為軸心,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體,以金洲開發區和望城經濟開發區為兩翼,以科研院校為依託,大力發展高新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全力建設信息產業基地、新材料產業基地、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先進制造產業基地、生物產業基地、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承接產業轉移基地等產業基地,力爭到2020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000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力爭三年內投入300—500億元,著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健全水、電、氣、信等基礎設施。重點規劃建設好京珠高速長潭西線、楓林路以及雷鋒大道拓改工程、瀟湘大道南北拓改工程、城市交通環互通工程、公共運輸網路、城市軌道交通、跨江通道等工程。三年內在起步區和核心區重點建設“六縱八橫”14條主幹道和52條次幹道,總長約270公里,總投資約285億元,達到到2010年底實現“拉開道路框架,形成承載功能,拓展產業優勢,展現新區雛形”道路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的目標。

生態建設:三年內完成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周邊生態環境、坪塘老工業環境污染和靳江河、龍王港等流域水資源環境的綜合治理,開展濕地、綠地、林地生態環境資源補償和農村環保自治模式試點,加強環保輔助設施建設。

示範區建設:用3-5年時間,以湘江西岸為紐帶,將嶽麓山風景名勝區、濱江新城、梅溪湖、洋湖垸濕地公園等打造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城市時尚空間。

保障措施

1 、理順體制機制

行政體系上:先導區管委會行使市級行政、經濟管理許可權,爭取省級一定經濟管理許可權,並對先導區建設實行統一管理和協調,區內所有市級審批事項均在管委會辦結。

在機構設定上:按照“小政府、大社會”的要求,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

在開發建設上: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實行管委會領導下的“公司制、市場化”運作方式。

2 、政策支持

在財政支持上:先導區規劃範圍內的地方財政收入市級所得部分實行“核定基數、超收留用”,支持先導區基礎設施建設。市財政2008年起5年內每年安排5億元以上專項資金用於先導區建設。

在產業支持上:新進入先導區的產業目錄範圍內的產業項目,享受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土地、稅費等優惠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