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概況
墨爾本杯賽馬是澳大利亞最著名的賽馬,創辦於1861年,在澳大利亞被譽為“讓舉國屏息呼吸的賽事”,該比賽接受三歲或以上純種馬參加,比賽距離為3200米,是全世界兩英里賽馬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墨爾本杯賽馬從1861年至今每年舉辦一次,在1930年的經濟大蕭條也沒有中斷過。比賽舉行的日子也是墨爾本及其附近地區的公眾假日。在比賽當天,其實同一個場地大約有十場賽馬,每場相隔半小時,而墨爾本杯是其中的一場(一般是第七場)。
【舉辦日期】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二
【主辦機構】維多利亞州賽馬會(Victoria Racing Club)
【開辦年份】1861年
【比賽地點】墨爾本的費萊明頓賽馬場(Flemingtonracecourse)
【參賽馬匹】三歲或以上的純種馬,不限國籍
【比賽距離】3200米
【冠軍獎金】330萬澳元(2011年)
【最佳紀錄】3分16.3秒(1990年)
在最初的一百多年,墨爾本杯賽馬的距離都是兩英里(3218米),1970年由於澳大利亞實行度量衡公制化,賽事距離在1972年改為3200米,比原來減少了61英尺6英寸,因此之前的最佳紀錄創造者“下雨情人”(Rain Lover)的1968年比賽成績3分19.1秒就被相應調整為3分17.9秒。截至2011年,該比賽最佳時間的紀錄保持者是1990年的冠軍“京士頓號令”(Kingston Rule),該馬匹跑完全程的時間為3分16.3秒。
十七匹賽馬於1861年競逐第一屆墨爾本杯,獎金是170英鎊和一塊金表。據說冠軍馬“弓箭手”(Archer)從800公里外的新南威爾斯的Nowra一路走來。大約4000名觀眾現場觀看了那場賽事。“弓箭手”在次年又贏了該比賽的冠軍。
1863年,只有七匹馬參賽,是墨爾本杯賽馬歷史上最少馬匹參賽的一年。
賽馬節日
現在的墨爾本杯賽馬實際上被包裝成一個叫做“墨爾本賽馬嘉年華”的節日,包括四天的大賽,分別是每年11月第一個星期六的維多利亞州打吡日(Derby Day)、第一個星期二的墨爾本杯日(Melbourne Cup Day)、第一個星期四的橡樹日(Oaks Day)和第二個星期六的大獎賽日(Stakes Day)。
在墨爾本杯賽馬舉行的當天,馬場內處處衣香檳影,男士們穿著傳統的賽馬服裝或正規的西服,女士們戴著各式爭奇鬥豔的帽子,讓節日氣氛格外濃厚。
墨爾本杯賽馬在一百多年裡經歷過種種變化,近年主要的變化在於很多外籍賽馬也進入到比賽中。2010年11月2日,是第150屆墨爾本杯賽馬,有來自英國,法國、愛爾蘭,日本,紐西蘭,香港,阿聯,美國等地總共九匹海外馬,是歷年最多海外馬匹參賽的一次。在這一場比賽,來自美國的參賽馬匹AMERICAIN(不是AMERICAN)獲得冠軍,取得330萬澳元的獎金(約合330萬美元)。之前,這匹馬總共出賽17次,它在墨爾本杯獲得的獎金,是以往累積獎金的五倍有多。
著名冠軍
“快如閃電”(Phar Lap)是墨爾本杯賽馬最著名的馬,贏得了1930年的墨爾本杯冠軍。這匹馬一生中出賽過51次,其中37次獲得冠軍。在經濟大蕭條的1929和1930年,很多窮人靠投注這匹馬賺取一些小錢,它讓澳大利亞人民在困難的日子感受到歡樂和鼓舞。“快如閃電”1932年4月在美國參加比賽期間被人下毒致死,讓澳大利亞人民心痛不已,它的遺體後來被製成標本,現存於墨爾本博物館。
墨爾本杯賽馬是澳大利亞國內最有影響力、澳大利亞本土獎金最高的賽馬,能夠獲得一次冠軍都很不容易。截至2011年,有一匹馬先後三次贏得過墨爾本杯冠軍,這是一匹名叫“戴花”(Makybe Diva)的雌馬,她是2003、2004和2005年的冠軍。另外,有四匹馬獲得過兩次冠軍,分別是“飛俠彼得潘”(Peter Pan,1932和1934年冠軍)、“下雨情人”(Rain Lover, 1968和1969年冠軍)、“異想天開”(Think Big,1974和1975年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