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建築藝術

外國建築藝術

1、古代埃及建築 5、古代羅馬建築 2、羅馬式建築

圖書信息

作 者:張榮生 著
出 版 社:山東美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1-6-1
版 次:1
頁 數:124
印刷時間:2001-6-1
開 本:大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33014919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人類的建築史應從原始社會講起,原始部族最古老的居住形式就是人類建築的起源。他們根據當時的自然環境,即氣候和地理條件而選擇自己的住所。各種原始部族的住所,便可稱為原始的建築形式,如洞穴、風籬、“蜂房”、“梯皮”(圓錐形帳篷)、粘土房屋、草頂房屋、崖屋、“大房子”等,但是這種原始建築極其簡陋,從環境、從建築或從藝術角度來講,對整個人類的建築發展都影響不大,因此本書省略了這部分內容。
本書從奴隸制社會建築開始介紹,並主要從建築環境和建築藝術的角度來評述,對建築材料很少講解,而著重對建築的形式、風格、流派進行分析,並重點介紹20世紀西方現代建築與環境的關係。在奴隸制社會,貴族和帝王統治著物質世界,僧侶和教會統治著精神世界,他們互相勾結,形成了剝削階級的政權和神權。因此,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被迫用在宮殿、廟宇、府邸、教堂或陵墓上,他們根據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建築風格,為人類留下了光輝燦爛的建築遺產。

目錄

一、奴隸制社會建築
1、古代埃及建築
2、兩河流域建築
3、愛琴海文化建築
4、古代希臘建築
5、古代羅馬建築
二、中世紀建築
1、早期基督教建築
2、羅馬式建築
3、哥德式建築
4、拜占庭建築
三、文藝復興建築
四、巴洛克式建築
五、羅可可式建築
六、伊斯蘭教建築
七、各國地方風格建築
八、現代主義建築
九、新藝術運動建築
十、格拉斯哥學派建築
十一、芝加哥學派建築
十二、有機建築
十三、國際風格建築
十四、後現代主義建築

部分章節

一、奴隸制社會建築
奴隸制時代,埃及、西亞、古希臘和羅馬的建築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並留下了光輝的遺蹟,但因它們的社會結構、國家制度和思想文化不同,建築的環境、形式、風格各異,其中古希臘羅馬的建築最為出色,影響了以後的歐洲建築藝術的發展,被後人稱為古典建築。
建築物還有指示位置與方向的功能,與自然環境有密切的關係。人們相見經常問道:“你來自何處?往何處去?”最好的回答是指出山、河、湖、海之方位,或者說明岩石、樹木、洞窟之目標。這都屬於自然環境。人造環境則為巨石柱、石墓、立石、房屋、道路等。生與死,均與性器相結合,成為人們禮拜的對象,在擁有巨石文化之地,男性性器形象的石柱比比皆是。
對柱子的崇拜和憧憬,自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至印度,處處可見,並且加以各種裝飾。
阿育王柱是用石頭與鐵造成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影響甚廣。
阿拉斯加人為求祖先神靈賜佑,將祖先形象刻在石柱上,以此為圖騰。
印第安人把動物形象刻在柱子上,作為自己的祖先來崇拜,廣泛套用圖騰柱。
澳洲人為保護死者,將石柱豎立在墳場周圍。 
日本伊勢神宮的神體即是柱子,故日本人特別重視民房的頂樑柱。
無論何處,為了紀念某人某事,必定要打造石碑,安立在台座上,頂頭加以裝飾,並刻上名字或事跡。此種紀念性建築的進一步發展便是尖塔、廟宇、陵墓、凱旋門了。
人們的視線,莫不注視於物體的美,從而再向愛情發展。相反,也無不由於醜陋而感到恐怖。因此仔細分析,人們所感覺的美或醜,或許並不在乾物體本身,而是由於感受者的內心深處所引起的反應,古代藝術的怪誕美、獰厲美也是由於古代人的內心感受所創造出來的。人類對物體也有一種共同的感受,如圓形物體令人感覺易於親近,尖形物體使人感到不安,方形物體使人感覺端正等。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人們積累經驗,並把這種對物體的感受,運用到人造環境中去,運用到建築的造型上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