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乘寺又稱大佛寺,位於齊齊哈爾市鐵鋒區木海街與民航路交叉口、西滿革命烈士陵園南側。建於1943年,占地面積3.1萬平方米。坐北朝南,有前後兩座大殿。寺內外古木參天,環境優雅,雖近代所建,因採用傳統的古建築形式而獨具一格,是黑龍江省現存規模最大的琉璃瓦建築之一,為省內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稱大佛寺,位於齊齊哈爾市大乘路1號,火車站南約2.5公里。為黑龍江五教道德院院長孔玉書所建,是天台宗四十四嗣如法禪師住錫的道場,因此大乘寺被稱為北方天台宗祖庭。後因戰亂,而被迫停辦佛事,進而被徵用。1990年重建。大乘寺坐北朝南,由山門、配殿、正殿、前殿、後殿組成,院牆按八卦建造,廟宇採用斗拱式建築,玻璃瓦覆蓋,院牆呈八邊形結構,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各邊有一座配殿,共7座配殿,每座配殿距離大殿恰好88米,而且均面向大殿。配殿為抖拱式建築,屋頂由彩色琉璃瓦鋪成,均高4米,寬3.3米。長8.3米,各5間。7座配殿與山門組合,成八卦形排列,配殿與山門之間由塗紅磚牆連線。
距山門26.3米的中軸線上,是天王殿(前殿)。高、寬均4.6米,長12米,各5間,中三間連貫為一。供奉彌勒佛祖,坐北面南,高4米,下首左為阿彌陀佛,右為燃燈佛。東單間供奉觀世音菩薩,西單間供奉地藏王菩薩。距天王殿18.3米的中軸線上是大雄寶殿(正殿),是大乘寺的主體建築,高4.8米,寬8.3米長12米,各五間。大雄寶殿屋脊中央的麒麟背馱一座玲瓏寶塔經幌,排檐下為各種珍奇動物的彩色木雕。正殿中間供奉釋迦牟尼佛,左首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隔扉後為坐南面北的觀世音菩薩。東單間供奉太上老君,西單間供奉孔聖人。距大雄寶殿18.3米的中軸線上是藏經樓(後殿),兩層,每層高4米,各五5間。樓下中室供誦經用。距藏經樓18.3米的中軸線上是北配殿。新辟有500羅漢堂和全市最高觀世音(高8米)供奉殿。
山門西側是鐘樓和鼓樓,二層閣樓上分別懸著直徑1.8米的大鼓和5000公斤的大鐘,鐘上刻著一整部《金剛經》。山門殿和大雄寶殿中間,是天王殿,天王殿前,有一尊漢白玉露天觀音像,高7米多,手拿楊枝和淨瓶,端莊慈祥。大雄寶殿後面有藏以樓及閉關樓。市佛教協會設在西配殿內。
寺院雖為近代所造,但因採用傳統的古建築形式而獨具一格。牆內外古樹參於,綠草如茵,環境幽雅,已辟遊覽區。
歷史沿革
大乘寺屬十方叢林規模,在黑龍江省內與哈爾濱市極樂寺齊名。籌建於民國,落成於偽滿。前後歷時十四年之久。系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嗣虛大師倡建於一九二九年;黑龍江省五教道德院孔毓書投資和集資,於一九三九年正式動工;一九四三年竣工並開光,禮請天台宗如光法師為開山住持,是故為天台宗叢林。當時,香火旺盛、道風淳正,常住僧眾曾達到一百五十多人。一九四四年,滿洲國政府把大乘寺列為全國重點寺院,滿洲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還贈送給大乘寺唐朝《華嚴經》一套(現存市圖書館古籍部)。一九四五年,齊齊哈爾解放前昔,為防止佛像遭到破壞,大乘寺僧眾趁著月色含淚把佛像偷偷的掩埋起來,然後悄悄奔赴四方。「文化大革命」過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市政府派人經過多方尋找,於一九八三年,在當初參與埋藏佛像的原大乘寺監院園智法師的指導下,市委統戰部和民宗委組織人力,很快挖出了當初掩埋的全部漢白玉石雕佛像,總計三十九件,終於使埋藏了三十八年的聖像重見天日。
一九八○年,大乘寺被市政府列為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一九八七年大乘寺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一九九○年十月二十九日,受黑龍江省佛教協會派遣和齊齊哈爾市政府及齊嫩地區居士的邀請,九十三歲高齡的東北妙修法師駐錫大乘寺。開始大乘寺的正式維修工程。一九九五年農曆五月二十八日,大乘寺舉行大雄寶殿開光暨妙修和尚升座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