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峽谷組曲
作曲: 格羅菲
樂器:
指揮: 斯特魯姆貝格,威廉
體裁: 交響樂
表演: 朴內茅斯交響樂團
廠牌: NAXOS
《大峽谷組曲》格羅菲曾多次赴大峽谷旅遊,當時,他懷著激動的心情,決心以音樂來表達大峽谷變幻無窮的美。經過多年醞釀後,格羅菲在1921年寫出了第一樂章“日出”,但到這部組曲全部五個樂章最終完成時,已是十年後的1931年了。
第一樂章
日出
這是一幅沙漠上日出的風景畫。朝霞在黑暗的夜幕上灑上了黎明的彩色斑點。當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時,彩光四射的輝耀宣告了新的一天的來到。
輕柔滾動著的定音鼓聲象徵著黎明的躁動;明亮的短笛送來了第一聲鳥啼;破曉的光芒給大峽谷染上了一層金色的霞輝。英國管奏出該章的主題。
這支深沉飄逸的旋律慢慢向其他各聲部擴散,並交替重複、由弱漸強……最後,樂隊全奏引出高潮:一輪紅日躍然升騰於科羅拉多河的上空,給大地帶來了一片光明;大峽谷迎來了自己光圓永玫的新的一天……
樂曲以定音鼓上輕微的滾奏開始,這種朦朧的音響描繪出了黎明前的黑暗。
接著,小提琴上持續音和單簧管上的上升音型的加入為音樂帶來了生機──它喚來了短笛悅耳的鳥鳴般的音響。
這是樂章主題動機的最初表露,經過長笛充實後,形成了由獨奏英國管奏出的完整的日出主題。
這個主題在長笛和英國管上不斷重複的同時,其形貌也不斷變化,暗示出在不同的光線下大峽谷所呈現出的種種色彩與英姿。
而當這個主題最終發展為弦樂器優美抒情的詠唱時,仿佛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放射出萬道金光,音樂頓時變得寬廣明亮。
結束部分是整個樂章的高潮,先前兩個主題在打擊樂器和銅管樂器支撐下相繼再現,展現出一副用明亮艷麗的色調描畫出來的大峽谷的風景畫──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大峽谷的岩壁和谷底的科羅拉多河顯得璀璨耀眼,熠熠生輝。
第二樂章
五光十色的沙漠
沙漠是寂靜神秘的,同時也是美麗迷人的。
當太陽明亮的光線反射到雄偉的岩壁上時,五光十色的光芒傾瀉於大峽谷附近的沙地上,好似在巨大的畫布上濃重地塗滿了大自然本身的種種混合顏料。
以豎琴持續八度音程的撥奏和輕盈的弦樂形成的輕柔透明的織體,素描般地勾勒出一幅荒蕪靜謐的大峽谷的輪廓。
柔和的中低音弦樂器奏出的一支類似波斯情調的旋律給大峽谷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人們仿佛看到一個探寶人進入了一片荒涼寂靜卻充滿神秘感的寶地。
然而,在這冷漠的荒谷之中卻處處充滿了勃勃生機,時時瀰漫著眩目的春光。
一段悠揚的抒情主題表現了作曲家身臨大峽谷時的豐富想像力和對大自然的敬畏感,並將全曲推向高潮……在低音樂器的不協和音程的神秘背景襯托下,木管樂於高音部以不協和音呼應著;弱了音的小號不時發出奇異的呼號;豎琴忽高忽低的音符此起彼伏……
大峽谷呈現出一片光怪陸離的迷人色彩;那照射在嶙峋怪石和寂寂砂礫上的陽光反射出令人眼花繚亂的光芒:大峽穀神秘莫測,大峽谷美不勝收…… 組曲的第二樂章表現的就是這種意境。
第三樂章
羊腸小道
這是全曲最為著名的一章。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一個天真的小牧童,騎著毛驢,悠閒自得地走進大峽谷……詼諧的曲調、逼真的模仿,勾畫出一幅妙趣橫生的圖畫:一聲“驢叫”揭開了這一章的序幕。伴隨著幽默的曲調,小牧童登場了。
在牧童騎驢行進的背景下,圓號用兩個聲部交疊奏出一支寬廣迷人的旋律,它象徵著大自然的宏大氣勢和作曲家被其陶醉後的曠達心境。
接著,音樂色彩發生了變化,映入人們眼帘的是一幅詩一般的風景畫:那涓涓的溪流、飛懸的瀑布、瑰麗的彩虹…… 忽然,鋼片琴敲出一串串撲朔迷離的清脆音符:小牧童感到睏乏,已酣然入夢……八音盒叮咚作響:那是小牧童遨遊夢幻仙境…… 牧童醒來,精神倍增,揚鞭登程,繼續前行…
第四樂章
日落
圓號奏出的空谷回聲般的音響描繪出一幅大峽谷寂靜黃昏的景象:落日的餘輝給大峽谷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盛裝;小提琴、鐘琴奏出的爍爍發光的音符展示出大峽谷在夕陽照射下所呈現出的迷人色彩;從那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之上,不時傳來幾聲鳥獸的鳴叫……夕陽西下,暮色漸濃。
大峽谷終於送走了最後一抹晚霞;那些夢幻般的迷離光彩漸漸融入了濃重的夜色之中:黑暗降臨在大峽谷,掩去了它那萬千奇觀…
第五樂章
大暴雨
暴風雨來臨前的大峽谷顯得格外寧靜安詳,第三樂章中那段寬廣迷人的旋律再次響起……忽然,弦樂組出現了不安的音型,它們“前推後擁”,一句緊似一句:好像天空中突然飛來一片烏雲,它奔騰翻卷,並迅速向四面蔓延……頃刻間蓋滿了天空:陰雲密布,大雨將臨。
突然,響起一聲由銅管樂發出的尖銳刺耳的短促叫聲和鋼琴在高音區明亮乾脆的刮奏:豆大的雨點終於落進了大峽谷,砸在那燥熱的岩石上被撞得粉身碎骨……這時,龍吟虎嘯的山風由遠及近,呼嘯著衝進大峽谷,霎那間,大雨滂沱,一片迷茫……
狂風挾著暴雨,猶如一頭怪獸,搖頭擺尾、噴雲吐霧,向著大峽谷席捲而來……一聲驚雷在頭頂炸響,隨後滾滾遠去……終於,風住雨停,雲開霧散,一道霞光射進了大峽谷。經過了暴風雨洗禮的大峽谷,顯得更加絢麗多姿、壯美妖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