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

獨特的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位於美洲中部,1983,1990年評為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 (I), (II), (III), (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

中文名稱: 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

英文名稱: Talamanca Range-La Amistad Reserves

國家: 哥斯大黎加 巴拿馬

所屬洲: 北美洲

批准時間: 1983 1990

批准標準

1983,1990年評為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 (I), (II), (III), (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介紹

聯結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的塔拉曼卡一科迪勒拉並行山脈是一方寶地,方圓80多萬公頃,內有一系列的自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已於1990年被列入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塔拉曼卡一科迪勒拉山脈的頂峰在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之間,海拔幾近4000米。按照布里布里和卡貝卡爾印第安人的一則古老傳說,山脈形成的那片龐大台地,就是西布神決定建造家園並播下將來能繁衍生息人類的玉米種子的地方。
按照這一傳說,創世就發生在蘇拉溫的拉里河源頭,西布神曾在那兒組織過盛大的慶祝活動,把大量可可豆散發給曾幫助過他的每一個人。慶祝活動結束時,他把小伊里略即大地神帶上前來,以便她能把她那肥沃多產的婚紗長裙鋪滿岩石,世界由之開始變綠。然後,西布神在要求他的小鳥當晚為他歌唱之後沉入了夢鄉。
另一方面,科學則告訴我們,這一座山脈崛起在大約3000萬年之前,地殼構造運動和火山爆發所產生的巨大壓力造成了上新世期間的地層上升,這種上升最終填平了當時曾把南北美洲分隔開來的大洋盆地,而且在大約700萬年前就已呈現出目前的形狀。
就這樣,一小窄條陸地(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寬度僅為150多公里)產生了,並在兩塊生物特性不同的大陸之間形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3橋。當地特有之物種豐富多樣,可以歸因於來自兩個不同地域的動植物群的這種遺傳趨同。
其他因素則包括該地區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地貌和氣候的多樣性。大西洋和太平洋近在咫尺,緩解了熱帶氣候的酷暑難熬。但海拔高度的變化(從海平面到科迪勒拉山脈最高峰3820米的奇里波山)意味著氣候表現出巨大的溫差(從最高的25℃到最低的-9℃)

景區特色

一、雲中森林
由於這些氣候特點以及土壤的肥沃富饒,該地區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地形地貌,構成了許多不同的生境。
在熱帶一級可以發現的極為潮濕的雨林中,有種種複雜多樣的植物群,其中包括一棵棵茂密的大樹,樹上爬滿了那種可以長得像人體那般粗壯的藤本植物。動物群也同樣地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包括各種蛇、鹿、貓科動物、吸血蝠及其他蝙蝠、僧帽猴和吼猴、樹蛙、樹獺和食蟻獸。這裡還有名目極為繁多的鳥類和蝶類,它們的色彩使這一令人難以捉摸的環境變得甚至比威弗雷多·拉姆或杜阿尼埃·盧梭所想像的叢林還要絢麗多彩。
二、小人國風光
在3000米以上的地方,森林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片被稱為“Paromo”(高山草甸)的潮濕而不宜於人類居住的地帶。在這片灌木草原上可以找到的是談紅色的矮桿植被,高不足兩米,主要由竹子、禾草、蕨類,以及在風霜、雨雪、嚴寒和急劇變化的溫度的作用下枝條都扭曲了的香桃木等組成, 這是這一亞高地帶生境特點,即使在這一地區也屬獨一無二。
這是一處有許多原產於安第斯山脈的植物品種已告絕跡的地方。動物則包括鳥類兩種、蜥蜴、蠑螈一種、昆蟲和蜘蛛,白天,它們讓自己的活動適應於溫度的變化,晚上則沉入昏睡狀態,以減緩新陳代謝。在這一區域還能找到某些齧齒目動物以及兔子。它們是森林貓科動物如美洲豹、小豹貓、虎貓和美洲山貓的捕獵對象。
三、荒涼美山谷
塔拉曼卡並行山脈自然保護區乃是第四冰川期在中美洲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的唯一一處遺址。遊客只要敢於攀登山巔,便可觀察到幾乎完好無損的冰川結構--深深的U形山谷、冰磧、湖泊、冰斗,它們證明,大約在25,000年前的更新世期間,確實存在過大冰川。
冰川形成的許多山谷都具有某種荒涼美。這些山谷包括獅子谷--因有美洲獅活動的獅子山而得名;兔子谷--巨大的一片沙場,四周圍有岩峰,兔子出沒其間;神秘的山脊谷--由於土壤中的高含鐵成分而導致磁性干擾,使羅盤指針失靈;還有冰磧谷和湖谷--星星點點散布著30來個冰晶玉潔的湖泊。貝爾德氏貘(中美貘)是一種長兩米重200公斤的強有力的動物,當它們在這些通常冰封的某個湖泊中游泳,或者為避開它們的主要敵人美洲豹而在身邊疾馳而過時,你可以一睹它們的身影。美洲豹則是可以在塔拉曼卡找到的六種大型貓科動物之一,不過如今已瀕臨滅絕。
四、阿茲特克人崇拜的聖鳥
綠咬鵑是一種神話般美麗的鳥,一飛起來,空中就留下一道金綠色的閃光。若能見到綠咬鵑,則可謂莫大之殊榮,因為它們棲身的海拔1,2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正在逐步遭到破壞。
這種鳥兒的名字是阿茲特克人給起的,他們叫它魁扎爾托托特爾(羽蛇神),把它奉為神明。他們用它的羽毛裝飾羽蛇神像,神的形象就是一條用羽毛裝飾的蛇。
在墨西哥和巴拿馬之間的這一地區可以找到這種鳥兒的兩個亞種,但只有一種輝綠咬鵑生活在這一陡峭的科迪勒拉山脈中。鴜鳥在樹洞的鳥窩裡產下兩枚蛋,之後便開始與雄鳥輪流孵化。綠咬鵑一年兩次孵蛋時,雄鳥在進進出出鳥窩的過程中毀壞了華麗的羽毛,小鳥離窩之後,它就換毛,再次長出新羽來。
另一種有趣的奇觀是蜂鳥的飛舞。蜂鳥是一種極小的造物,能往任何方向(包括反向)飛行,或者在它們採集花蜜時保持不變的飛行狀態,它們的翅膀每秒鐘拍擊60次,它們的心跳每分鐘高達1,440次。這種鳥中最美麗的是火胸蜂鳥,長11厘米,重5.7克,為這裡的高地區域所特有。
哈佩雕的飛翔雄姿則是一種迥然有別的景觀了,但濫用殺蟲劑和無節制地砍伐森林已使大哈佩雕瀕臨滅絕的境地。
不過,這些只是塔拉曼卡一科迪勒拉山脈中業已確定的600種鳥類(與北美洲已發現的鳥類品種同樣多)中的少數幾種而已。
五、西布的子孫
除自然奇觀外,該地區還有大量的古文化遺蹟。業已發現有200多處遺址(墳塋、石柱、史前岩畫),它們復蓋了12,000多年的歷史,從先民時代起,到16世紀時歐洲人所經歷的部落社會止。對它進行研究,將有可能在有關該地區在前哥倫布文化以及中美洲南美洲文化間的聯繫方面提供更多的信息。
巴拿馬的土著民族圭米人和特里布人,跟哥斯大黎加的土著民族布里布里人和卡貝卡爾人一樣,都是西班牙征服時期定居在中美洲山脈河谷里的各部落後裔。儘管與“文明”接觸已幾近500年,他們仍勉力維持著他們的語言、信仰和生活方式。他們對自然資源有一套全面而詳盡的知識,並且在利用這種資源方面獲得了成功,在不危及該地區生態平衡的情況下從事種植活動(玉米、菜豆、香蕉、稻米)以及狩獵和捕魚。
約有10,000人的這些土著人社區,通常生活在自然保護區里。他們不僅飽受高死亡率、營養不良和文盲之苦,而且由於大農場主和大牧場主的活動正在日益逼近他們的領地因而使他們也感到了生態系統受壓頗大所帶來的威脅。

評價

獨特的塔拉曼卡仰芝─拉阿米斯泰德保護區位於美洲中部,第四紀冰川在這裡留下了痕跡,北美和南美的動植物在這裡雜居,雜植,熱帶雨林覆蓋了保護區大部分面積。四個不同的印第安部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從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的密切合作中獲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