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口鎮

壺口鎮

壺口鎮,山西臨汾吉縣轄鎮,位於吉縣城西37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0′—110°43′,北緯36°10′—36°19′30″。 。西與陝西省宜川縣壺口鄉隔河相望。壺口鎮位於黃河中游,是由境內有世界第一大黃色瀑布——壺口瀑布而得名。蘋果是壺口鎮主導產業之一,全鎮共有果園9650畝,年產量600餘萬斤,產值800餘萬元。 2013年壺口鎮地區農業總產量3.7萬噸,產值11385萬元。鎮域面積113.75平方公里(2013年),耕地面積25000餘畝(2013年),轄留村、存心、中市、南垣、陳家嶺、南村坡6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4873人(2013年)。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壺口鎮古時一直屬吉縣區,吉縣在商祖乙時屬耿地。

西周稱翟城,城址在今文城鄉一帶。

春秋時為晉之屈邑,又稱北屈,城址在今縣城東北10公里麥城村。

戰國時屬魏之屈邑。

秦朝時稱為河東郡北屈縣。

西漢時仍沿用秦時舊稱。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北屈稱朕北。

東漢時復置北屈縣,隸河東郡。

三國時期屬魏,稱平陽郡北屈縣。

五代十國時為河東道慈州治,轄3縣。

北宋時為河東路慈州下團練,轄吉鄉、文城、鄉寧3縣。

金天德三年(1151年),廢慈州稱耿州,置文城郡軍。

明昌元年(1190年),改耿州稱吉州,轄吉鄉、鄉寧2縣。

元大德九年(1305年),改平陽路為晉寧路,吉州隸之。

明朝期間為山西布政司平陽府吉州,轄鄉寧1縣。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隸州,轄蒲縣、鄉寧2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劃鄉寧縣為平陽府,降吉州為散州。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稱吉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吉縣解放,隸屬晉綏呂梁十專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劃歸西北區晉南專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劃歸晉綏晉南專區。

1949年10月,劃歸山西晉南專區。

自1958年開始,開始分屬壺口公社、郭下公社。

1961年,由郭下公社析設高柏公社。

1984年,改為壺口鄉、高柏鄉。

2011年,撤銷高柏鄉、壺口鄉合併設立壺口鎮。

行政區劃

壺口鎮轄留村、存心、中市、南垣、陳家嶺、南村坡6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 包括桑蘭村、秀西村、曹家莊村、高柏村、史家莊村、月寸村、驃騎村、西莊村、寧院村、熟畔村、佛莊村、嶺玉村、羊家莊村、郭下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壺口鎮位於山西吉縣縣城西37公里,總面積為113.75平方公里(2013年)。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0′—110°43′,北緯36°10′—36°19′30″。

地形地貌

吉縣壺口鎮三面環山,一面濱水,東高西低,海拔從1820米的高天山至450米的黃河畔,高差大。境內有海拔1576米~1820米,長8~18公里的五座大山橫穿東部和中部,縣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形複雜,可分為基岩山區、黃土丘陵區、殘垣溝壑區等幾種地貌。

氣候

壺口鎮境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時數2538小時,大於10℃的有效積溫3361.5℃。無霜期年平均172天,年均氣溫10.2℃,年均日較差11.5℃,年均降水522.8毫米。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十年九春旱;夏季氣溫涼爽宜人,降雨集中;秋季多連陰雨,冬季寒冷乾燥。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壺口鎮已探明煤儲量10億多噸,分布面積23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於壺口鎮與鄉寧一帶。

動物資源

截至2010年,壺口境內的陸棲動物有50餘種。其中鳥類25種,哺乳類11種,爬行類5種,兩棲類2種,大型動物有狼、豹、野豬、野羊等。

植物資源

吉縣壺口鎮地區的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截至2010年,有木本植物194種,49科;有草本植物180種,44科;有中草藥141種。吉縣的樹種以油松、落葉松、刺槐、黃柏、楊樹為主。經濟林以木本糧油為主,有蘋果、核桃、紅棗等。

人口

2008年1月4日(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壺口鎮總人口有2380人,其中男1224人, 女1156人。家庭戶戶數680戶,家庭戶總人口(總)2380人,家庭戶男1224人,家庭戶女1156人。其中0-14歲(總)77人,10-14歲男386人,0-14歲女385人;15-64歲(總)1504人,15-64歲男784人,15-64歲女720人;65歲及以上(總)105人,65歲及以上男54人,65歲及以上女51人;戶口本地住在本地共2232人。全鎮以漢族為主體民族。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壺口鎮地區農業總產量3.7萬噸,產值11385萬元。2013年人均純收入6950元。 工業增加值8137萬元,比2012年增長12.5%。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579萬元,比2012年下降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377萬元,比2012年增長13.3%。

第一產業

截至2013年12月,壺口鎮完成果樹間伐420畝,深翻改土施肥413畝,大改形452畝,塗白14500畝,清園14500畝,秋施基肥14500畝。全鎮共有果園9650畝,年產量600餘萬斤,產值800餘萬元。

第二產業

截至2013年12月,壺口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稅2352萬元,比2012年下降41%。實現利潤1246萬元,比2012年下降52%。建築業增加值9794萬元,比2012年增長2.4%。

第三產業

截至2013年12月,壺口鎮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068萬元,比2012年增長1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308萬元,比2012年增長11.2%;批發零售業4200萬元,比2012年增長9.4%,住宿餐飲業1177萬元,比2012年增長29.8%。外貿出口29萬美元。接待國內外旅遊者30.6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8%。門票收入2215萬元,比2012年增長4%。實現社會綜合效益1.3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4年,壺口鎮有共有5所國小,每所國小約有教工5-10名。若干幼稚園。

醫療衛生

截至2014年,壺口鎮共有國有鎮衛生院一所以及吉縣壺口管理局中心衛生院一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中市村。

社會保障

截至2013年,壺口鎮新建保障性住房320套,其中公租房144套、限價商品房176套。轄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8673人,其中,企業3187人,機關事業5486人;足額發放養老金7318萬元。參加失業保險人數4521人,發放失業保險金52.3萬元。參加工傷保險人數6300人,發放工傷補助163萬元。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5297人,發放醫療費1451萬元。參加生育保險5310人,發放生育津貼20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84728人,參合率99.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累計補償支出2060萬元,累計受益113008人次。

交通

截至2014年,壺口鎮有309國道沿黃扶貧旅遊路穿壺口鎮全境而過 ,國道209線和309線交叉相匯,臨吉高速和即將建設的吉河高速相連貫通二東西可以溝通秦晉、連線南北,南北可以縱深呂梁。

歷史文化

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

《尚書·禹貢篇》中關於大禹治水的記載是“壺口”第一次在歷史文獻中出現。春秋時期,壺口是晉國與少數民族狄人的分界線,又是秦晉兩國的分疆處,晉惠公持政前後,晉國與狄人在這一帶先後爆發多次戰爭。

公元534年,北魏王朝以黃河為界分裂為東魏和西魏,雙方從此展開了以吞併對方為目的的頻繁的大規模戰爭,壺口一線成為雙方的主戰場之一,東魏強梁宰相高歡曾親自來此勘察地形。

公元617年,唐王李淵在攻克絳郡之後,繞過隋將屈突通重兵把守的河東,西進壺口,沿岸居民每天獻船數以百計。就在唐軍主力從壺口下游的禹門口西渡黃河之前,李淵在壺口接見了應詔前來的關中綠林領袖孫華,並建立了唐軍最早的水師。

公元1217年,蒙古軍隊在國師木華黎的率領下橫掃山西,攻破金朝設立在壺口附近的軍事要塞牛心寨,堅守不屈的金朝隰吉便宜經略史楊貞在兵敗後投黃河自盡,他的夫人、兩個兒子及女兒女婿也全部殉節。

公元1643年,李自成起義軍攻占陝西全境,派遣部將由壺口飛渡而過,進而攻取平陽,殺明朝宗室三百餘人。

清朝同治年間為阻止西捻軍東進,清朝政府派遣淮軍劉字營沿壺口東岸一線,修築了北起大寧縣的平渡關,南至鄉寧縣的麻之灘,長達75公里的長城、棧道並用的防禦工事。1867年,西捻軍騎兵、步兵合騎一匹戰馬,星夜疾馳趕到壺口,適逢嚴冬,黃河封凍,十萬捻軍踏冰過河,淮軍精心構築的軍事防線在一夜之間崩潰,吉州城也於當夜陷落。張宗禹後來率領西捻軍轉戰直隸、山東,於第二年在清軍的圍殲下全軍覆滅。

抗日戰爭爆發後,半壁山西淪陷,閻錫山於1938年撤退至吉縣,在日軍的追擊下兩次西渡黃河,重返山西後,閻錫山率領第二戰區長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會移駐壺口瀑布上游六七公里處的克難坡。

1938年9月,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出隊來到壺口,寫下詩篇《黃河頌》。在1942年的安平會議中,日方在誘降閻錫山的同時,再次要求閻錫山讓出小船窩至壺口一線,由日軍駐紮。

1987年9月,黃河漂流隊探險隊員王來安乘坐由40個汽車輪胎纏結成的密封艙,順瀑布而下,揭開了人類在壺口體育探險的序幕,人稱“黃河第一漂”。

1997年6月1日,柯受良駕車飛越壺口,創下世界跨度最大的飛車世界紀錄,被稱為“世界第一飛”。

1999年6月18日,原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與夫人王治平來宜川壺口視察,題詞:"黃河壺口瀑布"。

2002年1月,壺口瀑布區域45平方千米被定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風景名勝

壺口瀑布
壺口鎮 壺口鎮
黃河流經晉陝峽谷,在吉縣壺口一帶河床突然下跌數十米,流水直瀉,形成壺口瀑布——中國僅次於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壺口一帶,兩岸蒼山夾峙,把黃河水約束在狹窄的黃河峽谷中。壺口瀑布的寬度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寬度在30米左右時,汛期可擴展到50米上下,瀑布落差在20-30米之間。
抗戰時期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舊址克難城
壺口鎮 壺口鎮
于吉縣西北30公里處,黃河中游晉陝峽谷壺口瀑布東岸垣頭,西瀕黃河,北通古賢溝,南達麻庫掌,東連南村垣,東西長約一公里,南北寬約0.5公里。閻錫山的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同志會等首腦機關於1940年至1945年曾駐紮在這裡。閻錫山以南村音近“難存”,並意欲標榜克服困難,故改名克難城,也稱為克難坡。
孟門夜月
壺口鎮 壺口鎮
孟門夜月,從秦晉交界的黃河大橋朝下望,河水衝出龍槽豁然開闊,水面漸寬處,一塊巨礁屹立河心,相傳大禹治水時,先在這裡鑿開了第一個阻擋洪水的“龍門”暗洞,就叫它孟門。那孟門巨石之上,至今赫然鐫有金明郡守所寫的“臥鎮狂流”四個一米見方的朱紅大字。
禹帽峰
壺口鎮 壺口鎮
禹帽峰在吉縣縣城西南約25公里,在壺口瀑布東岸,龍王廟後,有一座孤峰,猶如天上飄下的一頂帽子扣在壺口岸邊。這座孤峰.就是石帽山,又叫“禹帽峰”。
龍洞
壺口鎮 壺口鎮
壺口瀑布在山西吉縣方向,形成一個天然洞穴,可以直接通往壺口瀑布下方,俗稱龍洞,又名觀瀑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