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始末
2009年5月8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在頭版位置刊登了《內閣花費的真相》一文,披露了以布朗首相為首的部分內閣成員的公款報銷狀況。曝光的資料顯示,英國議員的報銷項目包括壕溝清洗、虛假房貸,甚至還有狗糧。
5月11日,《每日電訊報》曝光的對象是布朗的對手大衛·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
5月12日,《每日電訊報》稱,議會第三大政黨自由民主黨前領袖孟席斯·坎貝爾和該黨議員安德魯·喬治也涉嫌報銷醜聞……至此,英國議會的三大政黨都捲入“報銷門”。
儘管這些報銷均符合英國議會下院的規定,但上至內閣成員、下至普通議員,都在從體制內榨取好處,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影響
令人尷尬的系列爆料,激起了英國民眾的怒火。5月10日的一項調查表明,89%的英國民眾認為,此次醜聞玷污了國會議員的名譽。同時,極右英國國家黨和其它偏激政黨也試圖利用“反政治”情緒,在即將到來的歐洲選舉中奪取英國政權。
很快,布朗意識到在公眾憤怒情緒不斷升級的情況下,試圖尋找藉口是一種“糟糕的”做法。5月11日,他代表所有英國政界人士就報銷醜聞道歉。保守黨領袖大衛·卡梅倫雖尚未受到醜聞波及,但他也表示,對這一事件感到“非常憤怒”,呼籲議員們返還不恰當的報銷費用,如果某些保守黨議員對此無動於衷,就將被驅逐出黨。
5月14日,前英國農業大臣、工黨議員艾略特·莫利被停止其在議會的工黨相關職務。有報導稱,他已經還清了為按揭貸款申報的1.6萬英鎊的費用。老保守黨國會議員安德魯·麥凱也宣布辭去卡梅倫的國會助手一職。他承認,他在第二套住房的費用申報上犯下了“判斷錯誤”。
英國下院議長麥可·馬丁5月19日宣布將在6月21日辭職,他由此成為300多年來英國首名被迫下台的下院議長。馬丁表示,之所以選擇辭職是為了保障下院內部的“團結”。
醜聞對布朗政府也造成了困擾,2009年5月的民意調查顯示,英國首相布朗的支持率下降到了25%。
糾錯制度
“報銷門”事件再一次證明了那句經典名言“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即便在英國這樣一個號稱民主法治比較健全的國度,掌握有公權力的議員也千方百計利用制度漏洞謀取私利,上至首相報銷清潔費,下至大臣報銷色情電影票,“報銷門”中披露的官員以權謀私讓人瞠目結舌,但更值得關注的是英國社會的糾錯制度。
首先是有和腐敗進行堅持不懈鬥爭的公民。“報銷門”被曝光,與女作家希瑟·布魯克在追問公職人員開銷問題上的持之以恆有很大關係。雖然和自己並沒有非常直接的利害關係,但布魯克是較真的,面對議員的冷嘲熱諷和個別人的威脅,她始終在漫長的訴訟道路上孤軍奮戰。
其次是司法對法律尊嚴的維護。2008年5月,英國最高法院支持了布魯克的訴訟要求,下令議會公開議員們公款報銷的全部細節。同時,英國媒體緊盯不放,使醜聞全盤曝光。
最後是官員對政治“遊戲規則”的遵守。雖然捲入“報銷門”官員以權謀私的行為讓人不齒,但他們還是恪守了最基本的政治“遊戲規則”,比如捲入醜聞的馬利克雖自視無辜但不能無視眾怒,“被迫辭職”,以及涉“醜”議員在整理公款報銷清單中沒有弄虛作假糊弄公眾等等。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英國的公職人員道德上更高尚,而是制度制約甚嚴,因為如果他們與“遊戲規則”反其道而行之,可能會犯下更大的“政治錯誤”。
事件主因
制度弊端是引發“報銷門”事件的主因。
英國議會制度在議員職業化發展、議會獲得專用的辦公場地和設施、實行年會制等方面,很早就有認識,其措施為很多後來者所仿效。但是,在議員領薪、配備助理、為議會配備必需的輔助機構等問題上,英國議會卻遲遲未得真諦,最後不得不引用別國議會的經驗。特別是在議員領薪制度上還存在一定的漏洞。為補貼議員工作經費所需,就出台了“二套房”津貼等各種公務補貼報銷制度。對於任何人來說,當然包括議員,設定一個固定的報銷額度在那裡,都是一個極大的、難以抵制的誘惑。再加上這項制度執行上並不公開,也沒有什麼可靠的監管,於是,虛假報銷就大行其道了。
彌補措施
在馬丁放棄爭取保留自己下院元老地位之後的幾個小時內,首相布朗宣布了一系列方案,用以廢除其口中的議會“紳士俱樂部”。該方案將監管議員的薪酬、開銷和補貼等所有明細的權力移交給一名依法獨立的新任監察委員。布朗在唐寧街的新聞發布會上宣稱,議會“不能再像個19世紀的機構那樣運作,不能再讓議員們拼湊出一些規則並自行實施”了。
馬丁也宣布了一項彌補過失的即時生效的臨時性禁令,禁止議員報銷家具和因更換第二套住房產生的費用,這兩種報銷恰恰是“報銷門”事件中最受詬病的地方。這一過渡性改革內容還包括:共同居住的議員必須指定同一住處為他們的主要住所;對房貸利息的報銷每月上限為1250英鎊;議員必須將其是否因第二套住房而享有額外補貼的信息作完全公開,並應依法繳納資本利得稅;每季度網上公開所有報銷申請;只允許報銷房租、酒店賬單、出差過夜補貼、房貸利息、市政建設稅、公用事業費和保險;被質疑的報銷申請將被駁回且不得申請複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