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集:沙汀集

大家小集:沙汀集

《大家小集:沙汀集》是2012年10月1日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沙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大家小集:沙汀集》以體裁分為小說和散文兩大輯。小說部分按照其不同創作階段,分為三個小輯。主要反映抗日戰爭前夕至全國解放這段時期四川鄉鎮眾生百態以及官禍、兵禍、匪禍給下層人民帶來的傷痛。作品主要以四川鄉鎮為故事背景,採用冷峻、客觀、暴露、諷刺手法和含蓄深沉的藝術氣質描寫現實社會。細緻刻劃人物的典型細節,繪出一幅幅富有社會風習的畫面。散文部分按照題材,分為三個小輯。分別記錄作者各個時期在不同地方的所見所聞,對師友的懷念與回憶,以及不同時期的創作活動和創作感想和經驗。

《大家小集:沙汀集》選錄了歷任四川文聯、作協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沙汀的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散文作品30篇,包括:《某鎮紀事》、《在祠堂里》、《藝術幹事》、《慰問抗戰軍人家屬小記》、《悼念葉紫先生》等。

作者簡介

沙汀(1904—1994),原名楊朝熙,又名楊子青,四川安縣人。1926年畢業於四川省第一師範學校。1929年到上海與人合辦過書店並開始文學創作,曾得到魯迅的指導。後參加左翼作家聯盟的工作。抗戰爆發後赴延安,任魯迅藝術文學院文學系代主任。1941年去重慶,皖南事變後回到故鄉從事創作。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四川文聯、作協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等職。作品有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線》、《小城風波》、《土餅》、《播種者》、長篇小說《淘金記》、《困獸記》等。
鍾慶成,四川省成都市人。四川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沙汀秘書,現任四川省作家協會刨作聯絡部副主任,主要從事現當代文學評論與研究。

圖書目錄

與土地血肉牽連的作家吳福輝:
小說
鄉鎮陰霾
《某鎮紀事》
《丁跛公》
《代理縣長》
《防空》
《在其香居荼館裡》
暗夜流螢
《在祠堂里》
《獸道》
《一個秋天晚上》
破曉晨曦
《藝術幹事》
《范老老師》
《紅石灘》
散文
世態人生
《好吃船》
《喝早茶的人》
《慰問抗戰軍人家屬記》
《賀龍將軍印象記》
《小鬼》
《一件小事》
《雎水十年》(節選)
《一生不悔》
文友情深
《哀悼之辭》
《悼念葉紫先生》
《悼念冼星海先生》
《安息吧,立波同志》
《沉痛的悼念》
《巴金與我》
《有文皆苦無食不酸》
創作雜談
《這三年來我的的創作活動》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
《學習魯迅書後》
《關於的通信》
《沙汀年譜簡編》

序言

沙汀:與土地血肉牽連的作家
我之認識鍾慶成(細數起來時間不短了),其緣來自沙汀。沙老與自己故鄉四川的那份感情是十分動人的。這足以涵蓋他的一生,包括他的創作與川西北鄉鎮的拉扯不斷的關係,他和成都鹽道街省一師同班同學艾蕪的終生友誼,他多次因命運而遠離故里,如1929年的赴上海、1938年的赴延安、1953年和1978年的兩次赴北京,但最終一次又一次地魂牽夢縈般回到四川。連同他的個性、愛好、脾性,在在都與故鄉有著血緣般的牽連。他最後一次由北京回歸四川時已雙目失明,卻毅然決然離開北京木樨地的部長住宅,返成都定居,從此再也沒有挪動過一步。那時四川作協派出協助沙老晚年工作而與之朝夕共處的秘書,即鍾慶成也。
南國的花城出版社出了個好選題,要給現代文學家們另出別集。遴選的作家都是文學史上赫赫有名者,書卻不求其堂皇,不像文集、全集那般正襟危坐,只是一本頭的,故名“大家小集”。他們找鍾慶成編沙汀,可稱獨具隻眼,是很相宜的。不料慶成競指定我來寫序言,讓我無可推託。或許在我的心裡,暗自想的正是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重溫一下沙汀,再讀那些像醇酒釅茶一樣的小說吧,於是勉力應承下來了。
沙汀中青年時期的寫作是他的人生高峰,正當20世紀中國左翼文學發生、繁盛、傳播的年代。風雲際會,他趕上了。那又是現實主義的小說坐了主位,中國小說從寫故事轉為寫人物的時代,他不偏不倚也迎上了,並且在強手如林的眾多作家中脫穎而出。每個人的寫作都離不開他的文化環境、歷史語境,沙老的作品在離開了那個誕生它們的環境之後,到現在還有沒有當下的讀者來讀,還有沒有一些“永久”的東西能存留在文學史中,這成了一個問題。“大家小集”要回答的也是這個問題。而根據我這幾年的編書經驗,中國現代文學在“經典化”的過程中接受歷史的檢驗,除去理應被逐步淘汰的東西,從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文學當中初選出二十位到五十位作家的作品供讀者鑑賞閱讀,似乎還是可行的。這方面的標誌之一,就是這種選集還賣得動,有市場,有人理會。我自己近年來編過老舍的、施蟄存的、豐子愷的、馮至的書,今年曾參與審訂小學生老舍讀本和小學生汪曾祺讀本,都給我如此的印象。
那么,沙汀怎樣?
應當說,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個歷史地審視沙汀的良好時機和立場。我們曾經有過“獨尊現實主義”的時期,所幸已然過去了。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原來非正宗的主觀抒情性的作品,曾遭受“腐朽資本主義產物”惡名的現代派或仿現代派的作品大行其道,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但我們沒有讓歷史循環,走回頭路,再產生一個“獨尊現代主義”的時代。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獨尊”什麼都是不可靠的,是錯誤的,而這種錯誤首先毀壞的即是被“獨尊”的事物本身。即使它本來還是個歷史的中間物、過渡物,還有它長期存在的價值,卻也會在“獨尊”的大河激盪中提前被擊穿至百孔千瘡。現在我們可以具備一副比較冷靜的、客觀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現代文學的各種流派、社團、文體、創作方法合成的“多元共生”的局面。在這樣的格局中,沙汀不會沒頂,他有力量浮出水面,表現出一個鄉土的、喜劇的、文學語言鮮明的、風格獨異的左翼現實主義作家的當行本色。這是:
第一,沙汀在左翼現實主義作家當中的特殊性,在於他對社會形象的捕捉、融化、提煉,其中經由一定的分析理解,又還原為生活的典型化之後的具象。這類作家在文學史上被推為“社會剖析派”,是以茅盾為首,並加上沙汀、吳組緗,這樣一些左翼青年作家構成的。茅盾能寫上海、江浙市鎮,吳組緗寫安徽鄉土,沙汀寫四川鄉場,各有各的特點,不相混同。形象思維摻人理性思維如果得法,像這幾位,自然能夠加大藝術作品的開掘深度、力度。我們不能否定藝術的概念化來自那些粗劣的理性教條幹擾,同樣不能否定如調適得當,就會給藝術帶來特殊的色彩與品味。我們看沙汀的川西北鄉鎮敘事,他對家鄉的人物故事場景真是透骨般的熟知,加上他對中國底層鄉土社會權力結構的深度剖析,對這種“鄉土權力”的想像和表現,在中國還有誰能超得過他呢?比如這種“權力”的強暴性,無法無天到無所顧忌的程度,像《丁跛公》、《代理縣長》里“瘦狗還要煉它三斤油”的橫徵暴斂;“權力”的欺騙性如《防空》式中國官場的敷衍成性,擴大為欺上瞞下、走官場形式等;“權力”鬥爭中大眾的缺席是因人民的權益已經無處申訴、被無視收縮為零,於是只見“權力”和“權力”之間的傾軋、內訌,如沙汀最擅長描寫的鄉土基層勢力內斗的出色短篇《在其香居茶館裡》,傑出的長篇《淘金記》。這是沙汀對中國現代文學的最大貢獻。如果細心閱讀幾部當下河南籍作家的小說,看他們著力描寫一個村莊為爭奪“村長”或某個芝麻綠豆般的位置而發生的生死角逐,就可以知道沙汀仍在,沙汀的鄉土社會分析小說還可讀。所以,最近剛出版的一本文學史評價說,沙汀“成功地把兩位前輩作家開創的小說寫作傳統——魯迅的鄉土寫實小說與茅盾的社會分析小說——消化並整合為自己的素養,而正是這二者的結合使他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社會分析的觀點去深入開掘自己豐厚的鄉土經驗,勝任愉快地用小說完成了對抗戰時期中國農村各階級和階層的社會分析,描繪出了它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與紛繁複雜的全景”。[嚴家炎先生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中卷)》]
第二,他是傑出的地方風俗史記述者。此為二十世紀中國鄉土敘事不可忽視的特點,而且與作家們分別歸屬何種政治文化的派別無涉。我們見到“五四”鄉土小說中的魯迅、王魯彥、臺靜農、許傑、蹇先艾、彭家煌筆下的浙東、安徽、貴州、湖南鄉間的風俗如畫;見到京派的廢名、沈從文充滿詩意的湖北黃梅和湘西沅水流域的風俗長幅;而左翼的沙汀確能精心描繪他的四川鄉鎮的偏僻、荒涼又充滿戲劇張力的景象。如本書開篇《某鎮紀事》所寫涪江流域小鎮的瑣碎日常生活,各色的茶館、客店、食鋪,夜晚的“打圍鼓”、“講聖諭”(說書),物產之外更加“出產”的土匪、哥老會、地方財主勢力間的江湖事跡。靜態風俗外更重要的兼有動態風俗色彩的鄉民生活方式描寫,如中國南北都有的“吃講茶”,在沙汀寫來就極富川味的麻辣感(沉悶生活中突破性的高亢鬥嘴,如川戲之高腔);南北方也同樣寫保甲長一類人物,可沙汀塑造的聯保主任們是多么地狂妄,多么地橫行鄉里,個個都仿佛是山高皇帝遠的土皇帝一般。這是他提供的風俗性四川人物畫廊。
第三,他是個對於社會世態,執暴露型文體而又懂得喜劇趣味的諷刺家。這很大一部分得力於他是一個天性偏於幽默玩笑的川人。中國自來有暴露的傳統,魯迅命名的近代“譴責小說”,“譴責”二字就是“暴露”的意思。如果只是為暴露而暴露,缺乏了“公心”,就會墮落成“黑幕”。而左翼的具有政治理想的暴露型諷刺是富有“公心”的,在上世紀30年代以後,與代表市民暴露、市民幽默的老舍、林語堂有了區別,但都具積極意義。左翼諷刺的社會力度、深度在沙汀身上體現了出來,而它的“軟肋”,即缺少喜劇的輕鬆的笑,不分對象地重炮般予以批判往往顯出諷刺的僵硬來,在沙汀這裡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沙汀對暴露分門別類,“鞭撻”也分清惡人和庸人,比如《獸道》對獸兵強姦月子裡婦女的惡行給予痛斥,《龔老法團》卻是開著玩笑講述著在政治角斗場邊緣稀里糊塗存在的老派官僚龔春官。他的暴露黑暗至極的小說《在祠堂里》,小軍閥將活人釘入棺材,環境場面的氣氛傳訴卻含詩意。《一個秋天晚上》更是一篇出名的將欺辱下等妓女的故事演化成善良人性發現的故事,其間充溢著一絲溫情也不缺少詩性。《藝術幹事》在沙汀小說里算得是另類,在暴露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的空隙,夾人對無機心的青春活力的禮讚。而因篇幅較長未能選人本書的《和合鄉的第一場電影》,是善意地諷刺抗戰文化消費的作品,從頭至尾讓人苦笑、訕笑不止。這樣,沙汀就創造出諷刺的各種品類,將暴露與政治評判結合的,與輕鬆玩笑、與詩意、與抒情聯姻的,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大大提升了中國諷刺藝術的內涵和水平。
第四,顯示了民間口語經提煉而文學化的成功。左翼文學從它建立的時候起,就一直致力於“文藝大眾化”,其中就包括“大眾語”的討論。上世紀30年代的青年作家沙汀們都既尊重“五四”建立現代白話文學的功績,也明白“五四”後白話過度歐化、脫離大眾的缺陷。結論是要吸收活人的口語,來調適歐化的白話。朱自清先生甚至讚美李健吾純用北京口語寫的第一人稱自述小說。到了老舍、沈從文、張天翼、沙汀、穆時英等陸續出來,文學白話便如同上了一層樓,一直通向當代老舍的《茶館》、《正紅旗下》,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記事》這種可稱典範現代白話文的境地。這中間,沙汀的文字也值得一提,主要是敢用地方口語(易被外地方的人所理解的)融人普通白話,以造成白話貼近社會的生動性。對話如用口語,像《在其香居茶館裡》在兵役中吃虧的“土劣”邢麼吵吵上來第一句話“看陽溝里還把船翻了么”,就活現他不忌生冷的性格。聯保主任方治國辯解的聲口是“我一定要抓他的人做啥呢?難道‘委員長’會賞我個狀元當么?沒講的話,這街上的事,一向糊得圓我總是糊的”,以退為進,陰險狡黠。方言“糊得圓”沒有誰看不懂。這是充分發揚白話刻畫人物的雕鏤性。敘述的文字可以推動情節,可以評價人物,如說這個聯保主任,“人們一般都叫他做軟硬人,碰見老虎他是綿羊,如果對方是綿羊呢,他又變成了老虎了”。“軟硬人”的意思一說也就明白。這種沙汀式的文字,簡約、新鮮、活生生的,非常富有表現力。
第五,他完善了、創新了新文學的文體。小說,尤其是短篇小說,在沙汀的手裡成了人物刻畫圓熟、結構充滿戲劇性、敘事語言節奏張弛分明的文體。用它來“寫實”,可以吸收傳統藝術以動作白描為主的寫法,可以吸收西方深入挖掘人性的心理用筆。非左翼的現代派詩人卞之琳就稱讚沙汀道:“要說寫實,這才當真做到了。”(《讀沙汀小說(淘金記)》)那意思是一般的“寫實”還遠遠不夠格。無獨有偶,茅盾說“沙汀的作品在那時才是貨真價實的短篇”(《短篇創作三題》),也是說許多人的短篇還不夠真正的短篇。夠個“貨真價實的短篇”的標準是不易的,但沙汀做到了。
我還要添點蛇足。在“獨尊現實主義”的日子過去之後,我們不能再用“流行觀”來看待歷史上走馬燈一樣晃過去的文學運動。像有些人所持的“過時論”:今天現實主義“過時”了,現代主義便當興起;明天現代主義“過時”了,後現代主義就成了能打倒一切的法寶了。這是過於簡單化的看法。實際的歷史是下一個浪潮洶湧打來的時刻,即之前的一切浪潮紛紛沉潛的時候。沉潛並非消失。更何況“現實主義”是一種富有彈性的能容納各種其他創作方法的方法,他今日能潛伏,明天必浮出。並且,“模仿——寫實”,又是文學的基本手法之一,就像“抒情”、“象徵”是基本筆法一樣,是會永遠存在下去的。所以依我之見,沙汀可讀,沙汀永存。
以上,趁著鍾慶成編書的機會,我談點對現代作家當下意義的看法。並不單在沙汀一人,但沙汀確實是我始終喜讀的作家。沙汀的時代畢竟是一個至今仍讓後人景仰的文學時代呵!而本書與此前的任何一種沙汀選集的編法都不同,它兼選小說和散文,基本是短篇,也有少許的長篇節選。全書選得簡要得當。為便於一般讀者把握,又分了若干欄目,以使頭緒清晰。這是一個好選本,相信它定能促使下一代的青年讀者更好地閱讀沙汀,走近沙汀。
權且為序。
2011年6月13日於京城小石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