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白線蚓

多囊白線蚓

多囊白線蚓是蚯蚓的一個品種,顫蚓目、線蚓科、白線蚓屬,屬於白線蚓屬的一個物種,體型不大,在我國的吉林地區有分布。體長5.0-7.8mm(正模標本:5.8mm)。37-55節(正模標本:38節)。皮膚腺細胞豐富,橫向排列,每節3-4列。

基本信息

概述

目名:顫蚓目 (Tubificida )
科名: 線蚓科 (Enchytraediae ) ()
屬名:白線蚓屬 (Fridericia Michaelsen, 1889 )
種名: 多囊白線蚓 (Fridericia paraunisetosa Xie, Liang et Wang, 2000 )
分布描述: 吉林棲息於闊葉混合林,以紅松為優勢種類的棕壤中。
主要鑑別特徵: 體長5.0-7.8mm(正模標本:5.8mm)。37-55節(正模標本:38節)。皮膚腺細胞豐富,橫向排列,每節3-4列。頭孔位於0-1節間。背孔始於ⅩⅢ節,非常小。側剛毛缺失。腹剛毛始於Ⅱ節,通體每束1條。剛毛彎曲,具有輕微的內鉤(圖XX. A),長50-55µm,寬4-5µm。受精囊孔成對,位於4/5節間。環帶位於Ⅻ-ⅩⅢ節,腺細胞分布不規則且背腹稀少。雄孔位於Ⅻ節中部;雌孔位於12/13節間,不明顯。肛門位於末端。腦呈梯形(圖Ⅱ-16e),前端嚴重凹陷,後端稍微平截,常120-125µm,最寬處100-105µm。初級隔膜腺3對,位於Ⅵ-Ⅳ節,腹部均具耳垂狀突起,前部2對背葉相連。無次生隔膜腺。消化腎管1對(圖Ⅱ-16b),粗壯、不分支,始於咽腹側面,終結於Ⅳ節。消化道逐漸膨脹。乳糜細胞分布於Ⅺ-ⅩⅤ節(正模標本:Ⅻ-ⅩⅣ節)。黃細胞稀少,始於Ⅶ節。背血管始於ⅩⅤ-ⅩⅦ節。腎管始於6/7節間前,環帶前具有5對。腎管隔膜前部分大,隔膜後部分長形,長大約為隔膜前部分的3-4倍;輸出管始於腎管前半部分腹中部,(圖Ⅱ-16c, d)。體腔中具有少許游離剛毛。體腔球具有規則的輪廓。有核體腔球卵圓形至圓形,具均勻分布的顆粒,直徑30-35µm;無核體腔球,紡錘狀,大約長20µm,最寬處6-8µm(圖Ⅱ-16f)。貯精囊單一,背生,無圓形突出部,占據Ⅹ-Ⅺ節。精漏鬥成對,圓柱狀,局限於Ⅻ節,長120-133µm,寬89-95µm,具有明顯的領部(大約寬58µm)(圖Ⅱ-16h)。輸精管局限於Ⅻ節,不規則卷區。陰莖球1對,半球狀,長93-101µm,寬62-70µm,高43-50µm。無卵囊。每次出現1-2個成熟卵。受精囊位於Ⅴ節,內囊管分別與食管相連(圖Ⅱ-16g)。囊腔圓錐狀,長120-150µm,寬70-100µm,每個具6-8個固著盲囊。盲囊規格可變,最大的直徑大約31µm。精子散布於盲囊內腔中。外囊管長350-360µm,大約寬23µm,外側孔無附屬腺體。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