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晉寧縣夕陽鄉,是雲南省昆明市的“恐龍之鄉”。1987年,在總面積僅有156.51平方公里的夕陽鄉,出土了13具恐龍化石。其中一具新種類恐龍化石被命名為“中國雙嵴龍”。夕陽鄉的恐龍的足跡有600多處。主宰侏羅紀時代的古生物群,在這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分布
“雲南的恐龍化石較為豐富,且開發比較早,在曲靖、玉溪、保山和昆明等地都有分布。”我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恐龍研究者董枝明介紹,雲南是我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且雲南的恐龍化石空間分布廣,時間跨度長。
在化石被發掘出來之前,夕陽鄉的村民們就已經在遍布山川的石頭上,發現不少像雞爪那樣三趾形或四趾形的足跡。“起先有人說那是專治水患,神通廣大的金雞腳印,也有人認為那是仙人腳印。”夕陽鄉的百姓說。
聲音
1987年,從昆明來的專家在夕陽鄉發掘出一具恐龍化石,有“寶貝”的訊息在當地百姓中迅速傳播開來。“如果這是化石么,我們家那邊也有……”在當地人的指引下,不斷有考古專家專程前來調查。
昆明市博物館研究員胡紹錦介紹,目前,夕陽鄉已出土包括3具較完整骨架在內的13條恐龍。其中一條出土於木杵榔村的青龍山,極其完整,是恐龍化石的新品種,被命名為“中國雙嵴龍”。它有個碩大的腦袋,頭頂上生有兩塊雞冠狀的骨嵴,滿口利齒,身長約5.3米。稀奇的是,它的胃部還發現了幾塊未被消化的龜類趾骨化石。
胡紹錦說,這種恐龍用雙足奔走,行動敏捷,屬典型的侏羅紀早期肉食恐龍,而且此種恐龍之前僅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發現過。這具骨架化石對研究恐龍的起源及演化和大陸板塊漂移有著重大的科學意義。
有趣的是,“中國雙嵴龍”出土時,專家們發現它仰著頭,翹著尾巴,兩後肢直蹬,似乎正在垂死掙扎。經過發掘,發現了更令人激動的東西――這裡竟然還有一具恐龍化石!“中國雙嵴龍”正咬著另一條原蜥腳類“雲南龍”的尾巴。這種姿態表明,它們之間可能進行過一場決鬥,最後同歸於盡。
1987年12月10日,晉寧縣夕陽鄉,包括大夕陽、小夕陽、小河壩、木杵榔、木�、保全、新山、丫租、魯祖等地,被確定為昆明市級古生物化石保護區。寫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就設立在夕陽鄉入口處。目前,夕陽鄉挖掘出來的較為完整的恐龍化石几乎都被運往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