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賚恩堂建於1923年,因教堂坐落在蓮花路,人們稱之為“蓮花禮拜堂”,它於1982年改名為“賚恩堂”。但,人們還是習慣稱之為“蓮花禮拜堂”。1934年兩廣神召會聖經學校由三水西南遷到佛山,以賚恩堂二樓副堂作為教室。抗日戰爭期間,由於戰亂,教會的活動日漸式微
1938年初,中共地下黨員組織的佛山光明讀書會串聯南海師範進步學生,組成抗日宣傳隊,在賚恩堂等地開展演講、演劇等活動。
解放後,1950年到1958年,佛山市成立了佛山市基督教聯合會,辦公地點設在福寧路的布道堂。
1958年後,佛山市基督教聯合會辦公地點改在賚恩堂。以前全市的基督教徒集中在賚恩堂和當今的昇平堂進行主日聚會。“文革”期間停止了聚會活動,教堂內的經書和宗教用品,在“文革”期間也被燒毀,一些器皿被抄走,使教堂內的資料,散失殆盡。
1982年,賚恩堂進行了全面維修,增加建築面積520多平方米。當年8月正式復堂,恢復活動。
1995年至1996年,教堂整座建築物里外都進行了維修,原來教堂的左、右、後三面是與一些單位的建築物以及私人的一些房屋相連的。那時正遇上教堂周圍的舊房改造工程在進行,賚恩堂得到政府劃撥了一些空地給教堂使用,使教堂周圍有一定的空間,不用與單位建築物和個人私房相連,形成了一座完整獨立的建築物,改善了教堂四周的環境和活動環境。
建築特色
建築座西南向東北,為外三層內四層哥德式紅磚建築,占地166.88平方米。原建築外立面與正門立面並齊。正門西側三層門樓。首層禮拜堂,三開間,開中門,旁開兩窗。堂內通敞,存碑記一通。二層硬山頂人字山牆,作傳教室。三層是緊挨東北牆的小半截閣樓,其上為思棱塔頂式鐘樓。該建築現保存狀況較好。建築內部基本保存歷史原貌。1996年加建南側三層門樓、西側牆外樓並廊道。現除正門裡面外,其餘三面外牆全部貼了棗紅色瓷片。建築外圍建紅磚矮牆護欄。聚會時間表
周三19:45青年團契
周四8:00祈禱會
周四19:45祈禱會
周五19:45放錄像
周六19:45敬拜讚美和詩班聚會
周日9:00第一堂崇拜(雙語)
周日19:45第二堂崇拜(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