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山

城隍山

城隍山位於錢塘江北岸,西湖東南面,是西湖群山延伸進入市區的成片山嶺。

簡介

城隍山城隍山

吳山,杭州人俗稱“城隍山”。它位於錢塘江北岸,西湖東南面,是西湖群山延伸進入市區的成片山嶺。天目山余脈的尾端,結止於杭州,在西湖北岸形成葛嶺、寶石山,在西湖南岸的,就是吳山。遠古時候,吳山和寶石山是史前海灣的兩個岬角,南北對峙,隨波浮沉。後來,平陸抬升,人民陸續遷居,來到這一帶生息繁衍,逐漸發展、形成現在的杭州城,早在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時就曾說過:“天目山千里蜿蜒而東,龍飛鳳舞,萃於臨安。”吳山好像是一隻梭鏢,鍥入杭州城內,東、南、北三面俯臨街市,西面與萬松嶺相接,環境風貌在西湖群山中別具一格。 吳山林木蔥鬱,怪石嶙峋,洞泉遍布,地形地貌曲折起伏,自然景觀豐富多彩。

歷史

千百年來,伴隨著杭州城市的興衰和演變,吳山積澱了不同時期大量的歷史文化,山上山下不但風景優美,而且名勝古蹟眾多,歷史上尤以佛教、道教和民間祭拜偶像的廟宇集中而著稱,如城隍廟藥王廟、東嶽廟、寶成寺等。特別是寶成寺內的元代石刻喇嘛造像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再加上鄰近市區,交通便捷,人氣旺盛,吳山歷來就是西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展示杭州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的一個大視窗。清朝康熙皇帝玄燁曾賦詩讚美吳山道: 左控長江右控湖,萬家煙火接康衢。偶來絕頂憑虛望, 似向雲霄展畫圖。 歷史上,吳山曾經是熱鬧喧譁的游賞勝地,山上香市,山下集市,一年四季來到杭州進香、觀潮、遊覽、娛樂、購物、辦事的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雲集吳山。20世紀以後,由於多種多樣的原因,吳山漸漸冷落、沉寂下來,雜亂的居民建築向山上蠶食,山林土地遭到無序侵占,各式寺廟先後廢棄、消失,茶館酒肆紛紛遷往別處。但是,青山依舊,古木森森,岩山洞泉可覓可尋,摩崖石刻大多保留了下來,吳山大觀仍在,吳山文脈猶存。1985年新西湖十景評選時,她被冠以“吳山天風”的美譽而名列其中。

名稱由來

吳山城隍廟是南宋紹興九年從外地遷來的,明朝永樂年開始祭祀周新。周新,廣東南海人氏,明朝時曾任浙江按察使,為人剛正不阿,執法如山,人稱“冷麵寒鐵”,後來受奸臣誣陷,被明成祖殺害,引起朝野不滿,百姓憤怒,明成祖為平民憤,假惺惺地說已夢見周新做了城隍,於是立廟吳山,從此吳山多了個別稱——城隍山。

開發建設

城隍山城隍山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共杭州市委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部署下,隨著杭州城市建設的全面興盛,延安路向南延伸工程順利竣工,吳山廣場規劃、興建,吳山風景區的開發建設也提上了議事日程。嶄新的吳山風景區建設,將不斷為杭州市增添一處融山林景色、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於一體的具有突出本地風貌和個性特色的風景遊覽區,在很大程度上充實西湖風景名勝的歷史文化內涵,展現引人入勝、耐人尋味、雅俗共賞的魅力。 城隍閣景區建設,著力於發掘和展示吳山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景區入口處,豎有大型花崗岩浮雕《吳山風情圖》,作品汲取了民間木雕花版造型的長處,運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手法,刻畫了栩栩如生的歷史場景和廟會人物。浮雕以南宋為時代背景,以城隍廟為中心,再現了古代逢年過節舉行廟會期間吳山一條街的熱鬧、繁華。從浮雕畫面上,既可以找到當年茶樓酒肆、風味小吃等等古色古香的店家,又能夠見到琴棋書畫、說書彈唱的各類藝人,還可以看到佛道神仙、測字算卦的芸芸眾生相。三教九流,應有盡有。浮雕前的4根擎天柱,為廣場的裝飾物,是從古建築斗拱形態中提煉出來的,意在展現中國古代建築中的力與美。 在景區入口處對面的照壁上,鐫刻著“吳山大觀”四個大字,集清康熙皇帝手書字而成。這塊照壁高3米,長17米,用青石雕刻。 吳山自古有五多:古樹清泉多,奇岩怪石多,祠廟寺觀多,民俗風情多,名人遺蹟多。登上吳山又可以放眼盡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清朝李衛在這裡的七寶山頂建了一座大觀台,從此“吳山大觀”就成了西湖十八景之一。

景點介紹

城隍閣城隍閣

城隍閣

城隍閣 斗拱飛檐,似仙山瓊閣聳立在吳山之巔,是杭州標誌性景觀之一。城隍閣為七層仿古建築,高41.6米,面積3789平方米,整體造型具有南宋元代建築風格。它的洞門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塊石狀壘築的堅實基座,象徵著古老的杭州城牆所蘊含的悠久歷史。登閣可以北望西湖,東觀市景,南眺錢江,西覽群峰。城隍閣一樓、二樓集中展示杭州的南宋文化、吳越文化,三樓、四樓、五樓為茶室,則以休閒、觀景為主,配置了高檔的紅木家具,分別可容納140、40、50人,曾接待過李瑞環、喬石、李嵐清等中央領導同志及金庸等知名人士和國際友人。在這杭州至高點品茗、賞景,伴以悠悠樂曲,不失為人生一大快事,真可謂“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台”。

寶成寺

寶成寺,坐落在吳山東南麓,吳越國王妃仰氏建,原名釋迦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改額寶成院,北宋熙寧間,蘇軾第一次來杭任通判時,曾到過當時的寶成院,並題下了“寶成院賞牡丹”一詩。南宋寶佑五年(1257)賜額“寶成寺”。寺內的麻 葛刺造像刀法簡練粗獷,藝術手法誇張,是國內惟一有絕對紀念的麻 葛刺造像。麻 葛刺造像是藏傳佛教“大日如來”範文的音譯,2001年7月,寶成寺麻 葛刺造像因其在宗教歷史和宗教藝術史上的特殊地位,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