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布率

塗料使用單位在套用塗料的過程中,除了要求塗料生產企業提供必要的質量測試數據外,還往往要求提供產品使用的各項物理參數,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該產品的理論塗布率,以便於計算塗料的使用量和核算施工成本。

簡介

在我國以往都是採用使用量這個概念,即在單位面積獲得一定厚度的漆膜所需的漆量,以“g/m 2 ”來表示。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國際上著名品牌塗料產品在國內使用也日漸普遍,其 塗布率概念也為許多使用單位所接受,即以“m 2 /L”來表示產品的使用量。由於我國現有的塗料試驗方法標準中還沒有測定 塗布率的統一方法和誤差要求,因此我們結合日常工作對幾種測定方法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比較。

測定方法

刷塗法

首先按國家標準“GB/T1758—1979(1989)塗料使用量測定法”在未經打磨的平整鋼板上刷塗一定厚度、一定面積的漆膜,刷塗後立即用減量法稱出刷塗量(精確至0.001 g),塗漆試板放置24 h,按下式計算塗料的使用量:

X=(m 1 -m 2 )/S×10 4

式中:X——使用量,g/m 2 ;

m l ——塗漆前漆刷及盛有試樣的容器質量,g;

m 2 ——塗漆後漆刷及盛有試樣的容器質量,g;

S——塗漆面積,cm 2 。

這樣得到的仍是質量表示法,為了換算成 塗布率(m 2 /L),還需測出液體塗料的密度,並由下式計算出 塗布率

R=(1/Xρ -1 )×10 3

式中:

R—— 塗布率,m 2 /L;

X——使用量,g/m 2 ;

p——液體塗料的密度,g/mL。

再用磁性測厚儀測出樣板上漆膜的平均厚度(μm),按下式計算出在要求的乾膜厚度下的理論 塗布率

理論 塗布率=( 塗布率×平均乾膜厚度)/乾膜厚度

平行測定3 次,取其中2 次接近的結果算術平均值。

刷塗法簡便易行,使用普遍,在塗刷操作正確熟練的前提下,準確度的關鍵在於使用的樣板和漆膜厚度的測量。

因為樣板的面積越大,平整度越好,則結果的準確度越高。我們一般採用200mm×250mm 的樣板,且要求板面光滑平整,不用打磨。另外,漆膜厚度經實測,發現至少測定10 點以上再取其平均值,其數據較為可靠。通過對一系列樣品的檢測,本方法由於操作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同一樣品在同一實驗室作重複試驗所得結果的相對誤差約為10%左右。

噴塗法

有些產品在施工現場主要是噴塗施工,且必須補加部分稀釋劑才能達到滿意的施工黏度,因此我們根據稀釋比首先測出塗料的使用量,然後再換算成以“m 2 /L”表示的 塗布率

先在感量為0.01 g 的天平上稱出鋼板質量,然後將已稀釋好的試樣噴塗制板,立即稱出板質量,按下式計算出塗料的使用量:

X 1 =(m B -m A )/S×10 4

式中:

X 1 ——使用量,g/m 2 ;

m A ——塗漆前板質量,g;

m B ——塗漆後板質量,g;

S——塗漆面積,cm 2 。

稀釋前塗料使用量按下式計算:

X 2 =X 1 -(X 1 ·Y/100)

式中:X 2 ——稀釋前塗料使用量,g/m 2 ;

X 1 ——稀釋後塗料使用量,g/m 2 ;

Y——稀釋時所加溶劑的百分含量。

然後按上述刷塗法同樣的換算步聚,計算出 塗布率。試驗也平行測定3 次,取其中2 次接近結果的算術平均值。

本方法也可依據固體含量來測出塗料的使用量,先在感量為0.01g 的天平上稱出鋼板質量,然後將已稀釋好的試樣噴塗制板,按產品標準規定的條件下乾燥後,再稱質量。按下式計算塗料的使用量:

X=(m B -m A )/S·D×100×10 4

式中:

X——使用量,g/m 2 ;

m A ——噴漆前板質量,g;

m B ——噴漆後板質量,g;

S——噴漆面積,cm 2 ;

D——該試樣的固體含量,%。

由於固體含量一般在塗料產品檢驗中大多列為必檢項目,是已知的數據,這樣就免去了噴塗時計量溶劑的加入量。從實測結果後,噴塗法所存在的誤差因素與刷塗法基本相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