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救援物資保障需求
應急救援物資保障必須適應應急要求,實現物資保障的信息化、數位化、網路化、精確化和可視化。LBS技術在物資保障的組織和實施、解決物資保障路線最佳化選擇、配置地域的合理選擇等方面的輔助決策中都有重要套用。LBS技術與計算機技術、Internet技術、資料庫技術、三維仿真技術相結合,必將大大促進物資保障的自動化水平的提高。
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建立物資保障信息系統對提高物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物資保障信息系統的功能需求包括多個方面,例如物資倉庫物資管理、平戰時物資保障信息管理、物資保障單位人員管理、物資保障單位車輛管理、物資保障單位營房管理、物資生產供應管理、影響物資保障的應急現場信息發布和物資保障輔助決策、圖形輸出、三維仿真、定位報告等。
物資保障系統總體設計
1.設計原則
根據軟體工程設計思想和實際需求,物資保障系統的設計應滿足如下原則。
(1)實用性原則
系統開發一切從實際需求出發,力求設計開發出一個真正實用的物資保障信息系統。
(2)科學性原則
物資保障涉及的內容很多,數據來源複雜,功能要求針對性強,本系統必須將所需各種數據、功能有效地組織起來,通過本系統的套用使物資保障做到“管得好、供得快”。
(3)直觀性原則
作為指揮員,往往要面對各種各樣錯綜複雜的信息,將信息以可視化的方式提供給指揮員,對指揮員正確決策具有重大意義。
(4)兼容性原則
在開發系統之前,部分單位已經有了一些系統,把這些系統完全淘汰並取而代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那么將這些系統的部分功能和它們提供的數據繼承下來並加以利用是系統兼容的重要方向。本系統在設計時要儘量做到與其他系統的數據兼容、功能兼容。
(5)界面友好原則
本系統不僅要做到系統功能強大,而且要做到界面設計友好,方便用戶操作。系統在開發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充分利用圖形、圖像、動畫、多媒體、三維仿真等技術,按照美學原理設計出富有親和力的人性化操作界面。
(6)可靠性原則
信息安全十分重要,必須將系統使用者區分為不同的級別,使不同級別的使用者具備不同的許可權。另外,為了防止系統受到攻擊導致數據丟失,系統還要提供數據備件與恢復的方法。這樣既能做到信息共享又能保證信息安全。
2.可行性分析
在系統開發之前,項目開發人員必須對系統開發的必要性、軟體表現形式和規模、開發者的技術水平、客戶的經濟承受能力進行充分分析。
(1)技術可行性分析
網路技術發展到今天,各種網路實現技術發展較為成熟。本系統所要實現的功能和要求基本上都能得到較好滿足。在開發語言方面,ASP、JSP、JAVA和HTML等多種開發語言可供選擇;在地理信息表現方面,CGI、Server API、Plug-In、ActiveX和Java-Applet等實現技術為地理空間信息表現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在網路三維仿真方面,3DMAX、OpenGL和VRML使網路三維仿真成為可能。總之,從系統實現技術方面分析,本系統的設計開發是可行的。
(2)環境與安全可行性
本系統的設計模式是Brower/Server模式,Internet技術為系統提供了有利的軟硬體環境。在B/S模式下,所有的工作都在伺服器端完成,客戶端使用者只需要一台安裝IE瀏覽器的計算機即可。
3.系統框架
系統依託電信網路,將LBS技術、資料庫技術、網路技術和網路三維仿真技術緊密結合,實現物資保障的網路化、數位化和自動化。
(1)物資保障任務管理
實現網上受領和下達物資保障任務,包括平時物資保障任務、應急物資保障任務及其他物資保障任務。
(2)物資生產供應業務管理
實現對物資生產單位的信息管理,便於物資保障掌握物資生產供應信息,從總體上安排各項工作。
(3)物資倉庫業務管理
實現物資倉庫的物資入庫、物資出庫和庫存物資的管理功能。
(4)物資保障單位人員管理
實現物資保障單位人員基本信息和實時信息的管理功能。
(5)物資保障單位車輛管理
實現物資保障單位車輛基本信息和實時信息的管理功能。
(6)物資保障信息網路發布
指揮員可以實現配置信息、物資保障車隊信息和道路信息等信息的網上發布,便於調度指揮。
(7)地理信息網路發布
實現對影響物資保障的重點目標,如物資庫所、隧道、橋樑等的實時遙感信息的網路發布,使指揮員準確直觀掌握這些重點目標的信息。
(8)物資保障輔助決策功能
指揮員根據作戰要求設定各種參數,計算機可實現物資配置地域與道路之間最短越野通行路線選擇、物資保障最短物資保障路線選擇等輔助決策功能,輔助指揮員進行物資保障決策。
(9)重要目標三維仿真
實現對影響物資保障的重點目標,如物資庫所、隧道、橋樑等的三維仿真信息的網路發布,使指揮員準確直觀掌握這些重點目標的信息。
物資保障系統功能設計
整個系統從體系結構上來看,可以分為4個層面,即用戶表示層、信息傳輸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層。
LBS套用服務的開發貫穿了從底層數據採集到高層資源管理規劃和智慧型輔助決策等企業的全部運轉活動過程。為了使LBS套用和服務質量更為高效和可靠,可採用基於SOA架構的信息整合模型。SOA的實現方式不止一種,但Web Service是當前實現SOA的首選技術平台。Web服務和套用服務是Web Service服務的提供者,GeoServer平台通過UDDI註冊中心註冊Web Service服務。而Web Service的請求者(系統套用或系統用戶)則通過UDDI註冊中心查找到Web Service服務的提供者,由此找到Web Service的訪問入口進行訪問,與服務提供者綁定便可以使用提供的服務了。
用戶表示層:為用戶提供桌面套用服務,使用通用瀏覽器作為用戶界面,主要實現LBS服務的數據表現。用戶通過瀏覽器訪問Web服務,使用Ajax技術,按需下載支持矢量圖形數據顯示和基本地圖操作的服務端XML。此外,還包括各種地理信息圖層數據的顯示;電子地圖的基本操作,如放大、縮小、漫遊等;地理信息查詢和分析結果的用戶輸出。
信息傳輸層:由各種移動通信網路和Internet組成,是實現服務與移動終端之間的雙向通信以及服務與系統客戶端通信的媒介。其中,負責移動終端向服務端返回實時位置信息和實時屬性信息,並且將服務端的調配、最佳化信息傳送到移動終端。
業務邏輯層:是信息服務系統的核心,可由Web服務和套用服務兩部分組成,套用服務運行在Web服務中。Web服務用於實現客戶端和套用服務之間的通信;套用服務包括通信服務和LBS服務,通信服務負責管理監控服務端和移動終端之間以移動通信網路形式傳輸的雙向信息,並對移動定位信息進行解析和存儲處理;LBS服務提供實用、可靠的地理信息查詢和分析功能,以及路徑規劃等算法服務。
數據層:由數據服務構成,是空間及屬性數據的存放地,同時為業務層提供相應的數據服務,包括空間資料庫的存儲、管理等功能。主要負責日誌檔案檔案、用戶及承運工具、倉儲中心、資源屬性資料庫、定位信息資料庫、歷史定位資料庫和地圖資料庫的管理和維護。在進行數據獲取和空間查詢服務時,需要在數據服務層中對空間資料庫建立數據訪問的連線。
物資保障系統套用分析
應急救援物資保障系統採用RFID自動識別技術,對物資倉庫動態信息和存儲位置信息數據進行自動獲取;移動定位技術獲取運載工具的經緯度及定位信息;採集的實時定位和屬性數據信息由移動通信、Internet網路技術提供信息傳輸服務功能,再藉助地理信息系統實現經緯度及高度信息到地理信息的映射,以及物資在地理信息平台上的顯示,並採用JAVA和XML等開放式的技術標準實現了物資保障一體化、可視化調度、管理與監控,系統中結合物理管理系統的行業套用需求,實現物資信息管理最佳化調配、智慧型化輔助決策支持等LBS服務功能。
1.救援物資數據自動獲取
利用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通過射頻標籤與讀卡器之間的射頻信號進行雙向通信,實現救援物資標籤存儲信息的識別和數據交換。
2.救援物資自動定位
系統可識別和跟蹤所有救援物資對象實體,提供準確真實的實時數據、實現物資流動位置信息的實時採集、交換、處理等,建立更智慧型、更迅捷的物資保障鏈。在系統跟蹤對象上附上RFID電子標籤,採用900~10000 MHz超高頻模式。RFID讀寫器部署在倉庫、供應業務中心、車輛工具等不同的地點,讀寫器以一定的頻率自動無線掃描附近區域的電子標籤,將掃描的信息通過網路通信服務提交套用服務相關服務處理,實現對監控物資實體的實時定位信息採集和跟蹤,最後存儲到資料庫,供系統內不同套用用戶查詢和服務調用。
3.移動定位
採用混合定位技術來提供物資運輸過程中的移動定位服務。基於移動終端的定位技術和行動網路的定位技術的結合,使定位更加精確可靠。在網路覆蓋比較差、無法接收多個基站的信號時,或者基站位置不能構成最佳角度時,可以利用GPS定位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同時,網路則可以提供輔助信息來縮短定位時間和提高定位精度;在基站密集的城市地區,可以提供基於基站和GPS的定位;如果在建築物密集區域內接收不到GPS定位所需要的至少兩顆衛星的信號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行動網路來實現精確定位。
4.運載工具服務
運載工具通過利用移動通信網路,對與系統服務端進行的雙向信息(移動定位信息和監控指令)進行解析、轉換和處理,實現信息實時互動回響、實時數據顯示。有效的定位信息分別存儲到移動實時定位信息資料庫和歷史定位信息資料庫中,需要實時顯示在移動端的路徑規劃調配信息和導航服務。
5.用戶服務
現場客戶可以通過Web的方式,向系統監控中心提交服務需求,對保障物資各種實時或歷史信息進行查詢。Web用戶通過系統數據訪問控制服務的訪問控制,以一定的角色登錄到信息系統中,對符合安全許可權的相關信息進行查詢、顯示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