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例句
見到不務正業的他,父親一定大動肝火。
中醫症狀
祖國醫學認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極,均可致病,其中尤以發怒對人傷害更大,故有“怒傷肝”之說。而“肝火盛”大多是“怒傷肝”的外在因素。其臨床表現輕則出現頭暈頭痛、面紅目赤、心悸失眠、不思飲食、胸悶腹脹等症;重則肝火犯胃而嘔血,肝火犯肺而咯血,肝風內動而抽搐,肝火衝心而心痛、昏迷或發癲狂。因此不可輕易發怒。
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雖無“肝火”一詞,但許多疾病的發生和加重都與“肝火”有關,其中以心肌梗塞和腦血管意外更為突出,這兩種疾病分別占目前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和第六位。據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有1700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而許多人死亡的誘因就是在一氣之下“肝陽上亢”、“肝火旺盛”,導致交感神經高度興奮,血液中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升高,心跳加快,血管收縮,促使血壓急劇上升而發生腦血管破裂,或心腦血管痙攣閉塞。
洪昭光教授在《健康忠告》一書中曾指出,一般人在四五十歲時動脈開始硬化,每過一年血管都要狹窄一些,狹窄幅度大概在1%~2%左右。但如果你生氣著急,可能在短短一分鐘內動脈能狹窄100%,出現人們常說的“氣死人”的悲劇。如果說高血壓、冠心病是無形的殺手,那么“肝火盛”就是殺手的致命武器。此外,“肝火盛”還可導致其它疾病的發生,如甲亢,臨床表現可見低熱、血色潮紅、心悸生汗、易飢消瘦、手指震顫、脈搏加快等;或導致某些疾病的加重,如肺結核患者咯血、胃潰瘍病人嘔血等。
如何避免

“肝火盛”有如此嚴重的後果,因此患者除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外,保持心態的寧靜與平衡也同樣重要。中醫學指出:“喜則氣和志達,營血通利”、“精神進、志意沼,故病可愈”。這些都表明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是維護健康、戰勝疾病的法寶,是健康長壽、祛病延年的的良藥。
為此,奉勸那些“肝火盛”的朋友,要時時心胸開闊,處處豁達開朗。不妨用“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人生哲理來開導自己;用“發怒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的名言來勸戒自己;用“制怒”兩字警示自己,使我們遠離“肝火燒身”,走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