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依布

傳說這是在上千年以前,由一個部落頭人發明的遊戲。 棋盤畫好後,他用刀削了幾節小木棍做“塔斯”(棋子)。 他們的棋盤製作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一般多用山羊脊背的皮繪製。

傳說這是在上千年以前,由一個部落頭人發明的遊戲。一天這個頭人閒得無聊,他就找來一個奴隸為自己解悶,他在地上隨便畫了幾條線,在各自一邊畫出“比”的位置。“比”是大部落“塔依甫”的頭人。棋盤畫好後,他用刀削了幾節小木棍做“塔斯”(棋子)。並統稱這些“塔斯”為奴隸。然後就讓那個奴隸與他交戰,鼓勵奴隸將棋子走到“比”的位置,說只要走到那個位置,奴隸的身份就可以改變。奴隸信以為真地絞盡腦汁地往前進,他則毫不留情地攔截和吃掉奴隸的棋子,結果那個奴隸最終也沒有走到“頭人”的位置。所以直到今天,“塔斯”仍然被統稱作奴隸。
依布在草原上流傳開來以後,又創造了較為正規的棋具,並且逐漸形成了約定俗成的遊戲規則。最初是用木頭來做棋子,大小約為2厘米左右,為兩種不同形狀,一方立面為“A”形,另一方立面為“M”形。因為哈薩克是遊牧民族,天生對羊只的各部位了如指掌,因此有聰明人在吃完羊蹄後,發現羊趾骨關節造形美觀,最適合做“塔斯”,便用刀將它一破為二,刮盡結合部的骨骺,將稜角磨平,形成上端圓狐,下端平整、大約2厘米左右的棋子。接著又用染羊毛做花氈的顏料,在鍋里經過煮染成紅黑兩色,一副美觀的骨質塔斯就算完成了。(如果是在野外臨時起意,也可以用石子、草棍等物替代)。
多依布塔合達(棋盤)起初是用木炭條畫在桌面上,隨著這個遊戲在各部落中的傳播,較量的機會也多了起來,因此出現了一些博弈高手。他們的棋盤製作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一般多用山羊脊背的皮繪製。博弈高手則用小馬駒背部和頸部的皮繪製。因為皮革棋盤柔軟堅韌,經久耐用,攜帶方便,適合頻繁地摺疊。(其它簡易棋盤也可在紙上和桌面上繪製。)棋盤為長方形,由7條和6條斜線相交,有7條線的稱長房,6條線的稱雙房,形成了32個交叉點(或者32個菱格),每個交叉點則是棋子的落腳點。
紅黑雙方各有“塔斯” 12枚,先是布在靠自己一邊的3行12個點上,中間空著的8個點為交戰空間。對局時,如果長幼有差,那就請長者先行一步。其他人一般是經過抽籤或者協商確定先後之後,便開始舉步向對方進攻。棋子每次只能移動一格,而且只準前進不得後退。如遇對方一子擋道,而其後又有空白點,即可在跨越之後將其吃掉。跨越幾個即吃掉幾個,直至攻占對方底邊的“比”位。
攻占“比”位之後,該棋子則由奴隸變得神通廣大,它可以在直線上任意馳騁,不拘一格追殺對方,或者將對方逼迫得無路可走。雙方經過鬥智鬥勇,一方被吃的不剩一個塔斯,或者逼得對方無路可走,則宣告獲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