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講述一種人]

外地人[講述一種人]
外地人[講述一種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外地人、外來人,相對於“本地人”的稱呼,籠統而言屬於概念模糊的中文詞語,屬於按照中國國家省份地域對人群模糊性歸類,可以指本人非本省出生、本人先輩非本省出生、本人成長或長期居住非本省等條件來歸類,依照自身和周圍人的主觀願望而定,屬於人際關係的範疇。

基本信息

名稱介紹

由於城市的流動人口非常多,因此外地人一詞較多出現在城市人口中。外地人又因為當地的政策,有時成為區別身份地位及福利待遇的代名詞。一般來說,經常說著“外地人”的地方都或多或少地帶有地方主義,而且這些地方通常是經濟比較發達,人口素質高,因此本地人與外地人形成鮮明對比 。

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本省人對於來自其他省份的人的都可稱為外省人,而在台灣稱呼“外省人”比在中國大陸更普遍,而且帶有政治及排斥的含義。

稱呼使用情況

廣東、廣西與香港

過去在廣東的部分粵語區(如廣州),本地居民對廣東以外的大陸人的稱呼是“ 外江佬”或者“北方人”。雖然在本地居民看來這是一種中立的稱呼,但廣東的外省移民並不都歡迎這個稱呼, 外地人 。而 鄉下佬山佬、北佬、北妹則是稱未見過大場面的土包,隨著廣東城市化,這些詞是專指外省“民工”。

除此之外, 本地居民(常見於粵語區)對外省人還有“ 撈松”等稱謂。據說是因為解放軍南下廣東時以山東等地兵源為主,大兵們與當地人打招呼喜歡以國語“ 老兄”來稱謂。聽不懂國語的廣東人後來就都稱外省人為“撈松”。而在香港,有關“撈松”所指的卻是因為逃避國共內戰戰火而南下香港的上海人及北方人,但很快廣州話已成為香港的通用語,其他方言已經絕少於公共場合出現,所以香港的“撈松”稱呼從上海人轉而稱呼北方人。不過無論在哪裡,“撈松”這稱呼都帶有歧視的色彩。現時稱“ 撈佬”、“ 撈頭”的較多。而廣西東南部的粵語區,由於和廣東交流密切,也逐漸用“ 撈松”、“ 撈佬”等詞語來指代非粵語區的外地人。

據香港人口普查,能操國語、吳語、福建話等為主要語言的非廣東人只占全部人口不足10%, 但無法分類其餘的88%有多少是原本操外語而學懂廣東話, 又或者有多少是已同化的外地人第二代。取而代之是對新移民與香港人的二分法。

上海及江南地區

上海非省,本屬江蘇省,因此直接稱外省人為“外地人”。“ 鄉下人”略帶貶義,用來形容某人(這個人可以是上海人,也可以是外地人)不懂某情形下的默認行為處事的方法。這本身沒有地域歧視的含義。如果在上海的舉止冒失、奇怪,引起別人的不滿,可能會被人用上海話說“ 鄉下人”來形容。

江浙滬一帶的人稱蘇皖兩省長江以北操江淮官話(當地稱“蘇北話”或“江北話”)的人為“ 江北人”。江北地區生活比較貧窮,以前從江北到上海尋生計的人,相比於從江南地區到上海尋生計的人說,往往從事比較低下的工作甚至違法之事,所以很多江南人看不起江北人,甚至出生、成長在上海的江北人後代(父母均為江北人的稱“全鋼(江)”,一方為江北人的稱“半鋼(江)”)。隨著時代的進步,上海的江北後裔已經和其他族群融合,因此這種籍貫的歧視已經越來越小。

四川

下江人”是四川人對川外長江下游一帶外省人的稱呼,是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包括原屬江蘇的上海)乃至浙江、福建各省人的統稱。此辭彙實際存在時間相當久遠,早在明代以前即已被國人廣泛使用和接受。明代馮夢龍作品《警世通言》第39卷福祿壽三星度世,其中有“這船無人偷我的。多時捕魚不曾失了船,今日卻不見了這船!不是下江人偷去,還是上江人偷我的。”,“看那江對岸,萬籟無聲;下江一帶,又無甚船隻。”。由此可見下江與上江僅僅是一個地理範疇而已。本身並無任何貶義或褒義成分。

下江人不見得都指長江下游的外省人,例如昔日西康省較四川省更為上游,仍稱為下江人。

廣廣”也是四川盆地人對外省人的一種稱呼,本意指湖廣(湖南、湖北)、兩廣(廣東、廣西)這兩廣地區的外省人,延伸意思則是所有外省人、陌生人,為中性詞。日常用語中有“麻廣廣”、“嚯廣廣”的說法,意指欺負、騙不懂的人(帶有開玩笑的意味)。

與此相對,四川周邊滇黔兩省及漢語北方官話區各省,對四川人亦貶稱為“川耗子”或“川老鼠”。(因為以前四川的縴夫拉船時常常要喊“號子”,“號子”和“耗子”同音,故產生了“川耗子”的貶稱。四川的簡稱“川”或“蜀”中的“蜀”與“鼠”同音,故產生了“川老鼠”的貶稱。)

台灣

台灣本地原住民對中國內戰後從大陸遷台的人稱為“外省人”。此稱呼普遍帶有政治意味,使用範圍不限城市,在台灣南部鄉村使用亦非常普遍。現時日常交談中,除政治上會以外省人抹黑外,一般人已經較少講外省人、本省人,通常叫台灣人,但同時亦造成金馬地區(福建省)人的不滿。

其他

由於外地人一般都是到其他經濟相對較發達地區打工謀生的,由於這些人本身受教育程度低,生存技能差,造成這些人某些文明素質偏低,並且無法找到合適和體面的工作,只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等低技術含量工種,更有一部分人從事灰色地帶的工作(如性工作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加上地域性文化的差異,因此外地人常常受到本地人的排斥和蔑視。

另外由於中國戶籍制度的限制,外地人(尤其以農民工最具代表性)很難在城市落戶生根,不能享受和本地人(城市居民)相同的社會福利(如醫療和教育等),更加造成了某種對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