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新語文導讀

大學新語文導讀

《大學新語文導讀》,作者是 夏中義,方克強 ,由 北京大學 出版社於 2006 年出版。描述的是為大學語文教材編寫輔導書,幾乎成了教學界的慣例。《大學新語文》旨在創新,個性獨特,更需要一本指其門徑的參考書,裨益教學與閱讀。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為大學語文教材編寫輔導書,幾乎成了教學界的慣例。《大學新語文》旨在創新,個性獨特,更需要一本指其門徑的參考書,裨益教學與閱讀。
本書編寫方針是:突出價值性,發掘審美性,兼顧知識性,落實教學性。凸顯現代人文的普世價值是《大學新語文》的新意所在,也是它與二十年一貫制的大學語文模式相區別的標識。在這方面,我們將發掘選文的價值內蘊,指其扼要,深入闡釋,解疑析難。《大學新語文》的選文標準之一是“ 經典詩文”。當然這個“經典”是“在路上”的“經典”,是現代人文精神觀照下的“經典”,同時也是經過編者的審美眼光嚴格篩選過的“經典”。其審美性或審美價值同樣需要“細讀法”的發現與“再創造”的參與。知識性在《大學新語文》中作了弱化處理,這是相對於以往教材模式而言的。事實上“知識性”不可能“缺席”,它也是理解現代人文價值的基礎——當然它不再僅僅是以往教材所強化的古詩詞或古漢語知識。與價值觀相關的人文知識,也是本書希望重組和兼顧的。落實教學性是任何教材及輔導書難以迴避的。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雙向交流的動態實踐過程。我們吸收以往教學經驗之所長,以問題性激發創新思維,以參與性培育人文素質。總之,本書與原教材在理念層面是互相銜接並高度一致的。
本書從《大學新語文》原有130篇課文中精選77篇,並從相關背景、本篇導讀、文本連結、思考與練習等四方面,展開相關參考資料和教學輔導內容:
“相關背景”介紹作者背景、時代背景和文本背景,或著重於其中的某一方面。也包括文體知識和母題知識,主要針對那些以“小輯”形式涵蓋的一組詩文。相關性的知識簡介,有助於教學者進入文本的語境,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在品質。
“本篇導讀”是輔導與講解的重點,既評述課文思想內容上的要點,也賞析課文藝術審美方面的特色。它根據課文的特質確定何為重點。需指出的是,導讀依據接受美學的原理張揚主體性和創造性的閱讀,它與其說是“定見”或“規範”,不如說是播撒再闡釋的“基因”,為同質的“ 再創造”活動預留廣闊空間。
“文本連結”列舉與課文有相關性、互文性的觀點摘錄與篇目索引,如評論、爭鳴、參考文獻、論文要點等。主要目的是節省教學者的時間和精力,方便他們進一步展開文本互動和深入話題。
“思考與練習”是為了體現教學實用性而設,強調思考的問題性和練習的針對性,注重問題與現實人文精神以及價值觀的衝撞、困惑相關聯,鼓勵個人主體性的參與和投入。
這些欄目的設定,看似未脫老套,但細心的讀者將不難體會其內在精神的變動。

目錄

編寫說明 夏中義 方克強
第一章 大學之魂
霧裡的劍橋 金耀基
耶魯的狷介 康正果
兼容並包,英華薈萃——回憶北京大學 馮友蘭
第二章 青春在呼號
十八歲出門遠行 余華
發現 莫拉維亞
青春 蘇雪林
人生哲學的一課 艾蕪
第三章 仁愛,天地最美
孔子二則 孔子
兼愛 墨子
蓼莪 《詩經》
杜甫詩二首 杜甫
李白詩二首 李白
你來看此花時 王守仁
春桃 許地山
在理性之上 維克多·雨果
第四章 愛是難的
安妮日記 安妮·弗蘭克
瑪麗婭的礁石 謝·沃羅寧
寂寞 鄭敏
我願是一條急流 裴多菲
腳手架 謝默斯·希尼
有贈 曾 卓
白鳥·當你老了 威廉·葉芝
第五章 嚮往自由
給雲雀 雪萊
黑馬 布羅茨基
在群星之間 聖·埃克絮佩里
海鷗喬納森 理察·巴赫
第六章 尋找良知
中國,我的鑰匙丟了 梁小斌
夜行孔雀睛 黑塞
童心說 李贄
高爾基致列寧的兩封信 高爾基
當今的道德問題 埃利希·弗洛姆
第七章 星空讓人敬畏
在哈爾蓋仰望星空 西 川
遠處的青山 高爾斯華綏
母親的詩 加夫列拉·密斯特拉爾
第八章 鄉愁與家園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于右任
我愛這土地 艾青
祖國土 阿赫瑪托娃
俄羅斯 勃洛克
揀麥穗 張潔
聽聽那冷雨 余光中
第九章 為了忘卻的記憶
吃相兇惡 莫言
小狗包弟 巴金
結局或開始——獻給遇羅克 北 島
第十章 英雄不僅是神話
報任安書 司馬遷
光榮的荊棘路 安徒生
西西弗的神話 加繆
第十一章 堅忍的山巒
火光 弗·柯羅連科
陽光中的向日葵 芒克
帕斯捷爾納克 王家新
山巒 筱敏
奶奶 雷·布萊德伯里
第十二章 希望的紅帆
相信未來 郭路生
紅帆 亞·格林
最後的常春藤葉 歐·亨利
相會在林蔭大道上 海因里希·伯爾
希望·過客 魯迅
第十三章 審視自我
勿自欺欺人 帕斯卡爾
眾生世相 克爾凱郭爾
船夫日記 凱爾泰斯
橋 卡夫卡
駝背小人 本雅明
說鬱悶 佩索阿
第十四章 反諷與幽默
巴奴日怎樣向龐大固埃請教是否應該結婚 拉伯雷
帥克被當作裝病逃避兵役的 雅·哈謝克
幽默滑稽 林語堂
文明與反諷 王小波
第十五章 詩意地棲居
藝文小品八則 無名氏 等
月夜印象九章 劉義慶 等
桃花詩文七篇 李白 等
日常情趣八記 蘇軾 等
第十六章 回歸大自然
自然——斷片 歌德
自然 愛默生
知北游 莊子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劉向
心靈的鏡子 東山魁夷
像山那樣思考 利奧波德
孤寂 梭羅

書摘

讀《霧裡的劍橋》,我想每個讀者都會留下這樣的閱讀感覺,首先,對劍橋教授的傳奇、逸事有深刻印象。你可能不知道人文學大師伊魯斯瑪士在文藝復興時的偉大,但你不能忘記他喝的“水酒”;你可能對詩人葛來的詩一無所知,但你忘不了他那神經質的“逃火棒”;你對巴羅、斑得來這兩位院長的業績可能不感興趣,但他倆好鬥的風姿卻留在了你的腦海;你可能沒讀過拜倫的詩,但你記住了他養的小熊;還有大名鼎鼎的《物種起源》的作者達爾文抓昆蟲的趣事;詩人彌爾頓對那未謀面的佳人的狂熱愛情等等。其次,讀著這些傳奇、逸事,你會有一種特別的輕鬆,一種情不自禁的喜悅,你雖沒失笑出聲,但那笑意卻從心底一直蕩漾到眼角眉梢了。如果對北大教授的掌故有所了解的讀者,還會因此而想到北大教授的趣聞:比如一向以寬容著稱的蔡元培怎樣揮拳要和學生決鬥啦;錢玄同怎樣不閱考卷啦,他又怎樣買了兩隻一邊順的鞋子三番五次扔不出去,最後居然花五分錢門票像賊似的扔到公園廁所的角落啦等等,那些回憶北大的文章,最為津津樂道的也是這類趣聞,而非那些北大在學業上如何有大建樹的“正史”。
那么,作者為何不去記述那些對讀者更有“教育意義”的大師苦讀的事跡,卻偏偏大書特書這些真假難辨的傳奇呢?或我們讀這些傳奇又為何有發自心底的愉悅呢?
真的,你不要去深挖作者所敘述的“逃火棒”有何微言大義,也不要刻意將達爾文抓昆蟲一事引申到名家怎樣專心致志做學問,它們的“真義”並不在這裡。這些傳奇、趣聞所洋溢著的,是一種生命、精神、情感的本真形態、自由形態。中國古代美學有一範疇叫“形神”,大概意思是說,“神”是天、地、人等萬事萬物的一種存在,這存在是不能用言詞、概念去表述的,而要藉助於“形”讓人去體味,所以,“形似”是重要的,沒有“形似”就無法“傳神”,但“形似”目的是“傳神”,是為“傳神”服務,“形似”與“不似”的標準,是看其能否傳“神”,“神”重於“形”。落實到上述傳奇、趣聞,不妨說,這些傳奇、趣聞是“形”,而那生命、精神、情感的本真,則是其“形”所傳達的“神”,你可不要只迷其“形”而忘其“神”喲。傳奇這一“形”可以不是“真實”存在,但其所傳之“神”卻是生命、精神、情感的“美”的所在,而這“美”卻又不是能用言詞、概念所能概括的,所以,顯得有些“神秘”。如是,則你對作者所說的“霧裡的劍橋,也許不真,卻是美的神秘”,有所體會了吧?
但上述本真形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