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仵鄉孫樓村

大仵鄉孫樓村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大仵鄉孫樓村,位於大仵鄉東部,下轄三個村民組。村民以劉姓居多。該村處於豫東平原,經濟以農業為主。村民還間或種有辣椒、棉花、大豆、蔬菜等。

基本信息

孫樓村簡介

孫樓村區點陣圖
大仵鄉孫樓村位於大仵鄉東部,東跟老王集鄉相接。
孫樓村下轄三個孫民組:孫樓(後隊)、胡店、李家隊(前隊)
孫樓村以劉姓居多,胡店以胡姓居多,李家隊以李姓居多;村中還有張、閆等姓。

經濟

孫樓村經濟以農業為主,因是豫東平原風貌,村中經濟多是糧食作物——小麥、玉米。村民還間或種有辣椒、棉花、大豆、蔬菜等。
孫樓的村民很勤勞敦厚,有著中國農民傳統的樸實風格。90年代村中(孫樓)幾乎家家都種有蔬菜,除去自家食用,大部分還是拿到集市或走街串巷去叫賣,十里八鄉都知道孫樓村的蔬菜好。那個時候,蔬菜是孫樓村最主要的經濟作物,同時也是很大的一個收入支撐。走進孫樓村就能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菜園子星羅分部著,很有一番田園風味。但是隨著村中老人的逐漸離開,孫樓村的農業經濟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青年人很少再去種蔬菜了,也很少有人會種植了,至多也就是稍微種些供自家食用。
進入2000年,尤其2005年之後,外出打工的潮流更是讓村中的農業淡了很多,甚至有些土地荒蕪了。很多青年、家中勞力都出外打工了。

人口流動

90年代初期,村中一些人便開始了個出打工生涯。
人口的外流有三個大方向:
1.移民
多是移往新疆,數量上有2-3家。
2.外出務工
孫樓村的村民外出務工方向主要是沿海及北京。大致上是廣東(廣州、深圳)、浙江、江蘇、北京等地。
3.求學
這個比例雖然不大,但10多年來,村里也陸續走出了幾十位大學生。他們跳出農門,走向了全國,為自己的夢想拼搏著。

文化

孫樓村的文化整體上還是中國農村的傳統文化,他們也是繼承並發展著的。但是孫樓村三個村民組又各自有著不同的文化風格。
孫樓----孫樓的文化風格略顯中庸,村民多有一種中庸的思想,這種中庸更多是一種務實;80年代他們就開始自己燒磚蓋房,建設自己的家園;最早走出去看世界的就是孫樓這個村民組,最早他們是在村中一個劉姓年青人的帶領下到陝西等地做建築活計,再後來他們就走向了全國。
李家隊----李家隊(前隊)的風格是平實,或許是因為區域比較小的緣故吧,對很多事情他們有著自己的小團結,也有著自己的思想上的局限。不過,隨著發展,現在他們更多的是一種融入整個村莊文化。
胡店----胡店在村子文化上跟整個村子並不是很融合,很多時候是處於一種排斥狀態。雖然同處一個大村莊,但他們在農業上的發展遠不及另外兩個村民組。他們在思想上更為激進,在小團結上也更為嚴重些。所以在早期,他們很難跟另兩個村子相處。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孫樓村的整體面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很多人蓋上兩層小樓,土坯老房越來越少了。相信在未來幾年,村子會有更大的變化。

大學情緣

與其說是大學情緣,不如貼切些說是上學或求學的情緣吧。
孫樓村是很重視文化上的學習的,村民也多不惜財力和精力完成子女的上學夢。早期人們沒錢以及社會等的原因,造成老一代人上學很少,多是上了國小、國中,好一點的也就是上了高中。但是隨著近些年農村經濟的發展,村子的文化風氣更濃了。上學時間、放學時間,多是一群學生一塊往學校、住家裡趕。現在這也嫣然成了一景:晨曦里,幾個小姑娘你一言我一語,偶爾的笑聲伴隨著她們上學的腳步;夕陽里,三五個小男人,有打有鬧的,應和著還在田裡幹著活的人們,歡快的往家裡趕。正是個:歡聲笑語掩晨靄,有嘻有鬧映夕陽;田裡田外歸去來,校里校外好兒郎。
近幾年,從孫樓村走出了不少的大學生,他們成了村子的驕傲,也成了村子茶餘飯後的談資。村子的人是純樸的,他們的願望也是很純樸的,就是想讓孩子好好讀書,然後考個好些的學校,找個好些的工作,過上比他們好些的生活。他們期待著……就為這個盼頭,他們努力,哪怕再苦再累!

村名來源

村子在起源上並沒有正史可查,居說是在很早很早的時候,村中有一姓孫的大戶人家,這家人蓋有樓房。後來隨著人口的聚集,這個村子就由此孫家樓房而得名----孫樓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