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政府行為演進的制度邏輯

由此,《基層政府行為演進的制度邏輯》(作者徐建牛)提出“後地方法團主義”的概念,概括民營化條件下鄉鎮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回應已有的“地方法團主義”理論。 (2)“鄉鎮政府行為的制度約束論”:私有化是約束鄉鎮政府角色的重要的制度變數,企業的產權性質對地方政府扮演“地方法團主義”還是“後地方法團主義”角色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這樣,本研究在對90年代中期以來珠三角鄉鎮政府經濟行為進行詳細描述的基礎上,提出“後地方法團主義”這一概念,概括民營化條件下鄉鎮政府在經濟成長中的角色,回應“地方法團主義”理論。

內容介紹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學者致力於中國研究,試圖解開中國經濟成長之謎。不少學者強調地方政府在經濟成長中的作用,提出了“地方法團主義”、“地方政府即廠商”、“村鎮政府即公司”、“地方性市場社會主義”、“地方威權主義”、“謀利型政權經營者”等理論。上述理論認為,推動中國經濟成長的主力是鄉鎮集體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表現出了“公司化”的特徵,地方官員扮演了“企業家”的角色,它們直接獲取企業利潤,並深深捲入到企業內部的經營運作過程之中。
這些理論是基於對90年代中期前集體企業占主導的地區的實證研究而形成的,並不能全面反映多元化的中國地方經濟成長模式中地方政府經濟行為存在的地區差異,也不能充分解釋集體企業改制後地方政府在經濟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在珠江三角洲,傳統體制外的經濟成分是推動這個地區經濟成長的主力。因而,這一地區為探究市場轉型過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場域,這種研究有可能形成不同的政府角色理論、揭示出新的政企關係形態。
《基層政府行為演進的制度邏輯》通過對90年代中期以來基本實現民營化的廣東珠江三角洲鄉鎮政府經濟行為的調查,發現鄉鎮政府對發展當地經濟依然有著極高的熱情,但參與經濟活動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轉變:從動員資源創辦集體企業轉向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地企業遷入;從直接介入企業內部的經營活動轉向在企業外部為企業提供間接的服務;從對單個企業有選擇性的扶持轉向對整個地區經濟制度化的推動。由此,《基層政府行為演進的制度邏輯》(作者徐建牛)提出“後地方法團主義”的概念,概括民營化條件下鄉鎮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回應已有的“地方法團主義”理論。
接下來運用包括國家、市場與社會三個向度在內的分析框架,對鄉鎮政府參與經濟活動的動機以及90年代中期前後行為方式的轉變進行制度分析,提出“鄉鎮政府行為的制度激勵論”、“鄉鎮政府行為的制度約束論”和“制度變遷的鄉鎮政府建構論”三個基本命題。(1)“鄉鎮政府行為的制度激勵論”:改革開放以來,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改革以及幹部選拔和晉升標準的轉變為鄉鎮政府官員提供了強大的制度激勵,積極謀求當地經濟的發展。(2)“鄉鎮政府行為的制度約束論”:私有化是約束鄉鎮政府角色的重要的制度變數,企業的產權性質對地方政府扮演“地方法團主義”還是“後地方法團主義”角色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從產權制度看,中國市場轉型過程也是一個私有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這決定了轉型期鄉鎮政府角色演進的基本路徑是從“地方法團主義”走向“後地方法團主義”。(3)“制度變遷的鄉鎮政府建構論”:導致地方政府角色演進的私有化過程本身也是鄉鎮政府參與建構的結果。
這樣,本研究在對90年代中期以來珠三角鄉鎮政府經濟行為進行詳細描述的基礎上,提出“後地方法團主義”這一概念,概括民營化條件下鄉鎮政府在經濟成長中的角色,回應“地方法團主義”理論。然後從國家一市場互動演進的角度分析了市場轉型過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的演進路徑、制度動因以及市場制度的發生學根源。
“後地方法團主義”主要是基於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定性研究而形成的,關於民營化條件下鄉鎮政府角色以及轉型期鄉鎮政府角色的演進路徑這兩個命題有待今後的量化研究加以驗證。與“地方法團主義”一樣,“後地方法團主義”研究的是沿海發達地區,對於內陸地區鄉鎮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有待今後進一步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