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事

是年二月,元軍又攻大同,明將李文忠出兵包圍夾擊,俘獲萬餘人。 4月21日西北軍以宋哲元為總司令,先下大同,恢復京綏交通。 1927年春,閻錫山於娘子關、大同集中兵力,稱為東路軍、北路軍。

大同大事

秦置平城縣

【秦置平城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始置平城縣,大同開始建城設治。東漢末年,平城毀於兵火。城址在今大同市區。

白登之戰

【白登之戰】漢高祖七年(前200),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並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這年冬天,劉邦親率32萬大軍迎擊匈奴。在銅NB02B(山西沁縣)一帶接連打了幾次勝仗,乘勝進兵至平城(大同)。劉邦不聽婁敬勸阻,率兵進入冒頓單于40萬騎兵的包圍圈,雖經激戰,難以突圍,在白登山(今馬鋪山)上被圍七天七夜。後劉邦採用陳平計,重賄單於之妻閼氏,加上援軍即將到達,方才解圍。戰後,劉邦命周勃、樊噲率兵20萬守代地,並派婁敬前去匈奴和親。

參合陂之戰

【參合陂之戰】後燕建興十一年(396)五月,慕容寶率兵8萬,後備軍18萬,向北魏大舉進軍。拓跋NB029採取"避其鋒芒,出奇制勝"的戰略,於參合陂(大同東北),偷襲燕軍,燕軍人馬相踏、溺死者1萬多人,太子單騎逃出,數千人被俘,被北魏活活坑埋。第二年慕容垂率軍過此,見"積骸如山"的慘景,氣恨交加,吐血而歸,從此一蹶不振。北魏皇始三年(398),燕都中山城(河北定縣)被魏攻破,大河以北諸州郡全歸北魏。

北魏平城遷都

【北魏平城遷都】北魏皇始三年(398)七月,拓跋自盛樂(內蒙古和林格爾)遷都平城,改號皇帝,改元天興,從此大同成為北魏首都長達97年,歷經六帝七世。北魏在大同建都後,"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進行一系列首都建設,宮殿苑囿、樓台觀堂等重大工程上百處。當時北魏平城北面為皇城,皇城南是周回32里的郭城,內包周回20里的京城。平城建築宏偉,風景秀麗,從北引如渾水入城,從西引武州川水入城,大街有潺潺流水,東西魚池有游魚嬉戲,水旁是弱柳垂楊,雜樹交蔭,把城市打扮得清新雅致,花團錦簇。

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471年,孝文帝繼位後,北魏進行了班俸祿、行均田、立三長"三大改革"。每戶增調帛三匹,谷二石九斗,作為百官的俸祿。給天下民田,凡男夫15歲以上受露田(不種樹的田)40畝,婦人20畝,奴婢也同樣,有牛1頭,授田30畝,限制有牛不得超過4頭;種麻的地方還授給男夫麻田40畝,婦人5畝;除露田、麻田外,還授給桑田,男夫一人給20畝,限種桑、榆、棗,桑田為"世業",可傳子孫,露田為"終身之業",身死還官府。魏初只立宗主督護,三五十家成一戶,所以人多隱冒。太和十年(486)立黨、里、鄰三長,定民戶籍,即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稱為三長制。魏孝文帝用均田制與豪強爭民戶,扶助蔭附,限制使用奴隸。三大改革,促進了北魏經濟發展。

六鎮之變

【六鎮之變】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大破柔然後,為保衛平城,沿陰山設立六鎮,即御夷鎮(河北豐寧縣西北)、柔玄鎮(天鎮縣北)、懷荒鎮(集寧市東)、撫冥鎮(內蒙古卓資山)、武川鎮(內蒙古武川縣)、懷朔鎮(內蒙古五原縣),成為北魏北邊的國防要地。建都時六鎮之將皆為顯貴宗室王侯或外戚中勇敢善戰者。孝文帝遷洛後,對國防採取重南輕北政策,原來六鎮精兵悍將留守者已不被重視,以後所任也多為庸劣者。正光四年(523)於景為懷荒鎮將,值柔然侵邊,鎮民請求發糧,於景不給,鎮民憤怒殺於景造反,推單于後裔拔陵為首,殺死鎮將,各鎮回響,先後叛魏。北魏先後派王、盧祖遷、李淑仁、李崇等率兵討伐,直到孝昌元年(525),北魏藉助柔然兵力才平息。北魏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恆安鎮之戰
【恆安鎮之戰】隋文帝時(581~604),為防突厥,一邊修築長城,一邊派重將鎮守邊鎮,還分化離間突厥四部可汗,使其相互攻斗而削弱力量。仁壽元年(601)元月,東突厥步迦可汗南下侵擾恆安鎮(今大同),隋派韓洪率軍出戰失利,恆安鎮被突厥重兵包圍。時正遇平寇縣公李景護送義成公主與啟民可汗聯姻,路過恆安鎮,於是帶領隨從數百人增援韓洪,隋軍與突厥軍激戰三日,才將突厥軍趕走,隋軍死亡過半。五月突厥男女9萬來降,韓洪將其安置在磧口(今內蒙古烏盟境),從此東突厥為隋之屬國。

定襄襲擊戰

【定襄襲擊戰】隋末大亂,東突厥乘機侵邊,攻陷雲州。定襄城(原雲中城,大同西北15公里)成為東突厥的大本營。唐建國伊始,李淵因中原未定,採取容忍政策。貞觀二年(628)突厥遭災,牲畜多死,李世民決定北伐,由李靖、李世NB02C率兵10萬,從山西、陝西、甘肅分道進擊。當時定襄城(雲中)由頡利可汗駐兵把守。貞觀四年正月,李靖率精騎3000夜襲定襄城,一舉破城。頡利想退回磧口,李世NB02C將其追至鐵山(今固原縣北)。頡利可汗施緩兵之計,請求和好,唐太宗派唐儉前去安撫,又命李靖前去招降。李靖與李世NB02C為絕後患,挑選1萬名精騎乘唐儉安撫之時,前去襲擊,頡利可汗狼狽逃走,突厥軍被殺死1萬多人,10萬多人做了俘虜。頡利領殘兵想逃回大漠,但李世NB02C占據磧口堵住退路,又俘獲5萬突厥人,頡利可汗也被俘,從此東突厥衰落。雲中解圍
【雲中解圍】唐初東突厥被逐出漠南,不久又侵邊,永淳元年(682)突厥餘黨阿史那骨篤祿(亦稱骨咄祿)、阿史德元珍等人,招集散士卒5000餘人,據黑沙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一帶)自立為可汗。阿史德元珍熟悉漢情,了解邊塞虛實,會同骨咄祿侵邊,為其出謀劃策。一支人馬攻苛嵐,下太原;另一支從右玉直抵雲州。唐高宗拜名將薛仁貴為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率兵去雲州解圍。兩軍在雲州城下交手,突厥將士懾於薛仁貴威名,紛紛下馬跪拜,棄甲曳兵,望風而逃。薛仁貴在城北臥虎灣一帶截殺突厥軍萬餘人,繳獲駱駝、馬、牛、羊3萬多頭。其時薛仁貴已是69歲高齡。

郭子儀平叛

【郭子儀平叛】唐天寶十四載(755)七月,安祿山叛亂,分三路攻取長安,左軍出大同(大同軍馬邑地)以擊朔方。唐玄宗聞訊,任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以敵叛軍。就在安祿山陷東京洛陽的當日,大同軍使高秀岩在北方配合安祿山展開攻勢,寇犯朔方,被郭子儀擊敗。安祿山的大同兵馬使薛忠義驅兵反撲,郭子儀大破叛軍,斬殺騎兵7000餘,遂進圍雲中。又使別將公孫瓊岩率2000騎,奪下馬邑城,開闢東陘關。天寶十五年,郭子儀率大軍出井陘,到河北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會兵,共擊叛軍,直至叛亂平息。郭子儀在平叛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雲中兵變
【雲中兵變】唐乾符五年(878)雲州防禦史段文楚災年削減軍食,引起邊軍怨恨。時沙陀人李克用任雲中防邊督將,被軍士擁戴,從蔚州起兵1萬人到雲州城外鬥雞台(今新榮區得勝口)。城中李盡忠殺死段文楚,迎李克用入城,大同落入沙陀族李克用手中。李克用攻寧武、陷苛嵐,公開叛唐。被唐王朝封為河東節度使後,以山西為基地,坐觀唐朝內亂。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後唐。雲中實為李克用父子發跡之地。

吳巒拒城

吳巒拒城】後唐清泰三年(936)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拜比他小10歲的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做了兒皇帝,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並將燕雲16州割讓給契丹。後晉天福二年(937)春,契丹回師過雲中,大同軍節度使沙彥NB02D出城迎見,被契丹扣留。雲中判官吳巒對將士說:"我們本是禮義之邦,怎能向這些夷狄稱臣呢?"大家回響,於是吳巒下令閉門拒城,不受石敬瑭割地之命。耶律德光大怒,派崔廷勛率兵圍雲州。吳巒動員全城軍民,整修兵器,日夜守城。契丹軍多次攻城,兵卒死傷慘重。雲中被圍半年之後,最終還是落入契丹之手。

遼建西京

【遼建西京】後晉天福二年(937),遼占雲州。遼興宗重熙十三年(1044)改雲州為西京,設西京道大同府,為遼之陪都。遼占大同185年,稱西京78年。西京大同府是在北魏平城原址上建設的,城周長10公里,建有敵樓、棚櫓等守御設施,設迎春、朝陽、定西、拱極四門。有同文等宮殿。設西京留守司衙。北門東為大同府,西為大同驛。西北隅有蕭太后常居的梳妝樓。連防軍官的府邸多建在西京。城內設坊,有舍利坊、仁和坊、里坊等。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非親王不能主之"。遼在大同建有許多巨剎塔廟,重熙六年(1037)建觀音堂;重熙七年(1038)建華嚴寺薄伽教藏殿;清寧二年(1056)建應縣佛宮寺釋迦木塔;清寧八年(1062)建華嚴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

陳家峪之戰

【陳家峪之戰】北宋為了收復燕雲16州,太宗於雍熙三年(986)三月,趁遼"母寡子弱"、政權不穩之機,分三路北征。西路以潘美、楊業為正副將,出雁門,克寰州、朔州、應州,四月收復雲州,後由於東路失利,七月宋廷下令撤退。楊業建議採用"示形於東,而務於西"的辦法,避開遼兵襲擊,保護軍民安全撤退,遭到監軍王NB02E的竭力反對。臨行,楊業向潘美陳述利害,讓其在陳家峪口接應。言畢率軍進入遼軍的伏擊圈,楊業突圍苦戰到下午,箭盡力竭拼力殺出重圍,到陳家峪口,已是黃昏。潘美、王NB02E聽說楊業兵敗,早已逃走,楊業只好帶所剩士卒繼續力戰,士兵多戰死,楊業遍身負傷,仍砍殺遼兵上100人,後被遼軍射下馬,被俘後絕食三日而死。

金克西京

【金克西京】遼天祚帝延禧好事打獵,不理朝政,宰相蕭奉先等人爭權奪利,導致朝綱日墜,人心崩離。金太祖完顏阿骨達趁機發動了"破五京,擒遼帝"的滅遼之戰。金先後攻占東京、上京、中京、南京後。天祚帝逃至西京大同,金宗翰、宗乾帶精兵6000趕至白水濼,遼主又逃至夾山(內蒙古薩拉齊西北),金太宗完顏晟率大軍攻西京,西京留守蕭察剌開城降金,金入城後搶掠而去。四月,金宗翰等復攻占西京。3年後天祚帝在投宋路上,於應縣新城東60里處被金兵擒獲。金占大同後,改西京道為西京路,置兵馬都部署司、轉運司及中部西京路提刑司,重修大同城,改南門為奉天,東門為宣仁,西門為阜成。並建設保全殿、御容殿和西京宮苑,重修大普恩寺(今善化寺),重修雲岡十寺。

元占大同

【元占大同】1210年春蒙古成吉思汗統兵南下,攻下烏沙堡,又取野狐嶺,大肆劫掠而去。次年三月復帶兵南下,八月大軍東攻,與金主力30萬精兵於會河川(萬全縣西)遭遇。左軍木華黎攻金獾嘴(大同得勝口北),第一天傷亡慘重,第二天組成敢死隊沖入陣中,成吉思汗指揮大軍接應,越戰越勇,金兵潰逃,元兵緊追,殺得"伏屍遍野",金兵死傷大半,金將胡沙虎退到會河堡,被元軍包圍,全軍覆沒。元太祖七年(1212)八月元軍再次包圍西京,後因成吉思汗被流矢射傷而解圍。金至寧元年(1213)七月蒙兵復至山後九州,成吉思汗再次攻克西京。元統治大同期間曾立爐煉鐵,州縣拔煉鐵冶戶760煽。並多次從西京運米、羊皮、帽靴,以備戰用。

常遇春克大同

【常遇春克大同】明洪武二年(1369)正月,常遇春率軍直奔大同,擴廓帖木兒逃奔陝西,據守大同的元將竹貞棄城出逃,明占領大同。是年二月,元軍又攻大同,明將李文忠出兵包圍夾擊,俘獲萬餘人。洪武三年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分兵北伐,平定北邊。徐達於洪武五年(1372)"因舊土城南之半增築"明大同城。

土木之變

【土木之變】明初對蒙古瓦剌實施"羈縻之策",在宣化、大同等地開放馬市,互通貿易。正統十四年(1449)也先派2000人來進馬,詐稱3000,以冒領糧食,太監王振把瓦剌貢馬價格削減,激怒瓦剌,成為戰爭的導火索。七月瓦剌分四路進攻明朝,也先主力進攻大同,明軍失利,傳至京師,朝野震驚。明英宗在王振的蠱惑挾持下,御駕親征,率50萬大軍貿然進入大同,大同鎮守太監郭敬向王振交待敵情,王振恐懼,決定班師。大同都僉事郭登進言:"取道紫荊關回京可保無事。"王振想藉機使英宗幸其家,以便炫耀鄉里,舍紫荊關向蔚縣出發。途中王振又恐大軍毀他的莊稼,行40里又折東改道宣化,從而延誤 了時間。十日到宣化後,瓦剌追兵趕到,恭順侯吳克忠及其弟戰死,所部潰散。成國公朱勇率5萬騎增援,在鷂兒嶺遇敵伏兵,全軍盡沒。八月十四日英宗到達土木堡(今河北省懷來縣東),瓦剌兵將堡團團圍住,水道也被也先軍占據,明軍人馬饑渴,都指揮終夜拒敵,敵人愈增。十五日也先佯遣使求和,王振見瓦剌兵退,下令將兵營移至近水之處,軍隊剛移動,也先集中勁騎四面衝來,明兵爭逃,行陣潰亂,英宗被俘,王振等皆死於亂軍之中,官兵死傷10萬餘人。

沙窩之戰

【沙窩之戰】土木堡慘敗後,人心惶惶,懷來等守將棄城而逃。大同參軍郭登修城堞,備器械,救死扶傷,表示"吾誓與此城共存亡"的決心。景泰元年(1450)一二月也先攻大同,在沙窩(今大同縣)一戰,郭登以800騎兵擊敗敵人數千騎的兵力,並將敵人一直追到栲栳山,軍民為之一振。明廷封郭登為定襄伯。四月也先以數千騎犯大同,郭登出東門迎戰,佯敗北走誘敵入土城,伏兵四起,將敵擊敗。六月也先又擁英宗領2000騎入侵大同,郭登想奪回英宗,也先見事不妙趕快逃走。郭登治軍有方,兩年多訓練出精兵數萬人,戰馬15000匹,起到了屏障京師的作用。

李自成攻城

【李自成攻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農民軍由汾州、太原直奔大同。大同總兵姜NB02F暗中派人與李自成聯繫,並離間大同巡撫衛景瑗與代王的關係,奪得四門把守的兵權。當起義軍抵達城下時,姜NB02F射殺永慶王,開門迎闖王入城。又以商議軍情為名,引誘衛景瑗出來,被農民軍俘獲,自縊身亡。農民軍分兵府署與代王府,很快占領要害。李自成殺死代王全家,開倉放糧。在大同休整6天,揮師東進,推翻明王朝。
姜?抗清
【姜?抗清】清兵入關後,派恭順侯吳惟華進攻山西,順治元年(1644)五月初十兵臨大同城下,原已投降農民軍的姜?殺死留守大同的農民軍首領,開城降清。清廷以姜?為征西前將軍,並鑄印以示信任。冬天姜?統帥大同、宣化軍,配合英親王阿濟格在保德、寧武擊敗農民軍總兵高一功,姜?因此進京覲見順治帝。順治五年(1648)清廷派阿濟格、博格統兵駐防大同,以防喀爾喀,姜?懷疑是來對付自己,於十二月初八乘宣大總督率員出城籌糧之機,殺其家屬,自稱大將軍,反叛清朝,並率軍襲清軍,將阿濟格一直追到陽高城下。姜?還發出檄文,號召明朝舊官員聯合抗清,山西各州縣紛紛回響,"近自山西境內,遠至陝甘,明代遺臣舊將,多起兵應之"。清廷派固山額真巴顏等載紅衣大炮,兵圍大同。攝政王多爾袞多次親臨大同勸降。大同被圍長達9個多月,陷入孤立無援之境,城中缺糧,軍民多戰死。八月二十六日姜?部將楊震威,斬姜?和其兄弟,帶人頭開城投清。清軍入城下令屠城,大同廢,不立官,將大同府移至陽和(今陽高)稱陽和府;將大同縣移至西安堡(今懷仁西安堡),姜?府邸、宅地及守備衙門均被掘地三尺。三年後大同才復還故治,從周圍各縣移民復興。

義和團活動

【義和團活動】大同義和團首領有馬正太、賈升和、王六等人,召集青壯年習拳練棒、念咒請神,借歷代名將顯聖,宣傳"反洋反教"。光緒二十六年(1900)春,大同久旱無雨,人心恐慌。義和團於五月十八日上街,張貼傳單,宣傳"天久不雨,系洋人妖法所致",公開提出"殺洋鬼子,殺二毛子(教民)"的口號,地方紳士恐事態擴大,請官府鎮壓,知府勒令將義和團首領馬正太臨時拘押。五月十九日二毛子李唐(復興油坊掌柜)往井裡投毒,激起眾怒。義和團雲集太平街復興隆門前示威,左營沈營長將李唐送縣衙臨時拘押。五月二十四日全城祈雨,教堂閉門不出,義和團率眾沖入教堂,天主教神甫楊司鐸逃匿。大同軍門楊得勝與山西巡撫毓賢也極力支持義和團。馬正太等人被釋放後,義和團組成東西南北4個團,每團三五百人,各占廟活動。六月十六日火燒焦家巷耶穌教堂,英教士向義和團開槍,激起眾怒,將其全家及其他人計11口當場砍死,火燒天主教堂。兩個月共殺死外國傳數士11人,天主教徒100多人,基督教徒33人,燒毀教堂上百間。七月官府奉令將馬正太等8名首領全部殺害,軍門楊得勝被革職。在清理教案中,給遭難教徒每人賠償白銀100兩,並將北門外臥虎灣附近大片土地割讓給教會。

成立臨時政府

【成立臨時政府】1910年同盟會派劉冠山等人來大同開展工作,與當地俠士李德懋、和尚劉乾臣等取得聯繫,並在大同中學堂設點,在綠林軍、鎮台衙門發展會員。武昌起義後,1911年11月30日在西箭道傅殿舉家集合,晚上袖裹白布,預放信炮,即時起義。一股由李國華帶領在西城牆燃放信炮,另一股由宋士傑等鳴槍直撲總鎮署,與總鎮署士兵交火,宋士傑說服清兵倒戈,總兵王得勝越牆逃走,知府李德炳棄職而逃。第二天成立臨時政府,推李德懋為都督,宋士傑為統帥,收編散兵,出示安民。因兵力單薄,請雁南民軍來援。清軍宣化總兵郭典邦率淮軍、毅軍趕赴大同增援;太原革命軍也派續桐溪、弓富魁北上增援,進入城內,形成對峙。直到12月28日山西派杜上化來調處,續軍南撤雁門關,清軍入城。淮軍搶掠引起民憤,革命軍領袖宋士傑聞訊從口泉趕來,夜襲淮軍,淮軍被迫離城。

馮爭戰大同

【閻馮爭戰大同】1925年10月,直系與奉系軍閥聯合閻錫山,討伐馮玉祥。次年4月,閻錫山出兵大同取豐鎮,拉開了"閻馮之戰"的帷幕。4月21日西北軍以宋哲元為總司令,先下大同,恢復京綏交通。5月18日西北軍韓復榘部與晉軍在老牛坡(得勝口南)接火,晉軍潰敗,退守孤山,韓部占得勝堡。21日閻錫山親臨大同作戰,調集援軍。26日韓部奪取孤山制高點,又占宏賜堡。晉軍傷亡慘重,團長楊呈祥陣亡,旅長豐玉璽被俘。商震帶援軍趕到,穩住晉軍陣腳。6月6日西北軍在栲栳山北面老虎墳向晉軍發起進攻,兵臨大同城下。閻錫山為保存晉軍實力,急令商震率主力南撤。只派傅汝鈞旅、傅作義團死守大同、天鎮。西北軍以蘇聯顧問參加攻城策劃,炮火晝夜攻城,還派飛機在城內掃射、投彈。由於城牆堅固,守備甚嚴,西北軍架雲梯、挖地道、定點轟城,均未攻下,只好南調攻打雁門關。19日大同解圍,晉軍由大同進豐鎮。

奉軍侵占大同

【奉軍侵占大同】1926年閻馮戰爭後,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加入國民黨,閻錫山也於次年就任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形成蔣桂馮閻的暫時聯合,統一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矛頭指向奉系軍閥張作霖。張在北京組織軍政府,自稱大元帥,由察哈爾侵犯山西。1927年春,閻錫山於娘子關、大同集中兵力,稱為東路軍、北路軍。北路以張蔭梧為第七軍軍長,下轄三個師,李生達、李服膺兩師和炮兵一團、工兵、衛隊均集結大同。9月奉軍將領於珍路經大同被扣,藉此在天鎮與奉軍交火,閻錫山命商震為北路軍總司令,分兵攻占張家口、宣化,向北京進發,在下花園展開激戰。經過30多天的相持戰鬥,因在京漢線作戰的晉軍東路軍失利,迫使北路軍於10月全線撤退。晉軍撤退後,大同組織維持會。三日後奉軍進城,橫行無忌,大同人民深受其害。直到次年5月才撤出。

日軍侵占大同

【日軍侵占大同】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以重兵向華北進軍,侵占南口、張家口後向山西逼近。閻錫山指揮山西、綏遠部隊,作戰方針是誘敵至大同東面的聚樂堡"國防陣地"區域,南北集結將敵殲滅。日本華北方面軍分兩路自山西進發,第三師團從宣化向蔚縣、廣靈、靈丘進犯;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沿張家口、天鎮公路進犯。天鎮盤山失守,傷亡500多人,天鎮、陽高陷落,數千百姓被殺。9月9日日軍與第十九軍接火兩晝夜,日軍於11日突破聚樂堡晉軍前沿陣地,聚樂遂失陷。與此同時日軍第五師團向渾源、靈丘進犯,目標指向平型關。閻錫山深感原判斷錯誤,又怕日軍抄襲雁門關,切斷歸路,於是放棄"大同會戰",急令部隊南撤。11日夜,傅作義第三十五軍炸毀御河大橋,全部撤離大同。13日晨日軍酒井旅團逼近大同,大同商會馬永魁等8人手持白旗,到東門外迎接日軍入城。日軍騎兵隊、坦克隊先後入城、四門架起大炮,下午留下3000人,其餘部隊向雁北各縣和內蒙古侵犯。

晉北戰役

【晉北戰役】日軍投降後,閻錫山派楚溪春率騎四師3000人進占大同,與日軍1000多人及偽警察隊、礦警隊混合擴編為省防第五軍。大同邊遠山區和鄰近縣城則被八路軍接收。八路軍晉綏部隊在晉察冀部隊的配合下,於1946年6月16日發起晉北戰役。戰役一開始,八路軍以巨大的聲勢取朔縣、收山陰、克繁峙、下代縣、奪寧武、占原平、進圍應縣和忻縣,同蒲鐵路北段全被八路軍控制。8月2日中央軍委指示,在陽高制定大同戰役作戰計畫。聶榮臻、劉瀾濤、楊成武、陳正湘、羅瑞卿、鄭維山等參加了會議。會上組成大同戰役野戰指揮部,張宗遜任司令員、楊成武任副司令員,羅瑞卿任政委。接著八路軍攻克懷仁、口泉、平旺等地。14日向大同之敵發起總攻。以13個團的兵力攻三關,兩個旅攻東關。9月2日北關和東站被八路軍控制。歸綏派的援軍,在卓資山被殲。八路軍以雲梯、挖坑道等戰術逼近城池,但終未能攻克大同。

大同市人民政府成立

【大同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5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進駐大同。5月2日,成立大同市人民政府,趙漢任市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