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教會(英語:One Holy Catholic and Apostolic Church),記述在《使徒信經》的正宗基督教教會概念,是對獨一教會(至一教會,英語:One Church)、神聖教會(至聖教會,英語:Holy Church)、天主教會(至公教會,英語:Catholic Church)、使徒教會(宗徒教會,英語:Apostolic Church)以及東正教會(正統教會,英語:Orthodox Church)概括。五者都是大公教會的代稱。東西教會大分裂後分裂成為天主教會、東正教會,以及新教聖公會、路德會、衛理公會、鮑勃共融、摩拉維亞教會。 改革宗則徹底廢黜了統續。截止21世紀,總人數超過18億。
相關詞條
-
古老大公教會
古老大公教會,簡稱古公會,1870年從羅馬大公教會分離的基督教宗派。
-
羅馬大公教會
羅馬大公教會(英語:Roman Catholic Church),是基督教里最大的教會,政治上屬天主教,公元1世紀建立。首位主教是聖伯多祿,目前的領袖是方濟各。 ...
-
東方禮儀派大公教會
東方禮儀派大公教會(希臘語:Ανατολικές Καθολικές Εκκλησίες,拉丁語:Ecclesiae Catholicae Orient...
-
教會
教會是指基督宗教的團體,一方面指指所有基督徒的整體(普世性的教會);另一方面是有形的基督徒組織(個別性的教會)。根據《聖經馬太福音 18:20》,“耶穌...
詞語簡介 教會詞源 個別性教會 世界性機構 基督教會發展 -
大公
大公,漢語詞語。這個詞在不同地區有不同意義。在西歐,大公本來是一種封建諸侯等級,其地位略高於公爵。其後隨著諸侯國獨立,大公遂演變為獨立君主的稱號。如今天...
不同含義 不同語言 -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
大公會議亦稱公會議,是全體主教會議之意,有全球性的或教區性的會議之分。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1869.12-1870.7)是第二十次大公會議。1962年...
會議背景 會議概況 大會組織 會議決議 會議精神 -
教會學
教會學(ecclesiology)指有關教會的神學。教會只有一個,但教會學自古以來卻具不同內容。教會起源於耶穌,新約時代已經稱之為「基督的教會」(羅十六16)。
教父時代的教會學 中古士林神學時代的教會學 現行天主教教會學 -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亦稱做梵二大公會議,梵二會議。於1962年10月11日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召開,於1965年9月14日由新教宗保祿六世結束,是羅馬天主...
大會性質 大會目標 大會出席者 大會籌備 大會組織 -
大公會議
大公會議(或稱公會議、普世公會議、普教會議)是傳統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義的的世界性主教會議,咨審表決重要教務和教理爭端。 會議英文是源自希臘文 ,意思是...
規定 神學說明 會議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