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從1759年起,狄德羅為《文學通訊》撰寫兩年一度在巴黎塞納河畔的羅浮宮舉行的畫展的報導,本書是以上報導的匯集,作者以明晰如畫的想像力,對繪畫、雕塑和版畫都作了詳盡、精細的分析。從最高尚的思考到最粗魯的描述,時如閒談,時如雄辯……
****************************************
狄德羅的名字與他主持編寫的《百科全書》分不開,在這之後,狄德羅成為一個偉大的啟蒙哲學家,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具有卓越鑑賞力和藝術修養的藝術批評家,喬治·桑在講到狄德羅的《沙龍》時說:“只有那些著眼於增進讀者對偉大事物的感覺,從而抬高和恢弘讀者的情感的評論藝術著作,才是值得我們重視的。”狄德羅作為一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小說家而為人所熟知,狄德羅作為一個美學家,尤其作為藝術批評家的身份卻鮮為人知,本書是對狄德羅這一身份的確認,為讀者提供一個了解狄德羅的新的視角。
****************************************
當我想像這些文章就足以貶低這些可憐的藝術家的聲譽,使他們失去生計……於是我甘讓我的作品默默無聞,我本來不難用這些作品去謀取榮名和好處的。
我把這些畫給你們描寫出來,你們如果有點想像和品位,就可以在空間想見這些畫,幾乎就像我們在畫布上看到的那樣把物體安放在上面,我的畫評最後談到一些有關繪畫、雕塑、版畫和建築的見解,使讀者對於我的批評或稱譽的根據有所認識。請你們讀我的畫評就像讀古代作家的著作一樣,只要有一行文字寫得不錯,就不要計較一頁平庸的文章了。
——狄德羅
作者簡介
德尼·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作家,百科全書派的代表。他最大的成就是主編《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和工藝詳解詞典》(通常稱為《百科全書》)(1751年—1772年),此外還著有《哲學思想錄》《對自然的解釋》《論盲人書簡》《生理學的基礎》《拉摩的侄兒》《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論戲劇藝術》《談演員》《是好人,還是壞人?》等等。
陳占元(1908—2000),生於廣東省南海縣。1927年赴法留學,主修哲學,1934年從巴黎大學肄業,回國後從事翻譯與出版工作,1946年後一直在北京大學任教。一生共有文學譯作20餘部,1998年曾獲首屆“魯迅文學獎”翻譯榮譽獎。各時期的代表性譯作有:發表在《譯文》上的譯作《歌德論》等8篇(1934—1937);《蒙丹尼和批判的教育》(1938)、《悲多汶傳》及《馬來亞的狂人》(1942)、《論〈若望·克利斯多夫〉》(1951)、《農民》(1957,1979重印)、《高利貸者》(1959,1978重印)、《狄德羅畫評選》(1983)、《紀德文集·傳記卷·紀德訪談錄》(200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