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子
我國雲貴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稱。主要分布於山間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帶,按成因和沉積物類型可分為斷陷壩、岩溶壩、冰成壩和火山壩等,斷陷壩有河流或湖泊的沉積物,土層厚,比較平坦,可耕地面積大,水利條件好,是農業最發達的地區,滇池壩子即屬此類,滇池壩子的滇池是其中最負盛名者。它是雲貴高原最大的壩子之一,是由河流夾帶的泥沙淤積和地殼運動、湖水位下降、湖面積縮小而形成的。
壩上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雲貴高原上農業興盛、人口稠密的經濟中心。雲南省約有1100多個壩子,壩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貴州的壩子約占耕地的四分之一。
壩子的形態和成因多種多樣,大致分為:(1)盆地壩;是地殼斷裂而陷落成的山間構造盆地,最初積水成湖,後淤積成平原,有的壩子裡的低洼處還有湖泊存在。例如昆明壩子有滇池,通海壩子有杞麓湖等。有的盆地壩是石灰岩長期受流水溶解和沖蝕而成的溶蝕盆地。這種盆地面積很小,盆地內積有較厚的紅色土,如貴州省境內的貴陽、遵義、安順等壩子。(2)河谷壩:分布在河流沿岸,多呈狹長狀,一般寬約幾公里,長可達幾十公里,為局部的河谷平原。如西雙版納地區的景洪壩、勐海壩等。(3)山麓壩:位於高山的山麓,是由山麓沖積扇連結而成的山麓平原。如大理壩子,下關壩子等。
在雲南,每翻過一座大山,眼前總會出現一個綠色的壩子。雲南的壩子之多難以歷數,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壩子就有1440多個。它們雖然僅占雲南總面積的6%,但卻是雲南最美麗富饒的土地。北部高山壩子因氣候寒冷成為水草肥美的牧場外,大多數壩子則處於亞熱帶、熱帶地區,為雲南的主要農業區。由於土地肥美,氣候宜人,這些壩子很早就是人類的早期棲息地和早期農業特別是稻作農業的開發地。
雲南壩子種稻的歷史悠久。豐富的野生稻在西雙版納、思茅、臨滄、德宏、保山、紅河、元江等熱帶、亞熱帶壩子和河谷的發現,證明雲南壩區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數千年來人們的辛勤勞作,使雲南壩子成為雲南稻作農業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大多數壩子都被冠以“糧倉”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