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依據
伊瑞克·威爾伯格是挪威的媒體顧問,他從報紙發展的生命周期的角度,指出的報業正在走向衰落期。像任何產品一樣,報紙也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
這個周期包括五個階段,即發育期,成熟期,震盪期,成熟期和衰落期。歐洲報紙,特別是北歐報紙目前處於這個周期的第四階段末期和第五階段初期。
與伊瑞克·威爾伯格持類似觀點的還有英國的羅伯特·皮卡德教授,他把西方報紙的生命周期劃分為四個階段:15世紀以前是引入期,15世紀初至19世紀末為迅速增長的成長期,20世紀是平穩的成熟期,進入21世紀以後處於緩慢下滑的衰落期。
現實狀況
讀者越來越小眾化
首先是各類新媒體如網站、播客、部落格、社區論壇等搶走了年輕讀者。報紙一直在努力吸引年輕讀者,但效果並不理想,而新媒體幾乎沒有花多大力氣,就把幾億年輕人吸引過去了。這對報紙的未來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全國性的綜合大報已經賣不動了,許多中央級的大報發行量也日益下降。倒是以某一領域為報導重點的專業報,如《中國經營報》、《中國黃金報》等報紙做得不錯。小眾化的結果是,讀者除了關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外,一般不關注其他事情,所以綜合性日報對他們來說意義不大。
閱讀習慣的改變
網路的影響,城市年輕人正在逐漸養成新的閱讀習慣。他們已經習慣了網路閱讀,並正在慢慢遠離傳統閱讀方式。這一現象產生的後果必將是:年輕人將拋棄書籍報紙,轉向網路、手機等新媒體。
生態中的“軟”變化,加上以技術發展進步為標誌的“硬”變化(如已有IT公司在研製便於攜帶和閱讀的電子報,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報紙必須轉型以適應這些變化,從工業化時代快步邁進網路時代。
自身的局限
時效性差:報紙一天出版一次,周期24小時;網路呢,每分每秒都可更新,新聞報導非常及時。
容量有限:報紙一天頂多一兩百版;網路呢,海量信息,無限庫存,成千上萬條稿子也裝得進去。
費用較高:訂報是要花錢的;網路呢,上網費並不算高,實行包年包月,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反對觀點
報紙亦有若干優點,而且這些優點,恰恰為其他媒體尤其是網路所不具備。
優勢
1.閱讀舒服:讀報比上網看新聞舒服,這是不爭的事實。乍一看來,網路花花綠綠,五彩繽紛,既有文字,又有圖片,看起來不也挺舒服嗎?但你且多看一會兒試試,不到兩個小時,眼睛就會發澀。再看兩個小時,脖子僵了,眼也紅了,同事見了奇怪,餵老兄你咋成了兔子!長期與網路打交道,易患乾眼症,這是醫生得出的結論。至於頸椎病、腰肌勞損啦,鍵盤手、網球肘啦等等,並非筆者杜撰也不是要說來嚇你,去問問網路公司天天粘在網上的白領們,沒哪個不曉得。
2.攜帶方便:報紙輕且軟,電腦重又硬,這也是事實。買一份報紙回家,躺在床上,靠著沙發,甚至入廁坐在馬桶上,都可以看。此時用電腦就很不方便了,而且也沒聽說哪個白天上班用電腦,下班回家還要抱著個電腦看新聞的。報紙不但可以隨身攜帶,而且集納文章,剪存資料,也挺方便。
3.信息精粹:電腦記憶體巨大,可以容納海量信息不假,但恰恰其所長,正是其所短。由於信息太多,也就太濫,上網者要獲取信息,就會遇到麻煩。鍵盤一敲,嘟嘟嘟嘟,什麼信息都潮水般噴湧出來,長長短短,真真假假,讓你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不知到底看什麼才好,更不曉得信什麼才對。報紙呢,只若干張,容量有限,但恰恰其所短,正是其所長。因為版面有限,報紙刊登的信息,大都經過也不得不經過記者編輯乃至總編輯的認真篩選加工。有選擇的精粹信息,自然要比網路上那些鋪天蓋地而來的粗糙信息,更方便為客群所接受。
就憑這些,報紙就不會消亡,就不會被網路打敗。
發展趨勢
讀者分眾化
內容精緻化
人員精英化
1.讀者分眾化
2.內容精緻化
3.人員精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