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若岩鎮埭頭村
埭頭古村位於大若岩鎮境內。古稱埭川或埭谷,地型由西向東傾斜,其型如船,人稱船型之地。埭頭古村建於元代後期,背依九螺山,丹崖如染,面對梧山,蒼翠挺秀,為陳姓血緣聚居之村落,現有1400餘人。
埭頭古村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古村以陳氏大宗到臥龍崗為中心區,分布著陳氏宗祠、積翠祠、墨沼池、墨沼生香、裕後祠、屈廬等古建築。尤以華祝祠(亦稱魯班祠)與松風水月最為著名。在這裡可看到士習民風、耕讀傳家的深邃文化底蘊。
華祝祠、松風水月宅、裕後祠與臥龍崗構成的空間,灑脫雋永,層次豐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映襯。巨大的古樟樹,別致的水井,優雅的竹林,讓人流連忘返。對面梧山上大片森林,人稱鳥播林,傳說是埭頭的先人,為美化禿禿童山施飯招鳥,留下含有樹籽的鳥糞發育而成,山下田疇如畫。
福建省泉州晉江市龍湖鎮埭頭村
地名含義
明、清屬十七、十八都。民國33年(1944年)屬至善鄉中正保。建國後,1956年屬棲梧區湖北鄉;1961年屬龍湖公社陽溪大隊;1984年改龍湖鎮陽溪村委會 ;1985年由陽溪析出自成埭頭村委會。
歷史人文埭頭古稱岱陽,取“岱山之陽”之意。據《岱陽吳氏家譜》載:“吾祖……就牧東山、埭頭,牛畜蔽野……時海賊馮陵,不獲高枕,乃卜宅於岱山。”“岱之地舊有鐘王諸姓氏,類甚蕃,錯處其間十據八九。而祖孓然一線,遂托跡焉。”從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吳氏開基始祖擇居岱陽時正逢倭患昌熾,為樂業安居,於是選擇了本有鐘王諸姓雜居的岱陽。
行政隸屬區域位於龍湖鎮政府駐地東南1公里,泉州至金井公路東側,轄埭頭自然村,村委會設埭頭。公路連線泉州至金井公路。
經濟狀況村總216戶,1010多人,耕地600畝(水田100畝、農地500畝)。農作物有甘薯、水稻、花生、大豆、甘蔗。村有拉鏈廠。
以三元線廠為龍頭,富利、鑫龍拉鏈的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