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漢語詞語]

大明[漢語詞語]

《大明》,《詩經·大雅》第二篇。為先秦時代的詩歌。這是一首敘述周朝開國歷史的史詩,歷述周祖之德,突出歌頌了周武王在牧野打敗商紂王的勝利。《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漢語詞語

拼音

大明:dà míng

釋義與詳解

指日。 ①《易·乾》:“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李鼎祚 集解引 侯果 曰:“大明,日也。” ②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赦表》:“大明升而六合曉,一氣熏而萬物春。” ③宋 文天祥《發陵州》詩:“大明朝東出,皎月正在天。”

指月。 唐 李白《古朗月行》詩:“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泛指日、月。 《管子·內業》:“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鑒於大清,視於大明。” 尹知章 註:“日、月也。”

指君主。 《魏書·張袞傳》:“今大明臨朝,澤及行葦,國富兵強,能言率職。”

指大亮 明 施耐庵《水滸》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卻早天色大明。眾人上山來;

用《詩·大雅·大明》典義。 《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江山吟》:“江山自古屬人民,得民得國失民覆。逸鹿本從競中得,得人誰欲復失鹿。大人但聽唱《大明》,大人可聽吟《碩鼠》。金甌未見補殘缺,殘缺不補妨大部。今人輕評剩勇詩,當時統海尚無術。”

指中國古代的朝代明朝

1.

指日。

2.

指月。

3.

泛指日、月。

4.

指君主。

5.

指大亮

6.

用《詩·大雅·大明》典義。

7.

指中國古代的朝代明朝

明朝簡介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 ),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統一封建制王朝, 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明初定都於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 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

明朝前期綜合國力強盛,經過幾個盛世,國力達到全盛,疆域遼闊。中後期由於與政治腐敗導致國力下降。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殉國,明亡。隨後,滿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殺,1683年清軍占領台灣,明鄭結束。

明朝商品經濟發達,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繁盛黃金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明朝初年,明太祖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北伐中原,最終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並逐步恢復國力,史稱洪武之治。經過洪武之治 ,國力迅速成長。明太祖的繼承人明惠帝在位時進行削藩,史稱“建文削藩”,北平的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並取得成功,1402年朱棣改元永樂並於1421年遷都北京。明成祖時曾五次北進蒙古,並南征安南,令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致萬邦來朝,史稱永樂盛世。其後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治理下,大明國力達到頂峰,史稱仁宣之治。

明英宗在位初期,朝中有“三楊”楊溥、楊士奇、楊榮主持政局,“海內清平’。1449年發生了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虜,國家一度出現危機。但在明代宗與大臣于謙等人組織下,進行了京師保衛戰,最終擊退強敵,解除國家危機。明孝宗統治時期,君臣同心協力,國家呈現中興氣象,史稱弘治中興。明武宗沉溺遊樂,最終使明孝宗一脈絕嗣。明世宗即位後,引發大禮議之爭,清除宦官和權臣勢力,總攬朝綱。明世宗中後期,東南沿海任用胡宗憲、俞大猷等將領,平定倭患 。

從正德、嘉靖朝開始明朝逐漸中衰,社會矛盾萌發,並面臨蒙古、倭寇兩大外患。明穆宗時期陸上與蒙古俺答部達成和議,史稱俺答封貢;海上開放民間貿易,史稱隆慶開關;因為這兩項偉大措施,明朝又重現中興氣象,史稱隆慶新政。明神宗萬曆朝初期經過張居正改革曾一度中興。明神宗中期,完成萬曆三大征,平定內亂,粉碎豐臣秀吉攻占朝鮮王朝的夢想。然而因國本之爭,皇帝逐漸疏於朝政,同時東林黨爭也帶來明朝末期政治的混亂,史稱萬曆怠政。

明熹宗時,魏忠賢閹黨禍亂朝綱,加快了明朝滅亡的進程。至崇禎帝在位時期,後金軍隊突破長城,五入關內燒殺搶掠。又遇連年災荒疫疾,民不聊生,各地爆發民變。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隊攻占北京,崇禎帝自縊身亡,明朝的統治被推翻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