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藏族居住在九寨溝縣西南部的湯珠河和白水江上中游流域,總人口達4600多人。白馬人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具有傳奇、獨特的文化。
白馬藏族有著悠久的歷史,隋唐(公元618年)吐蕃東征時,此地乃是兵家爭奪之地,後有藏兵留守,並與當地人(氐人)雜居通婚,逐漸形成了白馬人獨特的融合文化,即氐羌文化與藏文化的融合體。

白馬藏族帽頂上所插的白色羽毛是白雄雞的尾毛,這和他們的自然崇拜有關,也是我們白馬藏族別具一格的標誌。大家可以看到路邊的房頂,上面也都有雕刻而成的白雄雞。

跳“?舞”時由數人頭戴各種禽獸面具,舞姿模擬禽獸動態,粗獷、矯健、靈巧、活潑,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奇數為白馬藏人的吉祥數,所以跳“?舞”時的面具一般用單數不用雙數。使用的動物形象主要有:獅頭、牛頭、虎頭、豹頭、熊頭、龍頭、蛇頭、麒麟頭、雕頭、春鳥頭、鳳凰頭。
一跳“?舞”,會激起白馬藏族神靈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感情,也會把我們帶進曠古原始的氛圍和意境之中,大家一會兒可以親身感受一下。

關於“塗墨節”的起源,有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故事。 相傳先民們來到此地,每年的正月十七日都有個妖怪出現,搶走一個女孩。人們鬥爭不過妖怪,只有任憑它作惡。有一年的正月十七日晚上,妖怪又出現在寨子裡,竄到一戶名叫西珠的人家中。西珠預先將自己的女兒藏在鍋堂里,可是被妖怪發覺了,就竄到灶前將女孩抓出來。突然聽見一聲怪叫,瞬間起了一陣狂風,妖怪不見了,西珠的女兒卻沒被抓走。她躺在地上,嚇暈了,臉上塗了一臉的煙墨。西珠恍然大悟,原來是女兒臉上的鍋煙墨把妖怪嚇跑了。事後,西珠把這一情況告訴了人們。次年正月十七日,人們都在自己女兒的臉上塗了一層鍋煙墨,妖怪再也不敢出來作惡了。從那時起,每年正月十七日就有了在臉上塗抹煙墨驅除妖怪的風俗,世代相傳,就成了今天的塗墨節。
淳樸的白馬人是非常熱情好客的,大家可以四處走一走,看一看,和我們的白馬人一起對對歌、跳跳舞,充分體驗一下白馬藏族濃郁的民族文化;也可以在街邊的小商鋪逛一逛,挑選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禮物回去留作紀念或者贈送親朋好友。九寨溝人民歡迎你們,白馬人歡迎你們,祝大家在白馬藏族風情園度過一個愉快並且難忘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