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鎮清真寺

夏鎮清真寺,建於清乾隆年間,位於今縣招待所東牆,占地5畝4分。

簡介

微山縣夏鎮清真寺建於清乾隆年間,位於今縣招待所東牆,占地5畝4分。坐西朝東。建有大殿3間,北講堂3間,東廂房3間,水房1間,廚房1間,水井1眼,清乾隆建寺石碑1塊。該寺採用我國傳統磚木結構和阿拉伯裝飾相結合的建築形式。3間大殿為宮殿式建築,青色瓦房,四檐正出,上面飾圖象,大殿拱門成排,門面彩繪,牆壁書有“清真言”和《古蘭經》選段。院內奇花異草,松柏成行,寬敞清靜,大門匾額上書“清真寺”。解放前,被國民黨36師1個連占用。1947年8月寺院遭到破壞,1座200多年的古建築變成廢墟,穆斯林民眾只好租賃民房過宗教生活。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宗教活動恢復正常。1987年7月,縣委、縣政府為落實宗教房產政策,撥款100萬、捐資10萬元重新修建。現建清真寺,位於夏鎮北郊,王莊村東。座北朝南,占地1畝3分。新建清真寺雄偉大方,一進大門,有門樓1間,高8米,正中門楣上書正楷“清真寺”3個金光大字。門樓兩側,建有罩子房1間,廚具房1間,拱形穹欞。紅漆大木門高4米,上鑄大銅釘銅鈴。大門兩側,一對石獅子分左右,走進大門,迎客松1棵高12米以上,枝繁葉茂,遮蔽整個前門。迎客松後是北講堂屋5間,起脊出廊,門前立方柱兩根,上書《清真言》選段,再返向西,便走進禮拜大殿,門前圓形花壇,花壇後便是大殿的主體建築,殿門面有2根圓形柱子,上書《聖訓》片段。大殿頂上高聳一塔式四角亭。是為望月亭。大殿內房頂、殿周內牆,均書有《古蘭經》選段,水刷石地板上鋪著地氈,墊席之類,可容200人排班聚禮,大殿西牆正中,有磚雕凹壁呈拱型門洞狀,內雕花卉經文,大殿的南北兩面有磚砌拱型穹口。在大殿北面,是水房2間,可同時容10個穆斯林沐浴,另有東廂房3間,時為過節日之用。院內枝條扶疏,花壇香花錦簇,數百隻“聖鴿”翔於此,銜草建巢,整個平面布局非常合理,古樸典雅,寧靜肅穆。是穆斯林民眾禮拜的理想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