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經典:中國教育大師談

大師經典:中國教育大師談

《大師經典:中國教育·大師談》從修己、家族、社會、國家、職業、良心論等多方面,對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進行了詳盡的蒐集和收錄,指出教育不僅是自身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還論述了教育與整個國家、社會發展的關係。《大師經典:中國教育·大師談》不僅為青年學生提供了一面思考人生的鏡子,也是廣大讀者了解我國教育情況的良好選本。

作者簡介

蔡元培,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曾指出“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 被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選》、《蔡元培教育論著選》、《蔡元培自述》、《中國倫理學史》等。
陶行知,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繼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幹事。先後創辦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主張,其中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著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修己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體育
第三節 習慣
第四節 勤勉
第五節 自製
第六節 勇敢
第七節 修學
第八節 修德
第九節 交友
第十節 從師
第二章 家族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子女
第三節 父母
第四節 夫婦
第五節 兄弟姊妹
第六節 族戚及主僕
第三章 社會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生命
第三節 財產
第四節 名譽
第五節 博愛及公益
第六節 禮讓及威儀
第四章 國家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法律
第三節 租稅
第四節 兵役
第五節 教育
第六節 愛國
第七節 國際及人類
第五章 職業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傭者及被傭者
第三節 官吏
第四節 醫生
第五節 教員
第六節 商賈
第六章 良心論
第一節 行為
第二節 動機
第三節 良心之體用
第四節 良心之起源
第七章 理想論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快樂說
第三節 克己論
第四節 實現說
第八章 本務論和德論
第一節 本務之性質及緣起
第二節 本務之區別
第三節 本務之責任
第四節 德之本質
第五節 德之種類
第六節 修德
第七節 結論
第九章 生活即教育
第十章 對於新教育之意見
第十一章 大學教育
第十二章 二十五年來中國之美育
造型美術
音樂
文學
演劇
影戲
留聲機與無線電播音機
公園
第十三章 三十五年來中國之新文化
生活的改良得用食衣住行等事來證明
社會的改組此三十五年中均有
劇烈的改變
學術的演進茲分為科學美術兩類
第十四章 文化
何謂文化
中華民族與中庸之道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子
第十五章 哲學
世界觀與人生觀
哲學與科學

文摘

第一節 總論
道德
人之生也,不能無所為,而為其所當為者,是謂道德。道德者,非可以猝然而襲取也,必也有理想,有方法。修身一科,即所以示其方法者也。
修己之道
夫事必有序,道德之條目,其為吾人所當為者同,而所以行之之方法,則不能無先後。其所謂先務者,修己之道是也。
行之於社會
吾國聖人,以孝為百行之本,小之一人之私德,大之國民之公義,無不由是而推演之者,故曰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由是而行之於社會,則宜盡力於職分之所在,而於他人之生命若財產若名譽,皆護惜之,不可有所侵毀。行有餘力,則又當博愛及眾,而勉進公益,由是而行之於國家,則於法律之所定,命令之所布,皆當恪守而勿違。而有事之時,又當致身於國,公而忘私,以盡國民之義務,是皆道德之教所範圍,為吾人所不可不勉者也。
夫道德之方面,雖各各不同,而行之則在己。知之而不行,猶不知也;知其當行矣,而未有所以行此之素養,猶不能行也。懷邪心者,無以行正義;貪私利者,無以圖公益。未有自欺而能忠於人,自侮而能敬於人者。故道德之教,雖統各方面以為言,而其本則在乎修己。
康強知能德性
修己之道不一,而以康強其身為第一義。身不康強,雖有美意,無自而達也。康矣強矣,而不能啟其知識,練其技能,則奚擇於牛馬;故又不可以不求知能。知識富矣,技能精矣,而不率之以德性,則適以長惡而遂非,故又不可以不養德性。是故修己之道,體育、智育、德育三者,不可以偏廢也。
第二節 體育
修己以體育為本 身不康強不能盡孝 身不康強不能盡忠
凡德道以修己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體育為本。
忠孝,人倫之大道也,非康健之身,無以行之。人之事父母也,服勞奉養,惟力是視,羸弱而不能供職,雖有孝思奚益?況其以疾病貽父母憂乎?其於國也亦然。國民之義務,莫大於兵役,非強有力者,應徵而不及格,臨陣而不能戰,其何能忠?且非特忠孝也。一切道德,殆皆非羸弱之人所能實行者。苟欲實踐道德,宣力國家,以盡人生之天職,其必自體育始矣。
體育與智育之關係
且體育與智育之關係,尤為密切。西哲有言:康強之精神,必寓於康強之身體。不我欺也。苟非狂易,未有學焉而不能知,習焉而不能熟者。其能否成立,視體魄如何耳。也嘗有抱非常之才,且亦富於春秋,徒以體魄孱弱,力不逮志,奄然與凡庸伍者,甚至或盛年廢學,或中道夭逝,尤可悲焉。
身體康強與家族社會國家之關係
夫人之一身,本不容以自私,蓋人未有能遺世而獨立者。無父母則無我身,子女之天職,與生俱來。其他兄弟夫婦朋友之間,亦各以其相對之地位,而各有應盡之本務。而吾身之康強與否,即關於本務之盡否,故人之一身,對於家族若社會若國家,皆有善自攝衛之責。使傲然曰:我身之不康強,我自受之,於人無與焉。斯則大謬不然者也。
衛生之概要
人之幼也,衛生之道,宜受命於父兄。及十三四歲,則當躬自注意矣。請述其概:一曰節其飲食;二曰潔其體膚及衣服;三曰時其運動;四曰時其寢息;五曰快其精神。
飲食過量之害
少壯之人,所以損其身體者,率由於飲食之無節。雖當身體長育之時,飲食之量,本不能以老人為比例,然過量之忌則一也。使於飽食以後,尚歆於旨味而恣食之,則其損於身體,所不待言。且既知飲食過量之為害,而一時為食慾所迫,不及自製,且致養成不能節慾之習慣,其害尤大,不可以不慎也。
雜食果餌之害
少年每喜於閒暇之時,雜食果餌,以致減損其定時之餐飯,是亦一弊習。醫家謂成人之胃病,率基於是。是烏可以不戒歟?
飲酒之害 吸菸之害 節制食慾
酒與煙,皆害多而利少。飲酒漸醉,則精神為之惑亂,而不能自節。能慎之於始而不飲,則無慮矣。吸菸多始於遊戲,及其習慣,則成癖而不能廢。故少年尤當戒之。煙含毒性,捲菸一枚,其所含毒分,足以斃雀二十尾。其毒性之劇如此,吸者之受害可知矣。
凡人之習慣,恆得以他習慣代之。飲食之過量,亦一習慣耳。以節制食慾之法矯之,而漸成習慣,則舊習不難盡去也。
清潔
清潔為衛生之第一義,而自清潔其體膚始。世未有體膚既潔,而甘服垢污之衣者。體膚衣服潔矣,則房室庭園,自不能任其蕪穢,由是集清潔之家而為村落為市邑,則不徒足以保人身之康強,而一切傳染病,亦以免焉。
且身體衣服之清潔,不徒益以衛生而已,又足以優美其儀容,而養成善良之習慣,其裨益於精神者,亦復不淺。蓋身體之不潔,如蒙穢然,以是接人,亦不敬之一端。而好潔之人,動作率有秩序,用意亦復縝密,習與性成,則有以助勤勉精明之美德。借形體以范精神,亦繕性之良法也。
運動
運動亦衛生之要義也。所以助腸胃之消化,促血液之循環,而爽朗其精神者也。凡終日靜坐偃臥而怠於運動者,身心輒為之不快,馴致食慾漸減,血色漸衰,而元氣亦因以消耗。是故終日勞心之人,尤不可以不運動。運動之時間,雖若靡費,而轉為勤勉者所不可吝,此亦猶勞作者之不能無休息也。
游散 遊歷
凡人精神抑鬱之時,觸物感事,無一當意,大為學業進步之阻力。此雖半由於性癖,而身體機關之不調和,亦足以致之。時而游散山野,呼吸新鮮空氣,則身心忽為之一快,而精進之力頓增。當春夏假期,遊歷國中名勝之區,此最有益於精神者也。
運動不可無節
是故運動者,所以助身體機關之作用,而為勉力學業之預備,非所以恣意而縱情也。故運動如飲食然,亦不可以無節。而學校青年,於蹴鞠競渡之屬,投其所好,則不惜注全力以赴之,因而毀傷身體,或釀成疾病者,蓋亦有之,此則失運動之本意矣。
睡眠
凡勞動者,皆不可以無休息。睡眠,休息之大者也,宜無失時,而少壯尤甚。世或有勤學太過,夜以繼日者,是不可不戒也。睡眠不足,則身體為之衰弱,而馴致疾病,即倖免於是,而其事亦無足取。何則?睡眠不足者,精力既疲,即使終日研求,其所得或尚不及起居有時者之半,徒自苦耳。惟睡眠過度,則亦足以釀惰弱之習,是亦不可不知者。
精神
精神者,人身之主動力也。精神不快,則眠食不適,而血氣為之枯竭,形容為之憔悴,馴以成疾,是亦衛生之大忌也。夫順逆無常,哀樂迭生,誠人生之常事,然吾人務當開豁其胸襟,清明其神志,即有不如意事,亦當隨機順應,而不使留滯於意識之中,則足以涵養精神,而使之無害於康強矣。
自殺之罪殺身成仁
康強身體之道,大略如是。夫吾人之所以斤斤於是者,豈欲私吾身哉?誠以吾身者,因對於家族若社會若國家,而有當盡之義務者也。乃昧者,或以情慾之感,睚毗[眥]之忿,自殺其身,罪莫大焉。彼或以一切罪惡得因自殺而消滅,是亦以私情沒公義者。惟志士仁人,殺身成仁,則誠人生之本務,平日所以愛惜吾身者,正為此耳。彼或以衣食不給,且自問無益於世,乃以一死自謝,此則情有可憫,而其薄志弱行,亦可鄙也。人生至此,要當百折不撓,排艱阻而為之,精神一到,何事不成?見險而止者,非夫也。

後記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指出:個體自我的每一次偉大的提高,都源於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觸。義大利文學家卡爾維諾說:經典是那些正在重讀的書,經典是常讀常新的書。
多年前,國際聯合會教育考察團在一份報告書中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歐洲力量的來源,經常是透過古代文明的再發現與新認識而達至;中國的教育也理當如此,才能真實發揮它的民族性與創造性。
《大師經典》書系正是這樣一套為中學生、大學生和剛開始步入職場的青年人,以及廣大文史愛好者輯選的經典讀物。
本書從修己、家族、社會、國家、職業、良心論等多方面,對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進行了詳盡的蒐集和收錄,指出教育不僅是自身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還論述了教育與整個國家、社會發展的關係。本書不僅為青年學生提供了一面思考人生的鏡子,也是廣大讀者了解我國教育情況的良好選本。另外,本書所選資料來源均附在章節後面,以便讀者查證參考。
編輯過程中,總體以早期版本為依據,參考後出版本,並敦請中華書局幾位資深編輯專門校對,目標是出一個錯誤較少的本子。但是,校書如掃落葉,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望廣大讀者不吝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