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古祠廟

台州古祠廟是對台州市古祠古廟群體建築的一個總稱,包括若干祠廟建築。

建築群

戚繼光祠

位於椒江區戚繼光路100號。戚繼光紀念館原為海門衛城隍廟暨戚公祠,始建於明初,現建築為清同治、光緒時重修,總建築面積1020平方米。現存建築依次有照壁、河橋、前殿、戲台、池、池橋、看樓、大殿及東西偏殿等。最具特色的是看樓,五開間三重檐歇山頂,兩旁再展出翼樓。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戚繼光任台金嚴參將,這裡是戚家軍抗倭屯兵處。1987年闢為戚繼光紀念館。

一九八六年三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岩孔廟

位於黃巖區城區,舊名文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六年(1083),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建,乾隆道光、同治重修。存大成殿、東西廡、戟門、衣亭、奎星閣等建築37間,以及泮池、泮橋等。大成殿系孔廟主體建築。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成殿

位於臨海市城區回浦路西端北,是台州文廟的主殿,也是全廟最高的建築。2001年,臨海市人民政府開始對大成殿進行搶救性維修,並先後修復已被拆毀的原文廟建築。

一九八三年四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成殿

位於天台縣城區人民東路側,是原孔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四周理柱為迴廊。台基石砌方形,梭柱側腳,明間縫梁架用抬梁式,重檐歇山頂。下檐飾五踩重品字斗拱,上檐飾五踩重昂斗拱。頂覆小青瓦,置勾頭、滴水。

一九八四年四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孔廟泮池

為仙居縣孔廟重要的歷史遺蹟。位於今仙居縣圖書館前,最早建於宋天聖三年(1025)。半月形,直徑14米,周長22米。池壁上鐫有清嘉慶年間的一副對聯:“波迴泮辟,雨潤匠英。”書法規整而俊秀。

一九九九年四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田城隍廟

位於臨海市大田街道大田國小內。據有關資料記載,廟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民國時已成為大田國小的校舍。其中以大殿最有價值,為單檐歇山頂建築,穿斗式結構,平面三開間。

一九八六年十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亭旁城隍廟

位於三門縣亭旁鎮楊家村,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內有大殿,東嶽宮、天妃宮、廣昌閣、玄武廟、羊府廟、五鳳樓,戲台及橫廂等建築,今僅存古戲台。

二零零四年十月,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石池涼亭

位於仙居縣縣府招待所內(原城隍廟),建於清代。石池八角形,南北方向鋪有兩孔拱洞橋。涼亭八角兩重檐,臨水而建,古雅玲瓏,頗具風韻.

一九九九年四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桂岙天后宮

位於溫嶺市石塘鎮桂岙村麒麟山東南麓,始建於清鹹豐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光緒二年(1876)重修。天后宮正殿三間,正殿兩側為廂房,前為戲台。結構完整,建築小巧,彩畫是桂岙天后宮的亮點。

一九九二年三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海天后宮

位於溫嶺市石塘鎮東海村,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民國六年重修。建築為四合院式。戲台、正殿和東西廂房約500平方米,中間為天井。正殿七開間,重檐歇山頂。

一九九二年三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門天后宮

位於三門縣海游鎮城東村,據有關歷史資料查證,章氏祖先在清代創建此宮,原建在三門縣海游鎮外渡洋(今三門醫院),2001年4月,三門醫院拆除天后宮,搬至碧岩山重建。

二00四年十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嶽宮

位於天台縣城區勞動路29號(現縣文化館內),又名泰岳行宮,民間俗稱“大明宮”。東嶽宮建築群占地約1000多平方米,現存戲台、大殿、廂房、後宮廂房等建築,基本保持原有格局。

二000年十二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泉宮

位於路橋區橫街鎮楊橋村。龍泉寺始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現存三進。大殿七間,通面寬20米,通進深12.2米。歇山頂。

一九九八年一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元帥殿

位於臨海市古城區桂花巷8號,始建於明弘治二年(1489),內祀臨侯。元帥殿整個建築由院子、大殿、後殿三部分組成,院牆和大門為近年重修。

一九九四年三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山殿

位於臨海市城區巾山西南坡,始建於明,清同治年間重建,內祀唐玄宗和唐代名將張巡、李光弼。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山殿從祭祀唐玄宗、張巡、李光弼轉而獨祭張巡一人。張巡在臨海民間俗稱“張元帥”,作為我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受到人民的景仰。

二00一年二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岱石廟

位於黃巖區澄江鎮岙里村,始建於南朝劉宋永初(420—423)年間,後焚於火。清同治八年(1869)重建。廟屋四進,存有建築四十多間。

一九八二年二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尉廟

位於三門縣海游鎮,北宋初期建廟於此,至清道光十三年(1833)又擴其基址。坐北朝南,總建築面積1370平方米,占地面積1660平方米。廟內為大五間大殿。朝南,通面寬22.8米,進深11米。硬山項。緊接重廊五間,通面寬22.8米,進深9米。重檐硬山頂。梁架抬梁結構。

二00四年十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將軍廟

位於天台縣城區中山西路,清代重建。

原有正殿和戲台、廂房等,現僅存正殿。近年曾作修繕。正殿面闊三間,明間縫梁架用五架梁前後加雙步梁,檐柱柱頭加透雕夔龍雀替,單檐硬山頂。

二000年十二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義廟

位於天台縣平橋鎮下街村岩頭背,是前人為緬懷三國蜀漢劉、關、張結義而建。始建年代已不可確考,現存建築為清鹹豐七年(1857)重建。建築為一單體殿堂,平面面闊三間,硬山頂。

二000年十二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方山胡公廟

位於天台縣街頭鎮方山頂,奉祀宋代兵部侍郎胡則。現存建築建於清代,僅存正殿。面闊三間,屋面基本形式為工字脊,明間前部抬高另作歇山頂形式。節點使用斗拱和圓雕獅子、夔龍加以裝飾。

二000年十二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樑篡

位於溫嶺市新河鎮長嶼八仙岩寺附近。

石樑纂為古採石場。相傳為南宋朱熹督學台州在溫嶺造六閘之採石場。石洞形成應南宋以前,至元末明初當地百姓用石樑纂為祠廟,供奉漢儒學家董仲舒,故稱石樑纂寺。

一九九六年九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信國公大忠祠

位於三門縣里浦鎮仙岩村。洞高25米,深50米,洞寬27米,前為平台。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里人葉文岩集資修建“文信國公大忠祠”,祀南宋右丞相民族英雄文天祥。現建築已毀,洞內尚存明、清《重修仙岩洞大忠祠碑》等三通。洞壁刻有八仙8尊,是明代遺物。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吳氏宗祠

位於仙居縣白塔鎮厚仁村,最早建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歷代屢有修葺。現存宗祠,為明代建築。四合院式三幢三進,四廂房,一戲台,現存正堂和前廳。正堂三開間,懸山頂。宗祠作為明代木結構建築,保存至今實屬不易。

一九九九年四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戴氏宗祠

位於溫嶺市溫嶠鎮上街村,始建於明成化年間。坐北朝南,占地400多平方米。經歷代維修,現存建築為一小四合院,包括照壁、進門、東西廂房、正廳及天井。

二00三年六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俞氏家廟

位於三門縣珠岙鎮婁坑村,家廟坐西朝東,占地面積為132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66.4平方米。入門為戲台,戲台重檐歇山頂,顯得古樸靈動,飛檐角脊飾草紋,鏤空雕件,纖麗莊重。檐下精美彩繪,雕樑畫棟,梁枋雕紋清晰,刀法精湛,是一組不可多得的木雕藝術品。

二00四年十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祁氏祠堂

位於三門縣海游鎮祁家村,祠堂朝西北,四合院,硬山頂,占地面積420平方米。長30米,寬14米。戲台朝東南,方形,面寬4.6米,進深4.5米,高1.4米。四面護欄,藻井圓形籠式,浪花紋傘式回音罩,柱為木質,歇山頂。

二00四年十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氏宗祠

位於三門縣海游鎮王家村,祠堂坐南朝北,四合院,硬山頂。占地面積520平方米,長30米,寬17.35米。戲台朝南,方形,面寬4.6米,深4.5米,高1.4米。柱為木質,四面有鐵質草紋護欄,柱高0.45米。歇山頂。台頂方形軒式、藻井彩繪構件,雕飾精緻。

二00四年十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吳氏宗祠

位於三門縣高梘鄉吳岙村,建於清乾隆年間。坐東朝西,由大殿、後殿、廂房、戲台等組成的四合大院,建築面積為500平方米,進深27米,寬19.5米。大殿面寬三間,通面寬11米,進深10.5米,大門牌樓式,梁架抬架穿斗混合結構,畫梁雕棟,硬山頂。祠前有照壁。大門經戲台至大殿均石板鋪地。戲台高1.4米,面寬4.5米,進深4.1米,台面可以裝卸,歇山頂,抬梁式,有藻井。

二零零四年十月,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包氏宗祠

位於三門縣亭旁鎮包家村,建於清乾隆年間。坐北朝南,四合院,占地面積852平方米,面寬28米,進深30.4米,木結構,硬山頂。戲台朝北,頂部為浪花紋傘式回音罩結構。面闊4.4米,進深5.5米,高1.7米。歇山頂。

二00四年十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世傑祠

位於天台縣城區民主路,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張世傑而建。祠堂建築為四合院形式。前為大門,五開間硬山頂。兩側為廂房。正房三開間硬山頂,前有柱廊,飾一斗三升、一斗六升斗拱。主體結構基本完好。

一九九七年九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孝友堂及文昌閣

位於天台縣城區莪園村,原為明代工部左侍郎張文郁故居。四合院形式,正門朝西。正祠面闊三間,明間進深四間,硬山頂。廂房二層,作貯藏祭器、供奉牌位之用。

在祠堂東側街口建文昌閣。文昌閣作過街樓形式,歇山頂。下層跨莪園街作過道,二樓供奉文昌帝君。

孝友堂不僅是一處重要的歷史名人紀念建築,對於古代祠堂規制研究也具有重要價值。

二000年十二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何氏宗祠

位於臨海市小芝鎮羅上宅村,始建於清順治間,乾隆、同治時曾予以重修。現存建築重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2001年5月復予重修。

宗祠坐北朝南,分別由門房、戲台、兩廂大殿等組成。門房平面五間,單層硬山兩坡頂。戲台平面方形,歇山頂。大殿平面五開間,硬山兩坡頂,建築面積265.93平方米。

二00三年十二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屈映光家祠

位於臨海市東塍鎮上街村涼光路,始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由大門、穿房、兩廂、大殿組成。大門平面一字形,石質門框,頂作拱券。穿房平面五間,建築面積234.72平方米。兩廂房各七間半。大殿平面五開間,坐西朝東,單檐歇山頂,抬梁式。建築面積229平方米。殿內前後四檁,構件粗大,斗拱、雀替、月梁等雕飾大方,充分體現了民國時期臨海木作匠人的高超技藝。

二00三年十二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梁陳古戲台

位於仙居縣下各鎮黃梁陳村,建於清道光年間。坐西朝東,歇山頂。藻井為喇叭形,或稱尖頂筒形,筒內空曠幽深,其造型符合“空谷回音”的聲學原理,實為罕見。

一九九九年四月,公布為縣組文物保護單位。

山下村露天古戲台

位於仙居縣皤灘鄉山下村“鑑湖”上,建於清道光庚寅年(1830),台面四方,石柱上方下圓,頂部飛檐挑角,古色古香,氣勢恢宏,蔚為壯觀。

一九九九年九月,公布為縣級文保單位。

玉湖戲台

位於天台縣麗澤鄉玉湖街村七里廟內。七里廟是一座由前後兩座主要建築組成的四合院。前為大門,後為正殿,戲台位於大門之內。

一九九七年九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莪園戲台

位於天台縣城區莪園村,建於清代。戲台整個建築群體由元帥殿、戲台和抱廂組成。莪園街繞戲台而過,隔街環設七間二層抱廂。

莪園戲台建築群保存較好,其古樸的環境風貌至今未遭破壞,對古代地方戲曲研究和開發利用都有重要價值。

二000年十二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萬春亭戲台

位於椒江區洪家街道釵洋村。石砌台基,上立四石柱,柱間4.7米,額枋以上為木結構。轉角及拱壁浮雕神仙及戲曲人物等,藻井彩繪博古圖、什錦、花卉等。

一九八七年六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