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巨口鯊分布在世界各地,棲息深度約5至1000米之間,以深海居多,故很少被捕獲。無法確定,不過已知曾出現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海域。生活習性

除了鯨鯊和姥鯊之外,大嘴鯊是人們所知第三種以浮游生物為生的鯊魚。目前現存最大的大嘴鯊樣本身長為5.63公尺,這也表示,和其他靠浮游生物維生的鯊魚同類一樣,大嘴鯊也能夠長成龐然大魚。大嘴鯊最獨特的相貌正如其名所示,也就是它那巨大且又怪形怪狀的嘴巴。
大嘴鯊和大白鯊與尖吻鯖鯊都是近親,並似乎和兩者一樣都是分布廣闊。塞內加爾、南非、巴西、菲律賓、泰國等地的近海一帶都可捕到大嘴鯊,特別在加州和日本,都曾發現過幾頭大嘴鯊,這兩個地區很有可能就是這種神秘生物的繁殖地。
大嘴鯊似乎趁黑夜才在海面進食,白天則是潛隱到海水深處。它們似乎行動緩慢,而且比姥鯊的動作還要遲緩,有人曾看到大嘴鯊被抹香鯨捕食。
繁殖方式
無法確定,不過有可能為卵胎生。發現記錄

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條大嘴鯊,一條雄性大嘴鯊。它被保存在火奴魯魯博物館,屬於一個鮮為人知的鯊魚族群。
第二條大嘴鯊是在8年後的1984年11月在距離加里福尼亞不遠的聖卡塔林娜島捕獲的,據說當時這條魚成為新聞關注的焦點。
這以後,搜尋大嘴鯊的行動紛紛展開。1988年到1990年,又有4條大嘴鯊被發現,分別在西澳大利亞的印度洋、日本海域(2條)和加里福尼亞海域。遺憾的是以上6條全部是雄性。
直到1994年11月,終於有一條雌性大嘴鯊在日本九州島福岡市的海岸被發現,不到2小時,CNN便像世界展示了這條長達4.8米,重800公斤。經趕到的美國專家鑑定,這是一條從未生育過的大嘴鯊,卵巢只有3毫米大,看來還在發育中。
然而這條珍貴的標本是不幸的,落到了日本人的手裡,研究方法自然也就日本味十足。這條大嘴鯊一到水族館就被冷凍,經理人竟然從上面割下幾塊肉,然後調治成了“美味佳肴”:法國方式的湯,日本方式的紅燒肉。看來,最後的報告只有寫上:“無論是調湯還是紅燒,味道簡直美極了!”事實上,日本國每年都在打著科學考察的幌子部獵大量鯨魚,目的自然如出一轍。
目前最大一隻是在我國台灣去年捕獲台灣花蓮漁民捕到難得一見的『巨口鯊』,這只不但世界第三十隻,807公斤的重量,也是目前世界第一重。不過專家說,漁民會捕捉到巨口鯊,與地震無關。
花蓮漁民從七星潭外海,將八百公斤重的巨口鯊,花了近兩個小時才將鯊魚拖回漁港。雖然之前已經捕過三隻的巨口鯊,但這次體型很大,反而吸引更多民眾圍觀。
花蓮區漁會總幹事王銘章表示,原本以為這種長期在冰冷、深海活動的巨口鯊,會浮上淺海是因為地震關係,後來進一步了解,原來是與鯨鯊相同,因為天熱的關係浮上淺海。
經過度量,重807公斤、長507公分,不但破了世界記錄,也是世界第三十隻,除了中研院動物研究所已經認購之前捕獲的巨口鯊之外,台大、海洋大學也都有興趣,一起來研究這隻闊口超過一公尺的鯊魚結構。
2016年4月15日,日本三重縣,一位漁民在距離港口五公里的近海捕捉到一條罕見的深海大嘴鯊魚,長五米,體重接近一噸,該魚被漁民賣給魚販。當地時間4月1日11時39分許,日本三重縣東南部海域發生芮氏6.1級地震,可能是因為地殼變動造成深海魚跑來近海,可能為世界第三十一隻被捕獲的大嘴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