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中朝軍隊互相配合,進攻平壤。李如松親率敢死隊衝鋒陷陣,與日軍展開激戰。在中朝將士的攻擊下,日軍支持不住,紛紛潰逃,中朝軍隊一舉攻克平壤,殲敵一萬多人,從根本上扭轉了戰局。日軍被迫退據釜山,朝鮮國土絕大部分被光復。
豐臣秀吉假裝與中朝議和,誘使明朝撤軍。公元1597年,他再次派兵人侵朝鮮。明神宗派兵部尚書邢玠率兵援朝。在中朝軍隊的打擊下,日軍損失慘重。1598年,豐臣秀吉病死,日軍人心渙散,倉皇撤退。中朝軍隊乘機反攻,在朝鮮南部海面攔擊日軍。在海上決戰中,朝鮮名將李舜臣親自駕船擂鼓,勇敢地殺人敵陣。年已72歲的明朝老將鄧子龍一直衝鋒在前,殺死許多日軍。中朝主將身先士卒,激勵將士奮勇拼殺,終於大獲全勝。在這次戰役中,擊沉日船900艘,全殲日軍。鄧子龍和李舜臣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在萬曆援朝戰爭中,中朝軍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為了永遠記住中國將士的功績,朝鮮人民為邢玠、鄧子龍建立了廟宇。
相關詞條
-
抗倭援朝
這場戰爭由日本前關白豐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中國萬曆年間,日本文祿、慶長年間)派兵入侵朝鮮引起。因朝鮮的宗主國是明國,是故向中國求援,明神宗應請求...
事件起源 事件經過 -
壬辰戰爭
萬曆朝鮮之役,中國稱之為“壬辰戰爭”。日本稱之為“文祿、慶長之役”,是1592至1598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年至萬曆二十六年;日本文祿元年至慶長3年)間,...
簡介 背景 經過 影響 -
壬辰衛國戰爭
壬辰衛國戰爭,南韓、北韓稱之為壬辰倭亂,第二次稱之為丁酉再亂,日本稱之為文祿之役,第二次稱之為慶長之役,或合稱為文祿慶長之役,中國稱為萬曆朝鮮之役,...
簡介 戰爭信息 戰爭背景 戰爭階段 入侵 -
朝鮮壬辰衛國戰爭
壬辰衛國戰爭,韓國、北韓稱之為壬辰倭亂,第二次稱之為丁酉再亂,日本稱之為文祿之役,第二次稱之為慶長之役,或合稱為文祿慶長之役,中國稱為朝鮮之役,亦將其...
簡介 開端與起因 第一次入侵 第二次入侵 影響 -
明抗倭援朝戰爭
萬曆韓戰(1592年—1598年),又稱萬曆朝鮮之役、萬曆援朝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慶長の役),指明朝萬曆年間中朝人民抗擊日本侵略朝鮮的戰爭。
戰役簡介 點評: -
李朝[李朝(朝鮮)]
朝鮮王朝(朝鮮語:조선왕조,1392年—1910年),又稱李氏朝鮮,簡稱李朝,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封建王朝 。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麗而建...
國號 歷史 區劃 政治 軍事 -
沈煉[明朝抗日援朝將領]
沈煉(1551年—1620年),原名宗煉,字南麓,安徽省南陵縣環溪若坑(今三里鎮呂山若坑)人,抗日援朝收復平壤的龍虎將軍。自幼聰慧,勤讀詩書。年稍長,尤...
歷史背景 人物介紹 -
功夫百科全書
、胸、腹、喉、襠等部位的抗打擊能力等。要滿足這種特殊的要求,就要有特殊...的承受力,以及內臟的抗打擊能力等,也都需要通過樁功訓練來完成。而馬步樁...,最後再進行實物排打,從而練就較強的抗打擊能力。對於練外,馬步樁...
武術篇 武術的起源與發展 武術篇 馬步 武術篇 沙袋 武術篇 打坐 武術篇 吐納 -
李如松
如松的率領下,誓師東渡參加了世界史上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戰爭。萬曆二十一年...同知。同年四月,日本權臣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並妄圖以朝鮮為跳板,征服中國...大軍直抵城下,攻其東南。倭炮矢如雨,軍少卻。如松斬先退者以徇。募死士,援鉤...
個人生平 身份考證 家族信息 一生戰績 人物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