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風景區

大佛寺風景區

大佛寺景區是國家4A級旅遊區,新昌國家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申報中的國家重點風景區。 六朝時期江南佛學中心 大佛寺隱藏在石城山峽谷中,始建於晉永和初(公元345年,比少林寺早150年),時名隱岳,由開山祖師曇光(286-396,又名帛僧光,)開創。曇光祖師隱居石城修禪45年,比達摩祖師上少室山早一百多年;接著有竺曇猷、支曇蘭等高僧隱居修禪,成為江南習禪中心。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大佛寺風景區 大佛寺風景區

三位高僧都是江南早期佛教中習禪的代表人物,事跡均載入《高僧傳》中。與禪學並立的是般若學,成為新昌早期佛教的奇觀。六朝“般若學”為佛教中國化的標識,分為六家七宗,新昌(時稱剡東)七居其六,代表人物為竺潛、支遁、於法蘭、於法開、於道邃、竺法蘊。竺潛(286-374)師徒居沃洲峁山,支遁(314-366)向竺潛“買山而隱”,後於石城建棲光寺,於法蘭師徒三人在石城建元化寺(今“千佛院”),新昌石城、沃洲成為當時江南的佛學中心。新千年建造的“般若谷”景點銘刻了這一輝煌的佛學史。

江南第一大佛和台宗聖地

景區歷史

公元486-516,僧護、僧淑、僧佑三代高僧在石城山仙髻岩中鐫成石窟彌勒石像,劉勰為之撰寫《梁建安王造剎山石城寺石像碑》記,譽為“不世之寶,無等之業”,“曠代之鴻作,命世之壯觀”,名聞大江南北,素稱江南第一大佛。隋智者大師,汲取石城禪修、般若學精華,創宗立派,後圓寂於江南大佛前,大佛寺又是中國佛教第一宗天台宗的聖地。

景點詳解

大佛寺風景名勝區總面積共25.5平方公里,由大佛寺景區、十里潛溪景區、南岩寺景區三部分組成。

大佛寺景區

緊依縣城。主景區內群山環抱,奇岩突兀,亭閣環布,石壁金相、稀世樓台與幽谷古樹融為一體,大佛寺聞名中外,為中國漢族地區142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寺內依山崖由六朝齊梁間三代僧人開鑿30年的石彌勒像,被譽為“中國大佛,江南第一”,是石窟造像在南方的代表,與雲岡、龍門石窟先後相繼,南北輝映;千佛院,內有一千餘尊小龕像,被譽為“江南敦煌石窟”。有隱岳洞、曇光祖師舍利塔、智者大師法塔等聖跡。近年來,相繼開發了般若谷、佛心廣場、木化石林、露天彌勒、羅漢洞、射鵰村、白雲湖、城隍廟等特色景觀。

十里潛溪景區

距縣城西5公里。全境10多華里,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環境幽雅,澗流飛瀉,怪石林立,融峰、谷、洞、瀑、岩、湖等景致。

南岩寺景區

離城西7公里,南岩寺創建於東晉永和初年。唐宋時僧眾曾達八百,寺院鄰近有任公子釣台、化雲洞、月光洞、玉女磯、蝙蝠洞、碧岩洞等眾多洞穴景觀,乃世傳中的“海跡神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