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舍

外舍

(一)位置與面積:外舍管理區位於縣城東北部,距離縣城5公里,東經119°38′,北緯28°00′。 外舍管理區是離縣城最近的區域,交通方便。 外舍工業小區,坐落外舍管理區王金洋村,規劃用地449畝,第一期徵用地250畝。

外舍,1958年9月成立外舍人民公社,1979改為外舍管理委員會,1984年改為外舍鄉人民政府,1992年白岸鄉並4入外舍鄉人民政府,2006年因為灘坑電站建設,又該為現在的外舍管理區
一、外舍管理區概況
 (一)位置與面積:外舍管理區位於縣城東北部,距離縣城5公里,東經119°38′,北緯28°00′。轄境東連渤海鎮,西北與雲和縣安溪、雲壇兩鄉接壤,西與鶴溪鎮、大均鄉為鄰。位於景寧縣交通網路一縱一橫的交叉口,交通、通訊極為便利。於2007年9月因灘坑電站建設所需,由原外舍鄉和原金鐘鄉合併為外舍管理區,管理區轄188平方公里。
(二)氣候、水文:境內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陽光充足,春季早暖,依山傍水,故夏、秋季涼爽怡人。全年平均氣溫17.5℃,最高氣溫在7月,平均27℃,最低氣溫在1月,平均5℃。年降水量1708毫米,降水日數160天,年日照時數1800小時,年無霜期270天。境內水系甌江支流貫穿全境直流灘坑電站水庫。
(三)自然資源:地勢分別由東南和西北向中軸峽谷地帶傾斜。地處洞宮山脈地區,甌江支流溪流兩測沿溪地勢稍平,四周山高谷深,最高峰馱源頂海拔1173米,梅山、鐵沙峰等山峰遞次之。山口泗洲坳為景寧、雲和兩縣之間的要隘。管理區林業用地251794畝,占總面積的85.5%;耕地8739.5畝,占總面積的3.1%。
(四)行政村和人口分布:管理區轄金鐘、綠草、嶺根、楊山、徐山、潘坑、陶州、小粗、包山、大吳山、外舍、王金洋、崗石、嶺北、坑山後、金村、嵐頭、西匯、白岸、石龍、新華、大常、匯田、23個村民委員會,157個自然村,177個村民小組,有2762戶10253人。
二、經濟發展狀況
外舍管理區是離縣城最近的區域,交通方便。甌江支流小溪穿境而過,也是省重點工程灘坑電站庫區之庫尾。冬暖夏涼,由於交通、氣候、地理各方向的條件優越,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主要經濟作物有:枇杷、楊梅、美國黑李、西瓜、花生、柑桔、翠冠梨、蜜桃、茶葉、香菇、油茶籽、竹筍等。外舍枇杷2001年被授予中國浙江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獎。2007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137.8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009元。
(一)農業:管理區23個行政村均以種植糧食為基礎。近幾年來,在上級科技部門的指導下,農民大興科學種植,進行了農田改造、興修水利、品種改良、調整農業結構、進行各種農作物科學套種,已形成了一支以種植香菇、黑木耳、西瓜、花生、甘蔗等作物為主的產業鏈,各種農作物的產量逐年呈上升趨勢。2007年,全鄉糧食種植9344畝,總產量2432.6噸;全鄉種植蔬菜瓜類、花卉等經濟作物4000餘畝,茶葉1228畝,水乾果3032畝;飼養生豬3359頭、牛702頭、山羊843頭、雞9012隻,鴨7054羽,人均收入3009元。
(二)林業:管理區林業用地232120畝,占總面積的85.5%,其中有山林215320畝,木材蓄積327014m3,森林覆蓋率達84.9%,毛竹21795畝,占總面積8%,現有國家級生態公益林86400畝,占山林面積31.8%。
(三)工業:到 2007年底,整個管理區有各類企業3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4.7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4.14億元,投入技改資金1萬餘元,其中引進縣外資金投資閥門企業5家,軸承廠1 家,採石場1家,投資到位資金2000萬元。外舍工業小區,坐落外舍管理區王金洋村,規劃用地449畝,第一期徵用地250畝。實現工業產值1.27萬元,上交稅收0.07萬元,安排就業300多人。第二期徵用地200畝,上交稅收795萬元。
(四)第三產業:管理區盛產枇杷、楊梅、香菇、板栗、竹筍等諸多農副產品,一年四季幾乎都有產品上市。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各種商販也不斷增多,這使農用三輪車和中巴車的運輸形成了較大規模。外舍管理區的6處沙場,2006年采沙收入達500萬元,縣內建築行業的沙石基本由此提供,這是外舍管理區運輸業的重頭,年流通金額達200萬元。
(五)特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後,水乾果成了主導產業,現有水乾果3032畝,其中枇杷和楊梅是主要特產,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枇杷,占了水乾果總面積30%,2001年,外舍枇杷被授予中國浙江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