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古塘朝北涼亭

朝北涼亭至今已歷200餘年,是大古塘上僅存的古蹟之一。

綿延140餘里的大古塘,始建於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後經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元至正元年(1341年)兩次擴建,規模始定。南宋樓鑰《海堤記》曰:“人力有限兮,海濤之來無窮。濤來如山兮,駕以颶風。”“民將為魚兮,良田墊於馮異之宮。”“築土壘石兮,折彼叵測之沖。”“化斥鹵兮,土膏隆隆。變歉歲兮,為年之豐。” 可見大古塘的建成,不但解決了當地堤遂決壞之災,而且化鹵為膏,為農業生產開拓了土地資源。
大古塘朝北涼亭大古塘朝北涼亭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餘姚縣令李伯生為防倭寇,率眾開掘東起觀海衛、西至臨山、全長50公里的大古塘河,激活了三北一帶的水上運輸和商貿活動,使其成為當地水上交通的樞紐。明清之季,姚北一帶善男信女為方便過往船隻和途經商賈,以解道途奔波之乏,沿塘建造了“東剎”、“甘露”、“永恆”、“光明”、“百歲”、“萬福”等“歇腳”涼亭。朝北涼亭為大古塘河沿岸眾多歇腳涼亭之一。
涼亭位於慈谿市滸山街道白沙路村境內的大古塘南側。涼亭主體建築坐南朝北,呈方形,四角飛檐,南北各置三個方形石質柱礎,三間穿廊東西跨度8米,南北距離6米。該亭除東西兩角飛檐及南檐三石柱被毀外,其餘保存尚好。北檐的三石柱中,西首的石柱西面刻“南無阿彌陀佛”,南面刻“信士□□□”;東首的石柱南面刻落款“雍正九年十二月重建”。
大古塘是三北“唐塗宋地”滄桑變化的縮影,大古塘河上的那些亭式建築大多已不存,朝北涼亭就是大古塘上碩果僅存的古蹟。2003年12月慈谿市人民政府將大古塘朝北涼亭列為第二批文物保護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