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吉奧·維埃拉·德梅洛

塞爾吉奧·維埃拉·德梅洛

塞爾吉奧·比埃拉·德梅洛(Sergio Vieira De Mello,1948年3月15日—2003年8月19日),聯合國外交官,駐東帝汶特使和聯合國伊拉克問題特別代表,2003年被炸身亡。

人物簡介

德梅洛生前曾對一位記者說:“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與死。所以,只要你確信你所為之奮鬥的就是通往真理的道路,那么就不必懼怕在你眼前發生的一切。”

主要生平

Sergio Vieira De Mello Sergio Vieira De Mello

1948年3月15日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 他在里約熱內盧接受高等教育,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外交家。除了母語葡萄牙語,他還精通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見過他的人都說他如電影明星般風度翩翩,極具領袖氣質。1966年,德梅洛前往法國求學,在巴黎大學攻讀哲學和人文科學兩個博士學位。他參加了1968年法國的“學生革命”運動,上街遊行示威。

1969年大學畢業後,德梅洛進入聯合國難民事務署工作。1994年他在聯合國駐波赫保護部隊負責民政事務,後任聯合國難民署助理高級專員。1997年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把他調到紐約,任聯合國緊急援助協調員兼秘書處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次年1月27日,聯合國秘書處人道主義事務部更名為聯合國人道主義協調辦公室,德梅洛任辦公室主任,直至2001年1月。

1999年11月至2002年5月,德梅洛任聯合國秘書長派駐東帝汶特別代表兼聯合國東帝汶過渡行政當局負責人。德梅洛在東帝汶三年的工作被讚譽為聯合國最成功的故事之一。他幫助東帝汶建立了基本的法律和秩序,經濟重新啟動,25萬難民回到了家園,醫療服務系統重新建立,學校重開,警察和軍隊也建立了。更難得的是,在這個世界上最新的獨立國家,產生了第一位民選總統。東帝汶與印尼的關係以及聯合國與印尼的關係亦得到改善。德梅洛又是一個務實主義者,他不會為建立民主而期望過高。他在2001年對記者談及東帝汶問題時這樣說:“他們或許不知道什麼叫民主,但我想他們已經知道什麼叫不民主,為此,他們已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能夠期望在兩年或兩年半的時間內建立起盡善盡美的民主機制嗎?肯定不行。”
2002年9月,他被任命為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計畫任期為四年。 2003年5月被派往伊拉克任聯合國伊拉克問題特別代表。任期只有四個月。按原計畫,8月27日他將卸任,繼續當他的人權事務高級專員。他被國際社會廣泛認為是下一任聯合國秘書長的熱門人選。 一到達伊拉克,德梅洛便馬不停蹄地與全國所有種族和宗教團體會面,傾聽民意。基於美英與聯合國在伊拉克問題上的矛盾,德梅洛在伊拉克的使命異常艱難,聯合國必須與美英部隊合作,但又要與之保持距離以維持聯合國的中立和人道主義立場。德梅洛反覆強調,他的首要任務是在伊拉克重建的過程中保證“伊拉克人民的利益優先”。在生前最後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說:“誰願意看到自己的國家被占領呢?”“我們有理由對伊拉克的未來樂觀,但我們沒有犯錯誤的餘地。”德梅洛在7月份對聯合國安理會如是說。

不幸遇難

紀念Sergio Vieira De Mello 紀念Sergio Vieira De Mello

2003年8月19日, 聯合國駐伊辦事處遭汽車炸彈襲擊,德梅洛不幸遇難。這次爆炸致使22人死亡,至少百人受傷。 據最早趕到現場參加搶救工作的美軍中士威廉回憶說,當他竭盡全力希望能徒手將德梅洛從廢墟中搶救出來時,只聽這位身負重傷滿身是土的資深外交家不停地追問:“其他人怎樣了?有多少人受傷?你能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隨後德梅洛就漸漸在大家的呼喊聲中失去了知覺。威廉說,德梅洛的最後遺言是:“絕不能讓聯合國從伊拉克撤走。” 他知道,對於人民遭受的痛苦來說,沒有什麼比超越政治來得更為實際、更為重要。

德梅洛之死,令“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一語成為真實的謊言,因為德梅洛在他的一生中,全世界什麼地方最危險就到哪裡去:孟加拉、賽普勒斯、莫三比克、秘魯、黎巴嫩、高棉、科索沃,他經歷了太多的大難。德梅洛逝世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稱讚他是“人類的傑出公僕”,他的祖國巴西舉國為他致哀3天。8月23日,在悽厲的風笛聲中,德梅洛的遺體被從巴格達運往巴西,他的家鄉為他舉行隆重的悼念活動。次日,他完成在塵世中的最後一次旅行,從里約熱內盧回到日內瓦。他被安葬在一處偉人墓地,與一批幾個世紀來享有極高聲譽的名人為伍。而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從此則與他陰陽相隔了。他曾於1998年和2000年兩次訪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